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活路一詞,從字面上,通常理解為“活命的路”或者“活下去的辦法”。在影視劇裡,大致與“生路”的意思相當。可能,是這樣的套路:某個窮兇極惡的歹徒,在被武藝高超的俠客打敗後,跪地祈求,“好漢饒命,放小的一條活路吧!”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也有可能是這樣一幅畫面:某為富不仁的財主,妄圖霸佔佃戶家的女兒,佃戶不同意,苦苦哀求“老爺,求求您,給咱家一條活路吧”。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影視劇把活路的含義縮小了。實際上,活路的含義還很多。翻看漢語詞典,主要有:一、維持生活的辦法;二、行得通的辦法;三、泛指各種勞動。本文,主要講的是第三層意思,勞動。

在中國,也許沒有哪個地方,像川渝地區的人民一樣,把活路一詞,用得如此頻繁、如此生動。在他們的語境中,活路通常意義上,是指工作,工作就是“做活路”。農民在田地裡耕種、工人在流水線上勞作、棒棒在街頭搬運物品,甚至婦女在家做針線活,統統可以稱作:做活路兒。李劼人在《死水微瀾》寫道:“大小姐多半在她的房間裡,同春蘭、吳大娘、李大娘等說笑,擺龍門陣,做活路。”這裡的做活路,就是做女紅的意思。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活路,是對艱苦生活的無奈。川渝人的活路,並不是指人活不下去了,要像山東人闖關東,陝西人、山西人走西口那樣,背井離鄉,遠去他鄉。用活路一詞指代工作,蘊含著不去勞動,就無法生存的意思。峽江地區的縴夫,最能夠體現老一輩人生活的艱苦。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活路,是對貧苦生活的調侃。

生活雖然貧苦,但川渝人對生活的態度是詼諧幽默的。你看方言劇《傻兒司令》《凌湯圓》《山城棒棒軍》,哪一部不是讓人捧腹大笑。活路蘊含的意境,遠遠超出了工作一詞。不信,就試試在對話中將活路改成工作,看看效果。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可見,透過活路這個詞,能看到老一輩川渝人生活的艱辛與痛苦,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豁達與樂觀。

追溯活路詞義的來源,也許要從三百年前的“湖廣填四川”說起。明末清初,大西政權、南明政權、清朝在川渝地區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這一地區人口陡然下降。據史料記載,康熙24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地廣人稀,朝廷徵不上來稅,康熙下詔:移民!於是,湖廣填四川開始了。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重慶湖廣會館

填川的先輩們,來自兩湖、兩廣、江西、福建等地,也許在老家日子也很艱辛,但故土重遷,誰願意千里迢迢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主動或者被迫,他們都踏上西行之路,以填補四川巨大的人口空缺。長江、嘉陵江,三峽、大巴山,他們一路向西遷移,這便是他們的活路。他們有的到達了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有的則留在了巴渝大地,如電視劇《填四川》青嵐飾演的寧徙,從福建遷徙入川,最終選擇留在了重慶,並在此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活路,也是人必須要回答的人生問題之一。曾經在巴山蜀水生活過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李白以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自命清高,但真實的他,在得知被朝廷徵召後,卻有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喜。杜甫雖“朝隨肥馬塵,暮扣富貴門”,但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時代的侷限,生活的無奈,讓即使被後世尊為詩仙、詩聖——唐王朝兩大流量ip,也不得不選擇依附權貴的“活路”。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回到當下,歷經跌宕起伏的四十年改革開放,活路一詞似乎要過時了,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覺得它老土,更重要的是,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李開復在《人工智能》中寫到,不遠的將來,一半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這不是危言聳聽,在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一定會被機器所取代。被機器人搶走的工作,就不能再稱其“活路”了。因為,機器人工作,是電腦程序在運行,無關生存。如果稱機器人“做活路”,那就顯得太滑稽了。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另外,按照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0%。未來的大概率事件,是8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也許以後,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帶來安逸舒適的生活,人類工作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基於興趣和愛好,屆時,活路就只能靜靜待在海量數據庫的一角,漸漸被世人所忘卻了。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閒談重慶和四川的“言子兒”——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