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濟南:一座「智慧城」的崛起——「打造有溫度、會呼吸的智慧之城」系列報導之一

2017年市政府第五次常務會議研究確定加快推進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來,濟南全市上下堅持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的具體實踐和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高點定位,創新引領,穩中求進,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更好更快發展,助推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本報即日起推出“打造有溫度、會呼吸的智慧之城”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手機APP上點一點,就能實時查看社保、公積金、交通違法等各種信息;眼睛眨一眨,就能實現多項政務服務的“馬上辦”;卡片刷一刷,就能互通查詢其他醫院的就診情況;鼠標點一點,就能使企業發展遇到的資金難題迎刃而解……

在濟南這樣一座傳統歷史文化名城,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前沿技術的深入運用,以此為基礎構建起的智慧泉城,正飛速地融入社會各個層面,改善著泉城市民的生活,滿足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早在2011年,濟南市就提出了建設智慧泉城的目標。行至當下,濟南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了怎樣的突破?濟南人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城市管理又將會迎來怎樣的突破?

智慧城市濟南一直走在最前列

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濟南市可以說一直走在前列。作為全國較早啟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之一,濟南市2011年就提出了建設“智慧泉城”的目標,並通過軟件名城、政務雲中心等一系列試點示範工程,將信息化發展水平提升到一個新層次。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滯後、項目建設缺乏實效、數據資源孤立分散等問題逐漸暴露。通過系統規劃、打破數據壁壘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應運而生。

2016年底,國家“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標,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2017年,濟南市政府第五次常務會議研究確定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立了濟南市數創公社暨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並設立了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2018年1月8日,智慧泉城建設工作被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於3月18日印發了《濟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作為未來三年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為全力推動智慧泉城建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也多次作出書面批示,要打造有溫度、會呼吸的智慧之城。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濟南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目前濟南市已經將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作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數字經濟引領發展的系統工程。”濟南市經信委副主任趙炳躍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統籌做好‘群眾辦事一站通’、‘市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等‘六+N’個智慧應用專題建設任務。”

實際上,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濟南市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先後榮獲了多項國家級、省級試點,並被命名為國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試點市、科技部和國家標準委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市、國家林業信息化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智慧山東”首批試點城市等。在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中,就將濟南定義為已經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排第六位。

軟硬兼顧打造信息資源共享體系

智慧城市建設,既需要有先進技術以及數據的支撐,同樣也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通過科學規劃,將硬件與軟件有機結合,才能使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都變得有理可循,使城市實現智慧化運行。濟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取得,也正是因為實現了硬件和軟件的完美融合,而這兩大平臺分別就是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智管中心”)和城市大數據中心。

如果把一座城市當做一個人來看的話,那智管中心當之無愧地稱得上城市管理運行的大腦。作為集城市運行管理、政務參觀體驗、部門協調聯動、城市預測仿真、現場應急指揮和重大活動保障等功能於一體的平戰結合的物理平臺,智管中心已經可以實現綜合呈現、協同聯動、應急指揮、專題應用等多種功能。

7月18日上午,當記者真正站到這臺“大腦”的中心大廳時,真正體會到了智慧泉城所帶來的震撼。現場大屏幕從左至右分別是泉城聯動指揮平臺平時監控、智管中心綜合情況以及四五四專題情況。最左側的平時監控區域,幾個視頻窗口實時播放著交通運行、重點監測等各種情況;中間最顯眼的位置則跳動著一串數字——當日12345熱線情況,而宏觀經濟、城市發展、旅遊發展等各領域的具體情況也一一展示在側;最左側則顯示了四個中心建設、五項重點工作以及四大攻堅站的各項數據。在這裡,從宏觀經濟數據到各行業細分數據都可以一調而出,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濟南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在這裡一目瞭然。

有了大腦,如果沒有充足的血液,大腦只會因為“缺氧”而難以運行。對智管中心來說,數據就是血液。依託榮獲國內首個“先進級”評估(最高級)的濟南政務雲平臺而建設的濟南城市大數據平臺,為智慧泉城的運行提供了充足的血液。據瞭解,圍繞智慧城市建設,通過積極推進政務數據開放與共享,目前已梳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3769個,其中可共享目錄3680個、可開放目錄3220個;已推進實現59個部門、1169個數據集,數據量近2000萬條面向社會開放共享,是全國一次性開放部門數據量最多、數據集最大的城市。

據“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權威發佈,濟南市2017年大數據發展總指數37.63,居全國第11位,較2016年大幅攀升11個位次。政務數據開放指數18.25,居全國第5位,較2016年大幅攀升23個位次,濟南政務數據開放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並榮獲政務數據開放“數開叢生獎”。而在大數據民用指數評測中,濟南市的排名也再進一步,居全國第14名。

