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單和單反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如冰視點


“無反”相機也常被稱為“微單”,但是使用“微單”這個名稱其實並不準確。

“無反”是相機的一個種類,指的是結構一樣的一種機型;“微單”原是索尼公司在中國為其自己新創機型註冊的名稱。“微單”是“無反”中的一員。

但是因為索尼推出的機型一方面是開創了此類機型的先河,二是確實產品相當出色,深受群眾歡迎,所以大家也就習慣將各品牌的“無反”都稱之為“微單”了。

索尼微單 NEX-C3(2011年)

“無反”是由“Mirrorless”翻譯而來,源於與單反相機(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的結構特點區別說的。

無反相機與單反相機相似的地方是機身都可以更換鏡頭,並且取景,拍攝也都使用這同一個鏡頭。

兩者明顯不同的地方是使用哪種類型的取景器。

數碼單反相機使用光學取景器,是反光板(反光鏡)將光線反射到光學取景器中,或者直接將光線投射到相機影像傳感器(也就是現在常說的CCD或CMOS)【註解1】上。

下圖為單反相機結構示意圖:

無反相機不使用光學取景器,而是由影像傳感器持續捕捉通過鏡頭的光線,並將光線實時轉換為電信號,然後通過電子取景器(EVF)或機背液晶屏(LCD)進行顯示,拍攝者觀察現實場景,而不是使用光學取景器。

下面圖為無反相機結構示意圖:

因為不再使用光學取景器,無反相機就可以省去反光板機構,還有對焦屏,聚光鏡,五稜鏡等等結構組件,從而使機身結構變得簡單,從而使喚得機身可以做得更輕,更薄,體積更小。

按下快門拍攝時,相機立即進入拍攝模式,快門機構隨即被激活,將一直打開的光路關閉,然後按設定曝光時間釋放快門,這個曝光過程與單反相機類似。

  • 無反相機相較單反相機有許多優點

除了相機本身可能較輕的重量和體積外,使用電子取景器可為攝影者帶來單反無法提供的諸多好處。

由於所有內容都直接來自影像傳感器處理過的電子信號,所以直接通過電子取景器或背面液晶屏,就可以直接看到拍攝效果,比如景深大小,照片亮暗,顏色效果等等……

還可以直接看到諸如白平衡,飽和度,對比度等相機設置數據,並且可以在取景器中放置實時直方圖等附加信息,對拍攝效果操控非常方便。

取消了反光鏡也就等於消除了由反光鏡動作引起的機身振動和聲音,讓相機在曝光時更穩定,拍攝更安靜。

對焦方面,可以利用放大拍攝對象以驗證對焦,或使用峰值對焦,臉部檢測等強大的時實對焦功能,以確保每一次拍攝都可以獲得精確的對焦。

無反相機往往都有強大的 WIFI 功能,不僅僅是可以將剛剛拍攝的圖片發送到手機上,還可以用手機通過軟件連接相機進行取景,對焦,參數選擇,拍攝等等工作。這對於一些特別角度的拍攝就非常的方便。

網際飛俠用富士微單拍攝的一些作品:

  • 無反相機也有自身的一些缺點

首先,電子取景器只能在打開相機併為圖像傳感器提供電源時啟動,這會導致相機比較費電,嚴重影響相機的連續工作時間。

其次,電子取景器在昏暗場景中使用時,圖像顯示粗糙,分辨率下降,對觀察細節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在對焦方面,儘管最新的無反相機型號已經非常快速準確,可以與單反相機媲美,但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快速移動物體時,與單反相機相比,還不夠強大,不過,在一些新型高端型號上,已經與單反無異。

無反相機的最大的問題,目前來說,主要是熱噪點問題,因為無反相機在取景過程中,影像傳感器也一直處於工作狀態,會導致傳感器溫度過高。

  • 無反相機使用建議

建議在使用過程中,儘可能在不拍攝時就將相機關閉,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冷卻影像傳感器以將少熱噪點對畫質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可以節省一些電量,增加拍攝時間。

