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她一头扎进安徽深山 只为多帮帮“曾经的自己”

扬子晚报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徐玉洁 吴雨捷 记者 陈咏)22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黄良村,一个年轻女孩在给孩子们上课。她叫陈洪晴,来自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科1602班的同。暑假来临,很多学生收拾行装回家度假,她则踏上了去往安徽大别山的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抵达了目的地黄良村。和别的支教大学生不同,她一头扎进安徽深山,是为了多帮帮“曾经的自己”。

暑期她一头扎进安徽深山 只为多帮帮“曾经的自己”

陈洪晴的母亲来自安徽,父亲来自江苏,两人都常年在外打工。洪晴的小学是在安徽读的,中学转到了江苏。“正是在安徽就读的这六年,改变了我的一生。”陈洪晴回忆说:“大约是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支教团队来到我们村,他们虽然只待了一周,但真的教了我很多,改变了曾经那个自卑的我。”

“有一次我逃课了,有一位大姐姐走了很远的路来看我。”时至今日,陈洪晴已记不清大姐姐的容颜和名字,但大姐姐说的话她仍记忆犹新,“那个姐姐告诉我,虽然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果你做到了,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开拓了很多,然后你会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很棒!”自那以后,陈洪晴对学习的态度就完全变了,明白了学习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而大姐姐对她的引导,也在她心中埋下了支教梦的种子。

进入大学后,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团队,立志公益服务。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会有她的声音身影。2017年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暑期支教团队,但可惜的是,面试没有通过。终于在2018年暑假,她成功加入了大别山暑期支教团队。

初抵黄良村时,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小时候的记忆又涌上了她的心头,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仿佛让她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也是从这样的村庄过来的,所以我非常明白这些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我也会竭尽全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也算是回报当时支教团队对我的帮助吧。”陈洪晴感慨道。

和很多第一次支教的同学一样,她的内心也充满了忐忑。“孩子不喜欢我怎么办?我又能帮助孩子们什么?我真的可以像小时候那位大姐姐一样吗?”这些发自内心的提问,让她十分紧张。陈洪晴说,她是负责小孩心理辅导这一块的,自己切身感受过,出身在这样贫穷的山村,这些孩子的内心有多么不自信,所以她希望用自己的耐心和关爱,给予孩子们信心。

对于这位温柔善良的小老师,孩子们也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他们会采野花、编花环送给“陈姐姐”;会带她品尝山间美味;在课上更是积极配合,与她互动。“我特别喜欢陈老师,她真的超级超级温柔,对我们大家也很好。”一位小朋友说。

小朋友的纯真和进步同样鼓舞了陈洪晴,让她忘却了来之前的惴惴不安和支教生活的艰辛。她表示,明年还将“回到”这里,只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小朋友。采访中,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蒋越星老师,也点赞陈洪晴的举动:“支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她能以这样的方式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很棒。” 编辑:王育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