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縣推進養殖汙染治理和生態養殖轉型升級

玉林廣播網7月23日訊(通訊員: 蘇斌)

《南流江綜合整治》專欄

近年來,興業縣以“疏堵結合”和“軟硬並施”雙舉措,科學治理,同步有序推進養殖汙染治理和生態養殖轉型升級,切實保護和改善養殖生態環境。

近日,記者走進興業縣大平山鎮陳村“小散養戶集中養殖”小區,只見標準化的豬舍、配套完善的設施設備、規範有序的飼養管理……2015年,小區採取“抱團養殖”的模式,建設生豬高架網床養殖樓5幢,總建築面積4360平方米,共吸納小散養殖戶24戶,遷入生豬2650頭,實現了發展與“脫汙”雙輪驅動,成為玉林市生態養殖轉型升級的成功典型示範區之一。

近年來,興業縣積極引導“小散養戶”建設集中養殖區,將零星小散養戶搬遷到集中養殖區進行“抱團養殖”,使小散養殖戶得到規範管理,疏通養殖戶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大力推廣“網床+自動刮糞+益生菌+異位發酵床”的生態養殖模式,引導養殖戶走綠色生態養殖的道路,實現生態養殖轉型升級。目前,興業縣已完成生態改造養殖場1500多家,生態改造養殖欄舍面積34萬多平方米。在此基礎上,修訂完善了禁養區、限養區範圍,將南流江流域重點支流200米範圍、武思江支流興業段150米範圍和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禁養區限制生豬養殖新建、擴建項目環評審批,堵住審批的源頭。對排放不達標的養殖場(戶),經告知整改後仍不進行整改的,直接封堵直排的養殖場排汙口,或採取停電停水措施,倒逼養殖場(戶)落實整改。今年4月以來,興業縣共封堵直排養殖排汙口5000多個,停水停電養殖場(戶)900多家,養殖汙染源頭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