  • 總結

無反相機雖然目前相比單反還有一些不足,但是瑕不掩瑜,無反相機的特有的一些特點,超越了單反相機。

無反相機總體來說非常方便拍攝者使用,特別是其獨有的一些特點,相對傳統單反相機很有優勢。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這些不足以抵消它的那些優勢。

對於非專業攝影者來說,中高端微單足夠滿足日常拍攝需要。對於專業攝影者,那些專業級的微單,也是足夠拍攝需要的。

筆者使用索尼無反相機拍攝的一些影像:

索尼A7R2 + 蔡司16-35 拍攝

索尼A7R2 + 蔡司16-35 拍攝

索尼A7R2 + 蔡司16-35 拍攝

索尼A7R2 + 蔡司16-35 拍攝

索尼A7R2 + 佳能16-35 拍攝

索尼A7R2 + 蔡司16-35 拍攝


網際飛俠


就這個問題我提點看法,首先必須對這兩種相機有個完整的認識才能得出中肯的結論。單反相機,它比微單多了一個反光板,成像毛玻璃,五面鏡,也就是光學取景器。至於成像都是鏡頭來的圖像,照射到圖像傳感器上,光電信號經數字量化編碼後送到卡里貯存。畫質好壞只與每個像素面積,和照在傳感器的光強有關,還有兩個因素就是圖像處理引擎,鏡頭質量。與單反機構一分錢關係都沒有。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兩種相機畫質也相同。下面對兩種相機做個對比。

第1,取景器,單反取景器,當用減光鏡時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拍星光,煙火,車燈軌跡時取景器完全失去了作用。微單電子取景器EVF(不是液晶屏)不會有這種現象,單反看到的是外部景物,和圖像傳感器結果差異很大,拍完了,瀏覽圖片才知道拍攝結果,和膠片機時代,等到洗印出照片才知道拍照結果一樣,只是快多了,EVF顯示的就是傳感器的結果,有問題可以立即修改設置,拍攝成功率高。單反沒時差,科技發展了,EVF掃屏每秒120次,僅延時5毫秒,(人看電影48格/秒看成連續的,證明人眼睛有20毫秒延時)遠遠小於人眼睛的延時,EVF已經滿足拍攝快速運動。六寸手機分辨率207萬已經很細膩,EVF相當三寸屏,230萬,面積小了,像素提高了,遠遠超出人的分辨力。EVF有笑臉識別,拍攝人像快捷,單反取景不具備。兩個取景器區別,一個是外部景物,一個是傳感器畫面,單反取景看起來舒適一點,微單的EVF更有利於拍照。

第2,傳感器,索尼微單有全畫幅,其他大都是半幅或1/4畫幅,小畫幅像素一般為1600W,大畫幅像素高一些,每個像素的面積差別不很突出,像素對畫質沒有影響,只是打印最大尺寸不同。微單發蘭盤到傳感器距離是單反的一半,那麼同樣鏡頭,微單傳感器得到光的強度是單反的4倍,彌補了微單像素小的缺欠,單反通過加大鏡頭口徑,提高光強,那就必須加大一倍,才能補償過來,事實上高端單反鏡頭做到了,中低檔單反沒做到,微單3倍變焦恆定F2.8鏡頭比較普遍,而單反大多鏡頭是F3.5--5.6於是中低檔單反弱光拍攝不如微單,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球面鏡,近軸光線和遠軸光線焦點不重合,口徑越大越壞,造成銳度下降,一般單反鏡頭小光圈圖像尚好,是光圈把遠軸光線隔掉了的緣故,大光圈單反畫質明顯不如微單。高端鏡頭,用了多片非球面鏡,成像好了,價格非常昂貴了。

第3,對焦,反光鏡後面的付反光鏡受結構限制,做不大,所以旗艦單反對焦點只有61個,其中十字對焦只有41個,某微單滿屏121個對焦點,全是十字相位對焦,動態跟蹤絕對優勢,單反只用了1/3的光用來對焦,暗光時往往對不上焦,微單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4,快門,還是那個旗艦單反,快門1/8000--30某微單是1/8000--60,電子快門1/32000單反不如微單。

