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條技巧教你使用印象筆記打造你的知識管理系統

40條技巧教你使用印象筆記打造你的知識管理系統

概述:要想做好知識管理,就繞不開信息的輸入、整理、搜索、輸出等各個環節。

信息輸入


  1. 信息輸入是「成本敏感」的關鍵階段,如果沒把輸入成本控制在較低的範圍,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也就失去了被記錄的可能。
  2. 收納不僅僅是一種收拾房間的方法,更是一種建立個體和身邊事物關係的思維方式,物品不僅需要收納,信息同樣也需要整理,為它們建構秩序。
  3. 好的輸入,就是讓你在任何情況下遇到有價值的信息,都能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輸入。
  4. 使用快捷鍵新建筆記:新建筆記command+N、、新建快速筆記command+control+N、粘貼到印象筆記:command+control+V
  5. 使用SIRI新建筆記:在印象筆記創建一條名字叫做(筆記標題)的備忘錄、在印象筆記新建一條備忘錄、在印象筆記的(筆記標題)筆記裡添加(新內容)、添加(待辦事項)到印象筆記、新建一條印象筆記。
  6. 在輸入環節,我們應該能夠涵蓋以上所有環節,不管是在什麼設備、哪些平臺,不管信息形式、長短,大小,我們都能有相應的輸入方案以應對。
  7. 像剪報紙一樣,『剪藏』你最愛的網站!

  1. 在文章相關部分下面新建一個代碼塊,然後在裡面記錄自己的思考,實現更深度的閱讀。
  2. 讓自己的感受心得和原文內容形成區隔。如果只是在原文中不加區別地記錄感受,過一段時間後,哪些是自己說的,哪些是原文內容便會產生混淆。
  3. 閱讀完之後,在筆記的開頭或結尾,把這篇文章的核心要點回憶著敲出來,看看自己到底還記得多少。
  4. 筆記格式的原則:穩定簡單可依賴:不要使用超過 1 種字體;不要使用超過 2 種字號;不要使用超過 2 種顏色;不要使用高亮作為標準格式。
  5. 添加一個相對正文更好檢索的關鍵詞,我通常直接輸入 _書籤,同時我會給這篇文章打一個稍後讀的標籤,提醒我,這篇文章還沒有讀完。這樣我們再次打開這篇文章,只需要搜索 _書籤 就可以立即定位到上次閱讀的段落。當然,書籤具體怎麼設置可以根據喜好,也可以設置成 bookmark、shuqian 或者 _sq 等各種形式。
  6. 大多數筆記,級別不應該超過 2 級,否則會顯得過於複雜,反而影響閱讀體驗。
  7. 重視印象筆記裡的每一篇文章,又能在必要的時候輕視甚至放棄它們。
  8. 給自己使用的信息,反而更需要制定標準,堅持規範。我們總是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更在意別人,完全忽視自己,而做筆記終究是要再複用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在為未來某一天都自己寫筆記,不要因為那個自己太遙遠就不重視,他不應該為你今天的偷懶埋單。
  9. 正常運轉遠比多讀幾篇文章要重要得多的多。
  10. 如果確定了一種標準,那就要堅定不移地遵守,不要隨心所欲,儘量保持格式的穩定性,不要頻繁變化。
  11. 賞心悅目是一種力量。最近這幾年收納很火,讓家裡的物件排列有序,把不該留的東西斷舍離,這本身就充滿了幸福感。同樣的道理,好看的文字也應該如此。
  12. 針對不同的場景,存在著最為匹配的記錄信息和呈現信息的方式。
  13. 僅僅把知識存儲到筆記裡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形成對某一次領域的完整認知,培養自己對事物的深刻洞見,就離不開深度閱讀。
  14. 如果你希望對某些信息有更多維度的信息補充和展示,那麼使用表格可以算一種最好的方式。
  15. 分類是我們認識、理解世界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16. 使用印象筆記的過程就是對某一個領域或學科持續積累精進的過程。
  17. 在筆記上右鍵之後,按住 option ⌥,你會發現菜單中原來的「複製筆記鏈接」變成了「複製筆記內部鏈接」,然後點擊複製即可。
  18. 快捷方式,是印象筆記裡面唯一的,是的,唯一可以手動排序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任意排列順序,而不需要修改其名稱,不會影響到原本筆記分類體系。
  19. 標籤是數字體制第三階段中的基本單位。

搜索


  1. 搜索能力的高低決定信息調取效率,理論上講,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時間不應該多於信息的搜索和使用時間,謹防陷入為了整理而整理的深淵。
  2. 不誇張的說,先前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搜索這一步在做準備。
  3. 搜索是一個短期內被高估,長期被低估的使用技巧。
  4. 要有搜索思維,而不是文件夾思維。打開筆記,搜索而不是靠記憶筆記的位置。
  5. 分類為我們保留了另外一條非搜索之外定位到目標信息另一種可能性。
  6. 貼標籤本質上只是另一個維度的分類。
  7. 傳統的標籤的精度只能到筆記這個維度,無法更深入到筆記的內容。
  8. 如果說收件箱是我們筆記的信息入口,那麼歸檔筆記本應該就算是筆記的終點。
  9. 聽了那麼多幹貨,感覺自己像個裝滿餃子的水壺,喜悅歡騰。
  10. 其實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僅僅涉及到自我介紹需要調用 API,還有很多場景,如果都能像調取 API 一樣,那豈不是很爽,平時只需要持續不斷地完善 API ,需要的時候一鍵調取,又輕鬆又精準又迅速。
  11. 我也給我的筆記創造了一種類型叫做卡片筆記。這種筆記是信息的更小載體,它不是對一個概念地精準表述,相反,更多時候,它是對一個概念認知的持續積累。
  12. 凡事列出清單,然後逐步執行。
  13. 葛文德大夫對清單,進行了這樣的劃分:簡單問題的「執行清單」,確保明確步驟避免遺漏;複雜問題的「核查清單」,確保重要環節不被遺漏;極端複雜問題的「溝通清單」,確保問題和隱患能被及時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