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長生又揭疫苗醜聞 中國私企違法經營成本太低

  《法律與生活》綜合報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國產疫苗約佔全國實際接種量的95%以上。

長春長生又揭疫苗醜聞 中國私企違法經營成本太低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一週,長生生物的疫苗事件引爆輿論焦點:因內部員工舉報,長生生物遭藥監部門立案調查並收回藥品GMP證書,責令停止生產狂犬疫苗。

  而這不過是掀開了黑幕的一角,從21日早上起,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自媒體文章迅速傳播,很快長生生物又被曝出更大的醜聞:2017年生產的25萬支“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簡稱“百白破”)檢驗不符合規定,這25萬支疫苗幾乎已經全部銷售到山東,庫存僅剩186支。也就是說,有近25萬支疫苗已被注入兒童的體內!一時間全國上下群情激憤。

長春長生又揭疫苗醜聞 中國私企違法經營成本太低

  到當日晚間,無數人的朋友圈已經被這篇文章刷屏。隨著疫苗事件的持續發酵,恐慌、憤怒情緒蔓延,不少山東的家長們炸開了鍋,紛紛用刷屏表達著憤怒。

  山東的家長之所以表現得格外恐慌和憤怒,原因在於幾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違法事件當中,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問題疫苗共計252600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省家長的情緒反彈,有信息來源作為基礎。

  其實不僅山東的家長如此,恐慌情緒在多地都出現蔓延勢頭。這是因為,疫苗安全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沒有哪位家長能夠對此處之泰然。

  而問題疫苗究竟銷往哪裡,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過問題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補救等,家長們眼前如同一個信息黑洞,難以及時獲得足夠值得依賴的信息,只能用猜想來增補信息真空,進而加劇了恐慌情緒。

  因此,避免恐慌情緒蔓延的正確方法,不是簡單呼籲民眾保持足夠的理性,而是相關信息必須及時、全面、準確地公開,既要跑在謠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對於一些模稜兩可的網絡信息,要有權威部門及時發聲。比如,《疫苗之王》所說“問題疫苗打入25萬兒童身體”是否屬實,就是一個對公眾情緒可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疑問,對於這類問題,不僅要迅速釋疑,而且要用確保準確的數據來提高說服力。

  其次,後續將如何應對這起事件,要給出一個清晰的處理思路,讓民眾吃上定心丸。民眾的恐慌不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應該將之當成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根據疫苗流通規則,同批次的疫苗銷往哪裡,大方向是記錄在案的。然而,就個人而言,接種的疫苗是否屬於問題批次,是否也有詳細的記錄,已接種問題批次的兒童能不能得到通知並及時複檢,以及是否應補種等事宜,都是壓在家長心頭的疑問,此類疑問不解,恐慌就難以消除。

  疫苗不僅僅是商品,也不是簡單的藥品。疫苗是國家衛生政策的一部分,有家長感嘆,現在根本就不願意讓孩子打疫苗,但是有些疫苗不打,孩子甚至都不能上學。這就是疫苗的特殊性所在,它關乎大量孩子未來的健康,同時也關乎著國家的信譽。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企業,都該像守住社會信任的最後一道防線那樣,堅守住其質量安全紅線。

  希望國家層面的監管部門用更確切的回應與行動,來為陷入“問題疫苗焦慮”的民眾消除疑竇,吃上定心丸。應對輿情如同救火,絲毫的遲疑就會喪失良機。同時,救火更需對準火點,要有正確的應對心態和策略,避免單純用捂蓋子的方式來壓制輿情,否則,平靜的表面之下就會存在蔓延更廣的恐慌。

  然而從監管部門來講,對疫苗企業的任何違規行為,不論大小輕重應從嚴從快懲處,並做到舉一反三,針對發現的問題,認真查找和彌補存在的風險漏洞,進一步加強制度和體系建設,完善監管於生產、銷售、運輸、倉儲、注射等每一個環節,尤其要從源頭上防止企業違規行為的發生。

  疫苗生產企業承擔疫苗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針對企業故意造假的惡劣行為,要建立嚴格的懲戒體系,讓企業為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涉事企業長生生物並非第一次出現問題。對疫苗這類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行業,務必要建立行刑銜接制度,對違法違規企業“零容忍”,決不姑息縱容,建立帶電的“高壓線”。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加大處罰力度,例如建立一次違法終生禁入行業等制度,讓違法者傾家蕩產,真正讓制度發揮強大的震懾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