第5,連拍,旗艦單反,最高連拍每秒12張,一般單反只有4--5張/秒,某微單達到60張/秒。微單可以捕捉到高速動作的細微姿態。

第6,防抖,微單有強大五軸防抖功能,可降低快門5.5檔,單反結構限制,機身沒有防抖,靠鏡頭防抖。鏡頭每組鏡片的相對位置是有條件的,為了防抖,其中一組鏡片處於懸浮狀態,必然影響成像質量。高級24---70F2.8鏡頭就不防抖,質量上去了,慢門離不開架子了。微單用600mm帶防抖鏡頭,安全快門1/600降到了1/15秒,可以手持相機打鳥了,單反就困難了。

第7,操控,某微單可以在眼睛不離開取景器,拍攝狀態下修改十幾個主要參數,取景器能夠顯示修改狀態,單反要在相機放在胸前,看著液晶屏,實現修改,慢了很多,貽誤時機。

第8,功能,單反的功能,微單基本都具有。

第9,單反有超強的續航能力,因為平時傳感器,液晶屏不工作,光學取景器不用電。一旦用實時取景,反光鏡需要好大電流維持打開,續航能力不到1/3,還不如微單。

第10,攜帶,微單體積重量是單反相機的一半,旅遊外拍無疑具有優勢。

第11,某微單手握部分有和單反相同結構,手持相機非常穩妥舒適

第12,噪聲,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快速翻轉,產生的震動,慢門時對畫質有不良影響,一個重要會議,記著們手中的單反吧嗒吧嗒噪聲,干擾不斷,微單好多了。

看了以上訴說微單單反哪個好大家心裡都有個小九九了,但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當前絕大多數國人對相機不甚熟悉,普遍認為體積大的就是專業的,為此,做婚紗照服務的公司,必須用單反相機。若拿個微單拍照,僱主會認為公司沒有實力,買不起專業相機,還會認為服務不好,用個低級相機糊弄顧客,為了唬住顧客,必須用體積大的單反。


誠信168272021



2017年這個時間點來看,微單在和單反對抗中正逐步取得優勢,而且個人認為這個優勢是不可逆的會擴大,就像數碼取代膠片一樣。最終大部分人會倒向微單,保留少部分特殊用戶會堅持單反。

下面逐條說說。1、震動先說一個談單反經常被人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機震,單反相機拍攝時反光板翻動不可避免的會帶來震動。而震動會導致圖像不清晰。各種評測裡面展現的清晰度只是理想情況,高畫質必須靠穩定的支撐來保證。隨著像素的提高,畫質對震動會更敏感,手持的廢片率也會提高。所以單反才會搞什麼反光鏡預升之類的功能,這個缺陷是單反原理決定的,自身是無法解決的。2、系統平臺單反機身是機械和電子的混合系統,測光對焦和成像都是相對獨立的子系統,而微單基本上可以算一個純電子系統,所有東西基本都在一起,相對簡化很多。這就決定了微單機身的升級改進會更容易,更新速度要大大超過單反,更容易增加新功能,用戶需求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對於電子系統的降成本能力,大家也很容易想象和理解。純電子系統的故障率更低,生產難度等也更低。可以說從系統平臺本身,就具有絕對的優勢。3、重量單反從複雜結構本身,以及要減少震動的影響的角度,都要求機身有一定重量。機器越重就越依賴三腳架,要承載大質量相機,三腳架自己的也會越重,惡性循環,曾經有購機預算的百分之多少要用來買腳架的說法。微單由於結構簡單,從本身的重量上就略有優勢,再加上無震動,對腳架的重量要求也可以減少很多,便攜性上累計就有不小的優勢了。4、取景器ovf和evf的差異可能算一個比較關鍵的內容,evf必然會導致分辨率問題,遲滯問題,耗電問題,但這些問題的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正越來越逼近可以被用戶忽視的範圍。而evf同樣有所見即所得的優勢,大大降低了M檔的使用門檻,這項算平手吧。5、單反殘存的優勢反觀現在單反領先的部分,例如鏡頭群、操作習慣等,大部分是系統的先發優勢,並不是微單無法追趕的,沒有絕對門檻,只是時間的問題。

