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公元629年,東羅馬帝國第二十八任皇帝希拉剋略前往聖城耶路撒冷朝聖,這是他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希拉剋略在一系列戰役中大敗宿敵薩珊波斯,奪回了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聖物——真十字架(基督教聖物之一,據說是釘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為了表示虔誠,皇帝本人親自帶著聖物步行前往聖墓教堂重新安置真十字架。

希拉剋略站上了人生的巔峰,他被稱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拯救者,東羅馬帝國的拯救者。但他不知道的是,並不遙遠的阿拉伯半島正在悄悄地發生某種原子裂變。這個分裂的原子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並震撼整個基督教世界。

幾乎就在他安置真十字架的同時,公元630年,自稱是真主安拉使者的穆罕穆德征服了麥加。穆罕穆德用了10年的時間,成功地將阿拉伯半島互相混戰的各個部落團結在伊斯蘭教的信條周圍。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靠劫掠為生的遊牧貝都因人成為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伊斯蘭教從誕生伊始就顯示了強大的征服慾望,他們眼中的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邊是伊斯蘭世界,一邊是“戰爭的世界”,也就是尚未皈依伊斯蘭教的世界。以聖城麥加為圓心,伊斯蘭教如同傾盆之水一般開始了肆意的擴張。

根據伊斯蘭方面的記載,希拉剋略在抵達聖城的時候,曾經收到一封信。信上簡單的說,

“以慈悲的真主之名,穆罕穆德,真主的奴僕和他的信使,向希拉剋略,拜占庭人的君主致意。願遵循真主教導的人都得到平安。我邀請你向真主投降。接受伊斯蘭,真主將給你雙倍報償。但是如果你拒絕這個邀請,就將誤導你的人民。”

在收到這封信之前,來自約旦河附近的一支軍隊曾經報告說,有一支阿拉伯軍隊前來進攻,但已被打敗。這個報告並沒有引起皇帝本人的注意,對於拜占庭帝國而言,這樣的邊境襲擊太過平凡。

實際上,這次戰鬥只是一個序幕。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由此開始的戰爭時間長度跨越千年,戰爭的高潮無疑是1453年。這一年,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軍隊攻佔,中世紀最富麗堂皇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裡基督的名字被穆罕穆德的名字所代替。

希拉剋略皇帝本人很快就將看到,分裂的原子已經開始鏈式反應,在征服薩珊波斯之後,異教徒的可怕打擊即將降臨基督教世界。伊斯蘭世界的擴張如同火山爆發般猛烈且具有毀滅性。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公元635年,傳說中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大馬士革,在被圍城六個月後投降。這裡將成為伊斯蘭帝國新的首都。不甘心失敗的希拉剋略集結了五萬多人的部隊,由他的弟弟西奧多拉斯統帥,試圖奪回敘利亞。

公元636年8月20日,雙方在約旦河的支流雅穆克河谷進行決戰,在阿拉伯人的猛烈攻勢下,儘管有神父們的祈禱在旁邊助威,儘管有無數十字架在旁邊壯膽,拜占庭軍隊試圖挽回局勢的努力還是付諸東流了——五萬人的拜占庭軍隊幾乎被全殲。

敘利亞的命運就此註定,這個拜占庭帝國最富饒的行省從此永遠不歸它所有。“敘利亞!告別了!在敵人看來,這是多麼優美的地方啊。”

傷心的希拉剋略皇帝於641去世,這一年,帝國丟失了另一個富饒的行省——埃及。

公元651年,國祚長達千年的龐大帝國薩珊波斯轟然垮臺並皈依伊斯蘭教,亞美尼亞於653年投降。一位詩人這樣驚呼波斯的毀滅,

“哦,人們,你們沒見到波斯是怎樣毀滅,他的居民是怎樣收到羞辱的嗎?他們已經變成放牧你們羊群的奴隸,彷彿他們的王國是一個夢。”

