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新闻联播》事关生存规则,每天必听并非被迫

中国的孩子可能都是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因为每天晚上19:00准时响起《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是很多家庭几代人保持不变的生活习惯。

可对于70后、80后、90后的多数孩子而言,每天看《新闻联播》多少有点儿被迫的意味。

不过,00后的观点不一样了,在他们爱看电视节目的名单中赫然出现了《新闻联播》。那么作为经历《新闻联播》从无到有的人,郎郎先生是怎么看待这档国家级新闻节目的呢?

那个年代,《新闻联播》事关生存规则,每天必听并非被迫

▲郎郎先生在说事

峰回路转

00后又开始看《新闻联播》了

《人民日报》前两天发了条微博,公布了暑期00后们爱看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其中,被采访的00后爱看的电视节目,包括《新闻联播》、《国家宝藏》,不爱看的电视节目里有《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甚至有些孩子还说出了“鹿晗比较娘”这种判断形式的话,一时间引发了众多网友集中吐槽。

我把这件事儿拿出来说,一是感觉它挺有意思,暴露了咱们国家新生代的电视节目收看需求;

二是印证了一个社会学的规律,从社会学大框架来说,好多东西都是螺旋形发展的,原本流行的,可能到一个阶段就不流行了,原本沉寂了三四十年的东西,也许当下就又悄么声的流行起来了。

80后、90后把电视综艺节目奉为经典,在家、在路上、在饭局上,反正有功夫就打开手机看综艺,可00后呢,人家又开始看文化发现类节目了,其中还包括《新闻联播》。

那个年代,《新闻联播》事关生存规则,每天必听并非被迫

▲00后接受媒体采访

并非被迫

那个年代必看《新闻联播》

在我们那个年代,不看《新闻联播》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住校那会儿,到点儿了,大家必须都得听《新闻联播》,在社会上,甚至于监狱里,也都得听《新闻联播》。

但咱得说明一点,那时候并不是大家被迫要听,而是大家觉得非听不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天收听《新闻联播》,是要知道国家、政府的规定是什么。就像参加游戏,要首先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一样,那个年代国家的政策发布多、变化快,你要是不听《新闻联播》,可能你都不知道怎么活。

而且不仅要听,还要根据《新闻联播》播的政策,哪怕是一句话的指示,思考这项政策或指示代表了什么,跟我会产生什么关系,然后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改革开放后,我在北京饭店当外商机构驻中国的首席代表,作为港商,我也得天天看《新闻联播》,因为我得实时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税法、合资法等法令有没有什么更改。

可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听《新闻联播》是一件不得不且必须做的事,因为我要借着新闻内容考虑自己的生存游戏规则,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开始玩儿经济了,又得借着新闻内容,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游戏规则。

那个年代,《新闻联播》事关生存规则,每天必听并非被迫

▲《新闻联播》片头影像

去伪存真

《新闻联播》是消息鉴定参照物

我到香港以后,发现香港没有《新闻联播》,香港电视台播的新闻都是街上谁打谁了这种突发事件报道。

后来到了美国,我发现美国电视台播的新闻,不仅都是突发事件报道,而且还都是负面的。因为在人家那里,正面的、弘扬的、歌颂的根本就不叫新闻。

领导人每天都干嘛了,国会有了什么决定,跟大家没什么关系,那是政府的事儿,要是有谁愿意看的话,可以看国会的直播节目,想看多少小时都随你。

对于美国人而言,除非是自己有事儿,或者是自己想干什么事儿,他才会看这类新闻,要不然谁也不会看。

这几年,我回国了,就恢复了看《新闻联播》的习惯。现在,一不用考虑生存游戏规则的问题,二不用了解经济政策变化,那我为什么还保持这个习惯呢?

因为《新闻联播》里还有很多内容预示着政府具体的政策走向,咱们只要用心看就能解读出来。

至于在如今如此多的新闻信息来源的条件下,为什么00后又开始喜欢看《新闻联播》了。我想这中间可能有个潜台词:现在新闻信息的来源太多,以至于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消息层出不穷。

我在国外的时候也听过这种说法:各国的新闻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那么如何用一双慧眼在众多新闻信息中,识别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我想《新闻联播》正好给了年轻人们一个辨别真伪的参照物,而且能让咱们先知道中国在这个阶段到底想说什么。

郎郎先生在各个平台的账号都是“郎郎尚口”

欢迎各位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