綜上,當初單反以所見即所得打敗了旁軸,而今天的微單則會以更為簡單直接的所見即所得打敗單反。--再吐槽幾句,目前國人的單反高普及率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常現象。單反本質上是一個專業設備,國人偏愛單反,一方面是特定發展階段只有單反可以提供足夠優秀的畫質,另一方面,多少有些攀比心態,拿個小點的相機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實際從需求上真正需要單反的人是非常少的。很多人拿單反也還是當大號傻瓜用,當發現出片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還有這麼多麻煩,也就慢慢放棄了。經過一輪洗禮,單反光環褪去,大家可能就會理性的選擇合適的相機了。

一隻因吹斯汀的娛樂狗



微單在和單反對抗中正逐步取得優勢,而且個人認為這個優勢是不可逆的會擴大,就像數碼取代膠片一樣。最終大部分人會倒向微單,保留少部分特殊用戶會堅持單反。下面我們來看看單反和微單的區別:

一、取景

單反採用光學方式(OVF),通過反光鏡把圖像反射到取景器,通過光來傳輸,這樣速度快。OVF優勢只有省電和0時滯。

微單以EVF和LCD方式取景(EVF),EVF的優勢是可以實時取景實時預覽,按快門之前就能看到拍出來的結果,無論是白天晚上攝影,還是長曝光攝影。

二、對焦 單反以相位對焦為主。微單以反差對焦為主,相位對焦輔助。相位對焦有很多固有缺陷,如大光圈結構性跑焦,非對焦點無法高速合焦,反差與相位混合對焦則可以完美彌補這種缺陷。

三、操控性能

大多數單反相機都是通過兩個電子轉盤來實現基本操作,光圈和曝光補償,快門速度和光圈等的配合操作都可以分別在兩個轉盤上進行,操作舒適又可以減少誤操作。



微單相機,不能利用快捷按鍵對一些參數進行快速的調整。比如感光度和白平衡等常用的參數需要進入菜單才能調節。速度上就比使用獨立的功能按鍵加行撥輪進行操作要慢得多。可能在改變拍攝參數的時候,就錯過了很多精彩的場景。

四、續航 微單就是費電快,雖然小但是你如果一個人帶太多的話最大的問題是電量,當然一般一個人就用一臺,換電池就沒事兒了。


五、重量 單反從複雜結構本身,以及要減少震動的影響的角度,都要求機身有一定重量。 微單由於結構簡單,從本身的重量上就略有優勢,再加上無震動,便攜性上累計就有不小的優勢了。


指尖的精靈


回答這個問題個人是微單和單反都使用過,自己是單反,朋友是微單,

先闡明下個人使用感受,首先要知道雖然微單的機身確實比單反小,但是要知道對於機器而言最重的永遠不是機身而是鏡頭,要是把鏡頭的重量考慮進去的話,事實上,微單和單反的體積差距並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大。體積小比較方便攜帶也只是相對而言,那麼點體積差加點雜七雜八的,濾鏡充電器什麼的還是一個包,也就是少背點重量。所以個人覺得只是說機身相對輕一點,鏡頭可能相對細小一點,也並不是說是真正的重量差距有多少。

先說說優點吧因為微單沒有反光板燈還有五稜鏡等一系列原件,所以說省下了這部分的體積,然後也是這個原因拍攝的時候沒有機震。也就說是這些,在拍攝一些星空之類的時候是非常有優勢的,比如單反就要預升反光板,就是這種情況,