信息惠民讓數據多跑路 讓群眾少跑腿

有了濟南市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數據中心作為支撐,結合互聯網實名認證技術,濟南市攜手浪潮集團推出了統一的移動惠民服務平臺——愛城市網APP,市民用手機一點即可隨時隨地解決查詢、辦事服務、民生互動等問題,極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目前,愛城市網APP已經開通了共計60餘項便民服務,包含了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房產業務、車輛違章、辦事網點、好運巴士實時公交等多項查詢服務;醫院掛號、不動產預約、出入境證件辦理等在線預約服務;在線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暖氣費等生活繳費服務。下一步,“愛城市網”APP還會上線公交實時查詢、預防接種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功能,讓更多市民便捷地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服務。

在公共服務方面,濟南市也在一路快跑。比如,在群眾辦事方面,2018年要確保80%以上具備全流程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納入政務服務網和手機APP辦理。截至7月10日,已經基本完成1165個事項上網運行,並同步完成各部門631個事項上網運行事項可行性現場確認工作;在醫療健康方面的目標則是打通結算業務應用數據接口,促進卡結算業務應用整合,基本實現預約掛號、診間結算、健康檔案查閱等功能。據瞭解,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電子健康卡試點城市,濟南市於6月22日舉行了山東省暨濟南市居民電子健康卡首發儀式。目前,已經調研完成37家醫院信息化系統、網絡和前置機上架環境並開始6家醫院數據抽取工作。

企業同樣享受到了智慧城市建設所帶來的便利。為了切實促進企業發展,讓企業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所帶來的紅利,2018年,濟南市建成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創業線上金融服務平臺。截至7月10日,市經信委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積極為一貸通提供風險資金及轉貸引導基金;金融服務平臺開發完成,企業端、銀行端、政府端均已全部上線,齊魯銀行產品已納入平臺,一貸通APP完成設計、研發、測試並已發佈。從6月1日上線以來,截至7月17日,一貸通平臺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打通8家政府數據,與2家銀行進行合作,發佈4款金融產品,小微企業註冊1700家,通過小微企業授權成功調用1.3萬條政府數據,成功為735家小微企業完成9400萬貸款。

綜合調度智慧管理讓城市更美好

通過對政府服務資源和數據資源的不斷整合,融合分析政府數據、社會數據以及各項實時數據,城市管理也迎來了全新突破。記者瞭解到,目前在城市管理方面,綜治、城管網格已經基本介入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環保網格也已經處於調試階段。交通大腦項目基本需求初步確定,測試運行環境搭建完成,項目功能彙總梳理,雲環境、地圖可視化平臺搭建完成,其中交通大腦先行項目邊界設備等物理環境已完成部署。

各部門也充分利用信息化,不斷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在交通出行方面,通過整合互聯網數據及交通管理資源,搭建集成聯動平臺,目前已經初步實現城市快速路、主幹道交通態勢實時發佈,同時通過在城市快速路匝道設置誘導屏,實現了快速路出行誘導;而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隨著企業上雲的不斷深入,很多企業已經可以通過手機掃碼實現食品追溯鏈條、索證信息、食品風險的查看。

同時,在公共安全方面,濟南市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彙集全市公共區域視頻資源,提質增量,補點擴面,提升終端感知能力。目前先行項目重點視頻接入調研完成151家,線纜敷設完成100家,平臺對接完成57家,已接入1170餘路視頻。通過視頻解析大數據平臺,加強統籌聯接和計算,促進深度應用,可以實現事先預警、遠程治理、特殊人群監管、重點青少年管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校園及周邊安全防護和重點場所行業監管等功能,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和效能,形成“天上有云、中間有網、地上有格”的全方位管理體系。

“智慧泉城的建設,從全國來講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實現了多方面的創新。比如在體制機制方面,濟南市政府與浪潮集團的合作,走出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運營的全新路徑。”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告訴記者。“而且作為一項複雜的長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也實現了國內外先進技術的融合。而由運營主體投資,完全市場化運作,在模式上也是一種創新。”趙炳躍也表示,智慧泉城的模式實現了可拷貝、可複製、可成型,“真正做到了‘當好排頭兵 走在最前列’。”

隨著智慧泉城建設的不斷深入,未來的濟南將持續釋放智慧城市的潛力,從智慧角度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關懷,為濟南的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支撐,真正實現“優政、惠民、興業”的總體建設目標,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更加懂你的“智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