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赚到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股价飙升,《药神》相关受益方解密

7月院线片的厮杀,比天气还要热。《我不是药神》才正式上映2天,总票房就已突破5亿元。

主创赚到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股价飙升,《药神》相关受益方解密

犀牛君也根据目前的影片质量和市场预测,《我不是药神》的最终成绩将达到40亿,而从行业角度看,在影片的热度快速扩散的背景下,这一爆款背后相关的一众受益者也势必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北京文化、欢喜传媒、唐德、阿里影业等股价飙升

可以看到本片的参与公司除了主创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文化传播,还包括北京文化、欢喜传媒、阿里影业、唐德影业等。

首先是作为去年《战狼2》票房56亿元登顶国内影史的幕后推手,也是《我不是药神》的出品和主控宣发方北京文化,两年两部爆款让这个公司的投资眼光和宣发能力得到了业界的关注,其股价也随着《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而应声上涨。

7月3日到6日,从11.05元/股涨到15.97元/股,4天将近44.5%的恐怖涨幅,让北京文化的市值增长40亿元,从6月下旬的股价触底中彻底反弹,可谓是在整个大盘股市低迷时给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主创赚到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股价飙升,《药神》相关受益方解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情景在去年《战狼2》爆火后也同样经历了一次,当时大胆8亿保底的北京文化,却在股票一片涨势之时,公布其公司董事和高管套现减持的动作,消息一出,股价应声下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低位徘徊,当时最高点21元/股的股价,即使是今天的15.97元/股也无法相比。

但一年过后,同样的套现减持戏码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后重演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北京文化应该也知道这类操作对公司股票的伤害有多大了。

根据北京文化3月24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与霍尔果斯坏猴子影视签署协议授权公司行使影片宣传及院线发行权利,且公司另行垫付的影片宣发预算不高于6000万元。

此后根据相关消息,《我不是药神》整体制作成本不超过1亿元,公司出资1500万元,可见北京文化在该影片中的投资比例为15%左右。

如果按照犀牛君预估的40亿最终票房成绩的话,这次北京文化拥有出品和发行两部分的影片收益,包括6000万垫付宣发费和1500万投资成本之外,按照公式代入数据来计算:

发行收入=预测的最终票房(40亿)×(1-5%电影专项税-3.3%营业税)×43%(片方分成比例)-200万(华夏结算费用)=15.75亿

按照常规,影片的发行代理费为发行收入的10%-15%,而大片的发行代理费通常是按票房阶梯分成。这里我们为方便计算,统一按照12%估算,另外《战狼2》中与北京文化合作保底的聚合影联也是本片的合作发行方,预期北京文化可在12%的发行代理费中占据10%,另外影片新媒体及其他版权收入估算为8000万人民币。

北京文化投资盈利=[15.75亿×(100%-12%)-1亿制作成本-6000万宣发成本]×15%+8000万×15%=1.83亿+0.12=1.95亿

同时另一面,发行方收益按照公式=发行收入(15.75亿)×发行代理费率(10%)=1.575亿元

综上计算,北京文化在《我不是药神》项目上出品和发行的总利润预计会达到3.5亿元人民币。

而回顾去年《战狼2》项目业界所关注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在今年3月5日,北京文化披露的2017年报中显示,其2017年总利润和为3.1亿元,依靠《战狼2》北京文化总收入高达3亿元,扣除1.4亿的保底发行成本,净利润大概1.6亿,占公司2017年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此外,与北京文化颇有渊源的聚合影联,在项目中担任了联合发行的角色;而负责宣传营销的麦特文化等公司,都是影片取得佳绩的助攻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不是药神》背后联合出品公司中,还有近日因资本变动和票房保底而引起关注的欢喜传媒

主创赚到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股价飙升,《药神》相关受益方解密

据了解,香港上市公司欢喜传媒在这次《我不是药神》中的投资比例占到20%,是其背后的主要投资公司之一。

欢喜传媒早在2015年就由董平、宁浩、徐峥三人联合创办,近几年可谓是大举发力,将众多知名导演以股权增发的形式收入旗下。

目前其已经锁定了包括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顾长卫、张一白、贾樟柯、张艺谋等导演未来多年作品的电影、网剧作品的投资和制作发行权,并且还为其独家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打造内容矩阵。

包括《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后来的我们》等热门影片背后,都有其参与的身影。

而作为内容渠道两手抓的在线电影娱乐公司,在7月2日,欢喜传媒也宣布和《我不是药神》的另一联合出品方——猫眼签订合作协议。

猫眼将以约9.53亿港币金额(人民币8.1亿元)认购欢喜传媒4.88亿股股份,同时双方还将就发展在线视频平台、电影及电视剧投资等方面展开合作。

简而言之,双方背后的商业目的非常明显,欢喜传媒手握包括《我不是药神》等众多优质内容,且旗下的“欢喜首映”流媒体平台刚刚起步,需要手握流量入口的渠道方的帮助,进行引流和业务拓展。而猫眼在竞争中也需要进行泛娱乐全产业链布局,争取到优质项目的优先投资和宣发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5日晚间欢喜传媒宣布由其投资出品,宁浩执导,黄渤、沈腾主演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被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以28亿元的价格保底发行,这个价格在打破了中国电影行业记录的同时,也让欢喜传媒提前锁定7亿的收入。

截止发稿,随着多重利好消息的传出,欢喜传媒已从上周五的股价最低点上涨了约25%。

监制、制片人、编剧、主演均获得票房收益

另外两个同为上市公司的阿里影业和唐德影视,也作为出品方参与到了《我不是药神》中。

其中阿里影业作为联合出品方对《我不是药神》给予了服务支持,数据支持由淘票票的“灯塔”进行提供,同时淘票票也作为联合发行方参与进来。

而这次在暑期档激烈的竞争中,阿里影业也不止押宝了《我不是药神》一部影片,另一部其参与出品,由开心麻花班底制作的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也将在7月底上线。

唐德影视作为影片出品方之一,股价和北京文化近日的走势类似。凭借《我不是药神》爆炸式的口碑效应,股价四个交易日从11.96元/股涨到14.56元/股,在大哥北京文化吃肉的同时也跟着喝了一口汤。

除了上述的上市公司之外,在出品名单里,还有起到主控作用的花满山影业和坏猴子影业,以及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其中花满山影业和坏猴子影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两家公司的法人和董事皆为本次影片的制片人王易冰,一直帮助宁浩打理公司事务,并且负责《心花路放》、《边境风云》《绣春刀》等电影的制片人工作,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此外,坏猴子影业100%控股的坏猴子文化,还是持有花满山影业65%股权的股东,同时持花满山股权5%的另一股东盛志民,是坏猴子影业的制片人。

而《我不是药神》的监制宁浩,还兼任坏猴子影业的监事和大股东,同时也是花满山影业和坏猴子影业两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同时继续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上海正夫影视作为股东在花满山影视中占股为30%,其核心控股人韩家女是《我不是药神》的编剧,因此除了编剧酬劳外,也将间接获得票房分成。

主创赚到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股价飙升,《药神》相关受益方解密

而徐峥和本片制片人之一的刘瑞芳,还分别担任出品方真乐道文化的股东和法人。

因此,随着这部国产神作的成功,其背后的上市公司、核心主创等均赚的盆满钵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