另一個就是實時拍攝功能比單反好用的多,雖然現在單反在實時取景拍攝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在這一塊還是相對弱勢微單是所見即所得。你在屏幕上所看到的就是你拍攝下來正如答友回答的,微單的電子取景器所見即所得,能最快的反映出你所更改參數帶來的後果,單反是你必須要逐漸去調教,所以說微單的優點就是你調的就是你能看到。單反是調的你看不到。

說了優點再說缺點因為,微單他的體積限制和拍攝方式所以電池不經用我的微單一般能堅持三百張上下電池耗盡,但是如果說,單反的話可以拍攝九百張左右。然後就是微單的握持感哦,沒有那麼好單反拿在手上更多的是一種非常穩重的感覺,微單總感覺彆扭。可能是我個人是男性的原因,所以用起來感覺太小,不過微單挺適合女孩子用的,說白了微單只是輕了一部分光學取景器的體積,但是犧牲了續航。


吃土豆的馬鈴薯


本質上來說,微單和單反在成像質量上沒有差別,採用大抵相同配置的微單和單反,在同一場景下拍攝出的照片,沒有特別標註的話多數人是分辨不出差別的。成像品質兩者打平。

但在日常使用上來說,兩者還是有所差別的:微單的優點是體積小,便攜性高,電子取景器可以實現“所見即所得”,沒有視覺誤差,高感強悍,夜景拍攝壓力小;缺點是電子取景器帶來耗電高,電池不耐用,外出的話要多帶電池,增加了使用成本,機身價格相比同性能單反沒有優勢,有的還略貴,且鏡頭群少,高品質鏡頭價格普遍較高,一般人難以承受,最主要的外觀小巧帶來的“逼格”不高,好像拿個卡片機!

單反的優點是技術成熟,機身耐用可靠,成像質量穩定,電池耐用,配件種類齊全,鏡頭群豐富且價格普遍比較公道,一般人在選擇時容易承受,外觀唬人,拿出去顯得“逼格”很高;缺點是機身笨重,長時間使用有點累,光學取景器雖然便捷但有視覺誤差,看到的跟拍出來的有時會用很大區別,需要使用者不斷摸索調整,另外單反操作都比較繁瑣,各種按鍵和設置,會對新手造成上手比較困難的印象。

不論微單還是單反,主要的目的還是拍攝,在這一點上,兩者做的都非常到位,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性質自行選擇。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小巧、便攜、功能強大的拍攝裝置會越來越多,就像現在的數碼單反淘汰幾十年前笨重的“大木箱子相機”一樣,體積笨重的數碼單反最終會被更小巧“相機”所淘汰,這是不爭的事實。


裝個渦輪出氣


從攝影的角度來考慮,微單和單反都是工具,沒有什麼區別,用好的,都能出好照片。

不過,輕便應該是目前微單最大的優勢。

這一塊以奧林巴斯為代表的4/3陣營做得最為成功。

因為4/3的CMOS小,所以它的法蘭距就短,可以把鏡頭真正的小型化。

另一家做得比較好的是SONY,不過SONY的CMOS並沒有經過重新設計,它用的鏡頭跟它家的單反是一樣的,所以sony的機器拿出來就有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但是,sony正因為感光元件面積大,畫質也是很出眾的。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肯定。另外索尼的微單配上定焦鏡頭的話,整體看著也很協調。


到底是微單還是單反?我覺得如果你體力不是特別棒,或者只是喜歡旅行,輕鬆、自由的化,還是要優先選擇微單,奧林巴斯的頂級微單配上12-40F/2.8 40-150F2.8一整套的重量也就是一個佳能70-200的重量。

再重申一下,只要用得好,什麼機器都會出大片。


愜意攝影


我手持SONY α6000(16-50)

我用了這麼久,拍的照片也不多,拍攝是我的業餘愛好。

(插幾張我拍的照片啊,我住在農村,所以以農村題材的照片居多)





