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對不起各位大爺,我來晚了。巴西輸球好幾天了,眼看著熱度已過。但我一直想為內馬爾說幾句。

算是世界盃四強戰最大的一場冷門,雖然紅魔實力豪華,但這個結果還是挺讓人驚訝的,尤其是巴西人實際上輸得心服口服。主帥蒂特說的清楚:輸了這比賽不是運氣,是實力。我們實力不如對手,不應該歸咎於運氣。

但最大的焦點還是內馬爾。輸球之後的他,反而被全世界網友調侃。看上去“內馬爾”這個詞,馬上就會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被百科詞典收錄,意思就是“毫無徵兆的倒地,並不斷打滾以示痛苦萬分”。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人們在意的點,直觀是“你有那麼疼嗎就這麼痛苦,騙誰呢?”所以就稱他是個蹩腳的演員——演就演了吧,關鍵是還不像。我想到了1998年世界盃上英格蘭後衛亞當斯對阿根廷前鋒奧特加的比喻:他在禁區裡不用碰,風一吹就倒。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不過這個現象其實挺好解釋的。因為足球是一項規則明確的運動——當然很可能對很多作風粗獷的球隊來說,規則的定義很可能隨著裁判的尺度而變化萬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近20-30年裡,足球規則對進攻球員的保護,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所以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內馬爾每場都會因為和對方的身體接觸摔倒幾十次(這個數據並不誇張,起碼20次)。相比較對他身體侵犯犯規的人,他不算過分吧?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所以人們又說,他不是愛摔倒,他是戲精附體,這樣讓人看得太累。我近期讀過一些關於內馬爾的東西,可能和其他進攻球員相比,他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同樣的機會球出現時,他往往會選擇倒地,而不是勇往直前。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這個事兒的理由也很簡單:內馬爾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街頭足球少年。儘管從小同樣家庭貧寒,但他在街頭的經驗其實非常少——作為桑托斯隊在貝利之後發掘的最大天才,內馬爾的球員生涯,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室內足球。

室內足球,也是有明確規則的——相比室外,更鼓勵進攻,更鼓勵球員依靠出類拔萃的精巧技藝取得進球。也同樣的,相比較室外足球的更強調身體對抗,內馬爾更習慣於,依靠他區區62公斤的體重在規則最大允許的範圍內,獲取對方的犯規,從而為本隊獲利。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所以現在問題應該是,室內足球出身的內馬爾,在從小習慣了從規則上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他摔的對不對?

很顯然,對內馬爾自己來說,他別無選擇。這是唯一正確的方式。可能吃相難看,但為了球隊的最終獲勝,他已奉獻了一切。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而對於巴西這個國家來說,哪怕世界盃亞軍也意味著失敗。作為球隊的領航人,內馬爾的壓力是常人根本無法理解的。何況他在看臺上經歷過4年前的那場1-7,這四年間,這個比分和這個夜晚有多少次從他的夢中出現?我們肯定無法想象。而對於職業足球尤其殘酷的是,未來的四年,他將以繼續以輸給比利時的半決賽為恥。

從中立的角度,巴西出局並不讓人覺得可惜。但對內馬爾來說,生活的確殘酷。26歲的他,很可能只剩下一次機會——四年後在卡塔爾,他能如願嗎?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另一方面,這次失敗對他個人來說,也更像是一次棺材釘釘的結論——他距離世界第一巨星,還很遙遠。只不過或許對他自己來說。這個結論遠不如球場的失敗來的痛苦。

看到這裡的你肯定是真愛,還不趕緊分享一下,畢竟朋友圈裡靠世界盃吹逼的朋友還在嗷嗷待哺ing

別罵內馬爾,他不過做了他應該做的

實在不行,就讚賞吧,也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