公元668年,200艘戰艦組成的穆斯林艦隊冒險遠征西西里島。669年,距離先知去世僅僅不到40年,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已經遭到穆斯林海陸大軍的圍攻。

君士坦丁堡之於穆斯林,如同滿月之於狼人。每一個宏圖大志的哈里發都夢想摘下這個基督教皇冠上的金蘋果。在40年不到的時間內,以東羅馬帝國創世人命名的這座城市先後遭到了三次圍城。公元717年的最後一次圍攻,8萬人的穆斯林軍隊甚至帶來了小麥種子,在城外開墾土地,打算徹底打垮這個異教徒的城市。

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世界一度岌岌可危。足智多謀的皇帝,敘利亞人利奧三世,憑藉詭計、希臘火和保加爾人擊敗了穆斯林。據記載,1800艘阿拉伯艦隊只有5艘回到敘利亞港口。此後700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穆斯林軍隊到過君士坦丁堡城下。

這次失敗深深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對外擴張的步伐。在此後的650年間,君士坦丁堡城牆下再也沒有展開過穆斯林的旗幟,直到1453年。假如穆斯林能於717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的話,伊斯蘭教向歐洲擴張的道路就暢通無阻了。

在地中海的西端,局勢同樣千鈞一髮。公元732年,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混編而成的穆斯林軍隊甚至翻過比利牛斯山攻入法蘭克王國。(穆斯林於公元711年渡海登陸西班牙,並且徹底毀滅了日耳曼人所建立的西哥特王國)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這支穆斯林軍隊先在波爾多擊敗阿奎丹伯爵,然後率騎兵沿著通往巴黎的羅馬舊道北上,直撲盧瓦爾河流域。

最後在普瓦提埃,距離巴黎僅僅150英里處,勢不可擋的阿拉伯軍隊才被法蘭克王國軍隊以慘重的代價阻擋。

《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英國史學家吉本這樣評價這場戰役,

“如今牛津的小學可能要教授《古蘭經》,佈道壇則用於對行過割禮的人宣講穆罕穆德受真主降示的神蹟與與真理。”

公元740年,東羅馬皇帝利奧三世在希臘火和保加利亞盟軍的幫助下,抵擋住了穆斯林氣勢洶洶的圍城——君士坦丁堡奇蹟般的獲救了。

穆斯林從此在歐洲銷聲匿跡600多年,直到另外一個打著真主旗幟的軍隊出現,這就是奧斯曼土耳其。

奧斯曼土耳其本身是來歷不明的,在他們之前,小亞細亞是塞爾柱突厥的地盤。奧斯曼這個部落根本就不屬於塞爾柱突厥人,他只是塞爾柱突厥管轄下土庫曼人的一支。土庫曼在伊朗語裡面的意思就是“像突厥人”,也就是被突厥人同化的當地人。

在奧斯曼人出現之前,拜占庭已經被塞爾柱突厥打得丟盔棄甲一敗塗地。

1071年3月,在安納托利亞的東部一個叫曼奇刻爾特的地方,拜占庭軍隊和塞爾柱軍隊爆發了一場戰爭。

戰爭結束之後,東羅馬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迫趴在地上,親吻蘇丹腳下的泥土。

這是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對於拜占庭則是災難的開始。到13世紀20年代的時候,西歐作家已經將安納托利亞稱為“土耳其”。

而在這之前的一千多年裡,安納托利亞則是作為希臘的勢力範圍存在的。現在,拜占庭永遠喪失了這個糧食與人力的來源。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帕里奧洛加斯皇朝時的拜占庭國徽

帕斯卡曾經說過,“倘若克婁巴特拉的鼻子稍短一些,整個世界的面貌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1206年,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開始的戰爭,無意間決定了上萬公里之外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命運。1243年,西征的蒙古軍隊打敗了塞爾柱突厥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安納托利亞隨之四分五裂。