我的感覺就是:微單輕便,設置好了出片也可以。我從買了微單到現在一直沒有另購鏡頭,而是一直用的隨機配套的16-50的鏡頭(也想買高檔次的鏡頭哈,可我是個窮鬼只能玩玩套頭),我的想法就是:先把套頭玩好了再打算另買鏡頭。

(插幾張坐在高速行駛的大巴里隔著車窗玻璃拍的紹興高速路邊的風景,因為車速高,車窗玻璃不太乾淨,所以快門設置的較高,後期強拉硬拽了,效果不咋滴啊)






但是微單電量消耗較快,充滿大概能拍二百多張。買不起微距鏡頭,我只能花二三十塊錢在某寶買個近攝鏡玩玩啊(插幾張我用近攝鏡拍的照片以及我買的近攝鏡〈近攝鏡的照圖片是自己搭了個簡易攝影棚拍攝的〉啊)







還學著拍了個全景接片,就是電腦不給力,接了個片,搞了半天,(第二張裁剪了一下),電腦卡巴卡巴的(有沒有懂電腦的朋友推薦一下能流暢運行lightroom cc的電腦配置清單)。


下面再發幾張平時業餘時間拍的照片,拍得不咋地,後期用的lightroom,請朋友們多多包涵!



















以上所有照片都是本人親手用SONY α6000(16-50)套頭所拍,當然自己留有raw格式原片備份。

單反我沒用過,我沒得發言權,但是覺得單反拿在手裡逼格比較高(呵呵)。

網上有句話:器材後面的那個人頭才是關鍵!


誰遇而按


1.微單價格相對便宜。由於內部結構、材料不同,一部同檔次的單反跟微單相比,專業單反要比專業微單貴很多。

2.微單體積小、重量輕是明顯優勢。對於旅遊、生活記錄來說便攜性就顯得較為重要,但是要知道便攜性的代價是犧牲圖像質量,如果追求高質量的影像,毫無疑問要選擇單反相機。微單的出現正是試圖將便攜性和成像質量二者達到平衡狀態的中庸之道。

3.鏡頭。微單和單反鏡頭都可以拆裝,但是微單鏡頭的選擇空間大,兼容性強,能夠支持諸多老鏡頭,只要加個轉接環就可以。而單反鏡頭卡口很多,不同品牌卡口不兼容。

4.單反的絕對優勢在於對焦追焦連拍,機身操作方便,可以適用於各種惡劣環境,並擁有龐大的高水平鏡頭群,尤其是長焦及超長焦段,如果在這方面有強烈的需求,高端全畫幅單反相機(1dx或者5d3)仍然是最佳選擇。

5.如果是女生,又僅僅是旅遊聚會使用,微單是不錯的選擇,既方便攜帶又有顏值。

微單和單反各有千秋,可以根據個人預算和實際用途來選擇購買微單或單反。


縱橫視覺ZoneFoto


我認為微單還有個缺點大家都沒涉及到。

微單的CMOS損耗會比單反快。

當年的佳能5D2開闢了用單反拍視頻的先河(也許有人會說尼康D90是第一臺帶有視頻的單反,不過是5D2講這個功能發揚光大的)。在購買二手5D2的時候大家並不是特別關心快門數,而更在意的是它是不是視頻機,可見長時間拍視頻對CMOS損耗有多大。

我們聯想到微單使用情景,只要微單處於工作狀態,從取景器取景,CMOS就勢必在工作,取景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也是視頻,這和拍視頻有什麼區別呢?有人可能會說,單反依然可以實時取景,不過我們用單反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用的都是光學取景器,此時機器的功耗是很低的,至少相較於實時取景功耗低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單反的續航要高於微單的本質原因。

當然微單廠商一定會想各種方法來降低取景時對CMOS得老化,但無論如何優化,老化速度比單反快都是勢在必行的。

不要上來跟我提什麼機器就用的,只要使用就有老化,要是顧慮這麼多就別用相機了。我只是在闡述微單在這方面的缺點而已,沒有別的意思,雖然微單有這個缺點,但依然不影響我對微單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