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着爱心与人相处。但那不是盲目的爱,也不是溺爱。

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也是一样。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这就是小善。有句话:"小善乃大恶",意思就是表面的爱会导致对方不幸。

相反,抱有信念,对部下严格指导的上司,可能会令人感到不够亲切,但是从长远来看却能培养部下,促使其成长,这就是大善。真正的爱,是指无论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如果从小溺爱自己的孩子,任其放肆,那么孩子成年后往往会成为品行恶劣之人。这样的例子很常见。由于喜欢孩子而对其娇宠溺爱的小善,最后成了毒害孩子的大恶。这正是"小善乃大恶"这句警语的含义,即小善乃大恶之举等同于大恶之行。

与之相对,还有一句俗语叫"大善似无情"。它的意思是,从表面上看,大善之举往往让人感觉薄情寡义。日本人常说:"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要买。""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养育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在旁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可谓残忍冷血,但其实是为了促进使孩子茁壮成长的"爱的鞭策"。这种看似冷酷无情的行为,正是大善的体现。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IBM公司的宗旨给了我有关"小善"和"大善"的启示

其实,"小善和大善"原本并非我的思维方式。在京瓷哲学中,我一直强调的是利用他之心、温暖之心、体谅之心、纯粹之心和美好之心。在小学高年级时,我患上了当时可能致死的肺结核病,卧病在床时,偶尔结缘的一本宗教书重塑了我的人生观。因此,对于事业,我勇敢挑战;而在待人接物方面,我总是本着一颗温良之心。

然而,在自主创业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训斥员工,有时还不得不严厉批评员工。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当场辞退员工。善待员工是我的理念,可公司一成立,我就不得不立即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

这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自我意识在作崇"--自己成了企业家,于是以公司发展为目的,对员工提出各种严酷要求,我是否违背了原来的人生观呢?这是否是我邪恶的本性的显露?面对这一系列"自我拷问",我曾苦恼万分。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少企业家都会心生苦恼,于是摸索和寻求自已的精神支柱。不少塾生之所以参加盛和塾,想必也是为了获得这种支柱。有的塾生可能会把我的话当作支撑其人生信念的一种寄托。我曾经也是这样,为了找到寄托,尝试各种方法。

工作中,像"金刚护法"那样绷着脸训斥部下;生活中,宣扬利他,温良,体谅等美德;这种类似"自我分裂"的矛盾,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苦恼。在偶然得知IBM的公司宗旨后,我才算是找到了化解矛盾的答案。

据说,IBM的宗旨之一"珍视员工"。事实也确实如此,IBM拥有大量高工龄员工,这在日本或许较为常见,但美国的职场潜规则是"跳槽越多,身价越高",所以说,IBM员工的平均工龄算是相当长了。

在阐述IBM公司宗旨的文件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在某个北国湖畔,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年冬天,一群野鸭都会飞来过冬。不知从何时起,那位善良的老人养成了给聚集在湖面的野鸭喂食的习惯。野鸭们也渐渐变得亲近老人,它们高高兴兴地吃着老人给的食物。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到冬季,老人都会给野鸭喂食,最后,野鸭们干脆把老人提供的的食物作为过冬的粮食。

转眼间,又一个冬季来临,野鸭们照常飞来。像之前一样,他们聚在湖边,等着老人提供食物,可老人却迟迟不出现。一天又一天的过去,野鸭们每天在湖边等待,但老人始终没有出现,因为他已经去世了。

那一年,寒流来袭,湖面结冰。由于一味地等待老人,野鸭们忘了自己捕食,最后全都饿死了。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文中写道:"IBM不会这样培养员工

"。

野鸭本是适应于严酷环境的动物,即使湖面结冰,也能自食其力地找到食物,从而生存下去。IBM之所以强调"珍视员工",正是本着"培养员工成为顽强的'野鸭'"的宗旨。这样的"放养"方式,可能会让人一下子元法接受,但我当时已经领悟到"这才是对员工真正的爱"。

之后,我又看了不少书,当邂逅"小善乃大恶"这句佛教箴言时,我茅塞顿开。

稻盛和夫II 小善乃大恶

一边怀着善待员工的温良之心,一边又如烈火般地训斥部下,这样"自相矛盾"的行为,曾让我烦忙不已:"自已的人格是不是不健全?"可如果一味当"好好先生",被员工牵着鼻子走,则早晚会危害到公司的发展。公司里并非全都是工作认真的好员工,也存在害群之马,如果对其听之任之,也是莫大罪孽。企业家如果缺乏直面冲突的勇气,只会一味地讨好员工,势必会导致整个公司陷入不幸。在应该批评训斥时,要毫不留情地批评训斥,这才是大善。通过这样的自我教育,我化解了心中的矛盾,坚定了自己做事做人的信念。多亏了"

小善乃大恶"这句箴言,消除了长期折磨我的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