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他!

提起《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歷經了三代領導人。第一位是白衣秀士王倫,可惜此人心胸狹窄卻又能力有限。

好在當時的梁山泊並沒有多少英雄好漢,成不了氣候。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他!

《水滸傳》裡面,梁山經歷了三代領導人。第一位是被人們成為白衣秀士的王倫,但是這個人的人品不是太好,心胸狹窄,能力還不夠,沒有良好的基礎來支撐他。但是,幸虧他身邊有柴進這夥人在幫他,他才能成為梁山的領導人。而最終,王倫還是死在了林沖手上,順利推舉了晁蓋作為頭領。

晁蓋本是鋤強扶弱、義氣幹雲的鄉鎮財主,智取生辰綱時,被吳用“用計”引導帶領眾人奪了生辰綱。然而觸怒了朝廷,最終只能上了梁山。

而晁蓋的心中一直認為朝廷的昏庸無能已經是無藥可救了,亂世中應該和朝廷作對,在梁山泊上兄弟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不過天真的晁蓋本是個沒有心機的“傀儡”,當宋江上山後,梁山泊的權利慢慢的向宋江轉移。並且,本來身為晁蓋心腹的吳用,都慢慢的投靠了宋江。

實際上,宋江上山之前,就已經醞釀好了“報效”朝廷的想法。只是宋江並沒有在梁山當頭領的想法,無奈逼上梁山才坐的這把交椅。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他!

可是當晁蓋身死前,已經發現了宋江的想法,而宋江此時也“盼著”晁蓋儘快身亡,這也就是為什麼晁蓋臨死前說:“誰能為我報仇,誰就能接替我的位置”的原因。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阻止宋江當大哥。但是,這些話已經沒有用了,因為宋江已經掌握了大局,就等著晁蓋快點死,他好登上領導人之位了。最後,晁蓋不想見到的事還是沒有避免,宋江還是答應了宋朝的招安政策。

事實上,宋江本來是一個小吏,報效朝廷就是做官所願,並沒有多大的希望。而招安的念頭,第一個提出的也並非是宋江提出來的。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他!

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並非宋江、吳用,而是落在柴家莊的武松。

當時宋江去了柴家莊見到了武松,敬佩他的為人,馬上給武松好吃好穿,送別時候又是銀兩相送,兩個人的感情很快就變得無話不談。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他!

而後,當武松離開宋江,去投奔魯智深的時候,對宋江說了一句話:“上天會可憐我,改日不死的話,我要接受招安,那個時候再去找大哥談話。”

《水滸傳》中便是這句話,活絡了宋江的心思,而當宋江在梁山上大權在握的時候,正是完成這門願望的最佳機會。

但是當時提出招安的武松,卻痛罵了宋江一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