在西北部的奧斯曼部落無意間躲過了蒙古軍隊的打擊。塞爾柱突厥的滅亡在安納托利亞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這個居住在帳篷裡,目不識丁的遊牧部落逐漸上升成震撼基督教歐洲的世界霸權。

1354年11月,熱那亞人運送一支奧斯曼軍隊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歐洲,每人收費一杜卡特。

這是他們,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做過的最糟糕的一筆買賣。

從此,土耳其人永久性地留在歐洲。

陷入內戰的拜占庭無力應付這股新生的力量,1359年,伊斯蘭軍隊在闊別650年之後再次出現在君士坦丁堡城牆之外。

1362年,奧斯曼軍隊佔領了以羅馬皇帝哈德良命名的哈德良堡。隨之遷都歐洲,並將其改名為“埃迪爾內”。

奧斯曼土耳其人力量上升的同時,是東羅馬帝國一步一步緩慢地走向墳墓的過程。14世紀末以來,帝國一連串的內亂、民變,消耗了帝國殘存的力量。

進入15世紀,整個東羅馬帝國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繫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

東羅馬帝國皇帝們能從事挽救帝國滅頂之禍的唯一之道,就是不斷地向外求援。西歐所有的強國(或稍強的諸侯)、教皇、逐漸崛起的莫斯科公國,幾乎都曾接到過東羅馬帝國皇帝的求救信,有些國家還接見過皇帝的特使或本人。但是這些呼聲,只為東羅馬帝國換回不多的援助而已。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15世紀初期的拜占庭疆域

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面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海岬上,整個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灣(亦稱哈利奇灣),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沿海地區築有防禦工事,金角灣入口處有鐵鏈封鎖,南北兩面易守難攻。西面是陸地,築有兩層城牆。城外是一條深100英尺的壕溝。城內駐軍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

1453年5月29日,這是中世紀的一個承前啟後的時刻。經過長達47天的圍城之後,穆斯林軍隊最終攻陷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守軍進行最後的保衛戰。他脫下紫色皇袍,一馬當先衝入土軍陣中,並在巷戰中戰死。

蘇丹穆罕穆德二世登上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這裡隨後變成了大清真寺。

1453年,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這標誌著什麼?

穆罕穆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漫長的距離和漫長的年代裡進行鬥爭的最前線。拜占庭帝國雖然常常走到崩潰的邊緣,但是卻顯示了驚人的生命力。對基督教歐洲來說,拜占庭的存在就是一個心理安慰。只要雙頭鷹的旗幟依然高高豎起,就說明穆斯林還在很遠的亞洲。

因此,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對於西方來說是個巨大的傷痛,“荷馬與柏拉圖的第二次死亡”。奧斯曼帝國的危險被認為是伊斯蘭對基督教世界攻擊的繼續,歐洲人對伊斯蘭教的恐懼逐漸加大。

西方人相信土耳其人是世界末日所產生的長尾巴的怪物,“一半是人一半是馬”。“土耳其人”與毫無信義和殘酷惡毒成了同義詞。土耳其人取代撒拉森人,成為歐洲對穆斯林的統稱。

托馬斯·布萊特曼在著作中宣稱,“撒拉森人是第一群蝗蟲,大約在630年興起”,繼承他們的是“土耳其人,一群毒蛇,比他們的先祖更邪惡,徹底消滅了他們的祖宗撒拉森人”。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於7月8日抵達羅馬,亞得里亞海掀起了恐慌的驚濤駭浪。根據謠言,君士坦丁堡6歲以上的人全部被屠殺,有4萬人被土耳其人戳瞎眼睛,所有教堂都被夷為平地。蘇丹正在集結一支新的軍隊,即將入侵意大利本土。

人們口口相傳,特別強調土耳其人的野蠻殘暴和他們對基督教世界的迅猛攻擊——這些主題將在歐洲迴盪數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