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之死:格局有多大,活路就有多長?

王倫之死:格局有多大,活路就有多長?

01

白衣秀士王倫,梁山第一任老大,被林沖當眾捅死。

創業維艱,暴斃而亡,一聲嘆息,灰飛煙滅。

林沖動手的理由是:此人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心中又無才學,不配當山寨之主。

不配當山寨之主就該死麼,這怎麼看都像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事實上,這是林沖苦心積慮的報復,更是獻給晁蓋和吳用的投名狀,替自己掙個安穩的前程。

想當初,林沖上山投靠王倫的時候,王倫也沒少刁難他。

王倫想著林沖本事大,自己幾個老兄弟合起來都不是人家的對手,擔心自己屁股坐不穩。

所以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趕走林沖,哪怕林沖已走投無路,哪怕撕破柴大官人的臉皮。

但他還是不夠心狠,最終收留了林沖。

可是他唱的這一出,叫林沖無法原諒,因為高俅那雜種也是這樣逼他的。

林沖憋著一口氣,刀已磨得鋒快。

王倫之死:格局有多大,活路就有多長?

02

都說王倫之死,死於他格局太小。

如果他的格局大,像林沖這樣難得的人才,就應該相敬如賓。

晁蓋、吳用等人來投,就應該熱烈歡迎,共謀發展。

好歹他也算個讀書人,歷史上王侯將相禮賢下士的故事,就一點都沒琢磨過麼。

那他的結局,不僅不會死於林沖的內訌,反而領導地位會更牢靠,以後也就沒宋江什麼事了。

老大之責,首在識人用人、舉賢任能,而不是和人較長比短、爭風吃醋。

這就是格局。

王倫的格局觀,連著兩次打了0分,所以也怪不得別人沒給他留機會。

對於這種看法,其實我是持保留意見的。

個人覺得從格局的角度來解釋王倫的行為,有殺雞用牛刀之嫌,大而無當。

換言之,是下人不可語上,夏蟲不可語冰,用錯了表情。

王倫之死:格局有多大,活路就有多長?

03

有必要討論一下格局這個詞。

老實說,這個詞盡顯漢字的魅力,因為沒有一個公認的明確定義。

或許在一百個人眼裡,就會有一百種對格局的解釋。

我只能斗膽談談個人不成熟的一點感受。

1. 格局首先是一種戰略定位:高遠的理想和現實目標的結合。

這一點可以解釋宋江為什麼要比王倫和晁蓋走得更遠。

2. 其次,格局是對時間和空間這二個維度的自我覺悟。

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場景之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手上的資源能主動與之相匹配。

王倫在這個層面就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沒有意識到作為老大,招賢納士是應有之義,而非憑一己私慾或者個人喜好行事。

3. 再次,格局是體現在時間表和路線圖裡,是執行的產物,而非坐而論道。

大家都認同宋江有格局,就因為他作為梁山的總設計師,真正的幹了一票,把理想轉變成了現實。

雖然這裡頭也打了折扣。

4. 最後,從策略上看,格局不是看你所擁有,而是為了某種擁有,你之放棄。

很多時候,在熊掌和魚難以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就只能依靠價值觀的判斷,作出取捨。

於是在不經意間,你的選擇就暴露出了你的價值觀,決定了你的格局。

所以從以上種種看,說王倫缺乏格局,這不是給他扣大帽子。

王倫之死:格局有多大,活路就有多長?

04

但是王倫肯定不會買賬。

因為這頂帽子,確實是太大了,於他而言,這是很奇怪的想法。

他意識不到自己的崗位,不是關起門來一心只念聖賢書,而是有它內在的邏輯要求。

他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老實做個土財主。

他會這麼想:

我從六歲起,家裡就送我讀書。全家人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指望著我將來博個功名,光宗耀祖。

結果時運不濟,混到三十來歲,還是個窮秀才。

爹孃也熬死了,家裡呆不住,只能到江湖上漂泊,顛沛流離,過得都是苦日子。

後來承蒙柴大官人看得起,資助我一筆錢,叫我上了梁山。

靠著我的嘔心瀝血,又有幾個老兄弟的幫襯,幾年下來,梁山也總算走上了正軌。

我今天的這一切,來得不容易呵,那真是淚水和著血汗流。

我現在也累了,只想圖個清靜,安度餘生。

可你特麼來個林沖也就算了,你晁蓋帶那麼多人,叫我怎麼想呢?

你們一個得罪了太尉高俅,一個搶了太師爺蔡京的生辰綱,這朝廷會放過你們嗎?

他們派支正規軍來,這特麼會連我都一鍋端啊。

看你們個個面帶兇相,估計也是不好伺候的主,哪天真要和我叫起板來,我也就成了你們嘴裡的肉了。

算了,有多遠滾多遠吧,老子和你們不是一路人......

我們只寫有態度和有價值的文章,歡迎你的關注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