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據《防務新聞》7月17日報道,美方正式推出了下一代戰鬥機的計劃,此時美方下一代戰機配套發動機項目也正是浮出水面,下一代的發動機技術美方已經到達較高發展階段(XA-101和XA-102兩種工程驗證原型機將於2019年年底前亮相),不但擁有了先進的變循環設置,推重比則很可能達到12至15一級。對於美空軍來說,如果能徹底解決發動機的問題,美空軍下一代戰機的發展就會非常順利,同時作戰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世界航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新一代作戰飛機、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無人作戰系統、未來旋翼機以及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不斷探索發展,其技術特徵已經基本明晰,下一代軍用航空動力技術的需求也應運而生。目前,以變循環發動機、組合循環發動機等為代表的新型航空動力技術正在開展試驗驗證,有些技術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世界戰鬥機發展正開始一場新的革命。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美普惠公司研製的XA-101發動機的核心機部分。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隨著F-135和F-136這兩種該機型五代機發動機的的誕生,這使目前軍用航空發動機在渦輪風扇結構領域幾乎沒有更多可以升級的空間,為了實現第六代戰鬥機“空天一體”的作戰性能,發動機的研製必須另闢蹊徑,才可能有所突破,而這個時候一系列新概念發動機,以及變循環與超燃衝壓發動機再次被擺在桌前。軍事專家陳忠先生指出,六代戰機的發動機將採用內裝式啟動或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將有利於下一代戰鬥機的“多電”結構,也就是更大功率的主動相控陣雷達體系,未來的六代機將不只有一步大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為了發現隱身能力更佳的六代機,採用多共形雷達陣列將是未來六代機的關鍵技術,其用電量是目前的幾倍甚至十幾倍,由於功率提取效率的限制,多供電就意味著發動機要提供更大功率的能源,這就對發動機功率提出了比現在更高得多的要求。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而新一代發動機的渦輪轉子和啟動/發電機轉子是一體的。這種內裝式的啟動/發電機已經在工業領域得到應用,航空技術發達國家都在在進行與飛機發動機融合方面的驗證。由這種內裝式的發電機提供的電壓和功率將是傳統發電機的兩倍甚至數倍,充足的電力甚至可以為激光等新概念武器提供能源,未來戰鬥機攜帶激光炮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電能提供直接決定了六代機高能武器發展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六代機必須擁有下一代發動機的關鍵原因之一,而最關鍵的就是,下一代發動機不但可以作為戰鬥機動力,還能衍生出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先進發動機,最終讓空軍的作戰能力得到整體加強。甚至還能在發動機的基礎上研發出燃氣輪機等一系列動力設施,提升海軍和陸軍的作戰能力。按照美空軍的設計來看,下一代發動機的關鍵還是在於高速和經濟性,即首先提升整個發動機的推力,其次保證發動機的經濟效益。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按照美空軍的規劃來看,下一代發動機的推力可以達到45000磅,即20噸推力,比現在的F119要高出大約25%左右,兩臺發動機可以提供大約40噸推力,這也說明了下一代戰鬥機的正常起飛重量大概在35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很可能接近45噸,比現在的戰鬥機還要大出一截,此外,美方要求六代機的作戰半徑可能達到1850至2300千米,比F-35C提高60%以上,同時該機還可利用久航性能巡邏,靈活打擊敏感目標。這就要求第六代發動機推力更大、阻力更低、油耗更低。 而目前技術上人類能夠達到這一水平的發動機只能採用變循環技術,所謂的變循環就是通過改變發動機部件的幾何形狀、尺寸或位置來優化熱力循環,在各種飛行條件和工作狀態下提供良好的性能,而之後的自適應發動機技術是在變循環發動機的基礎上增加自適應控制後的進一步發展。美方已經突破自適應發動機技術的概念驗證和關鍵技術,目前美兩大航空發動機公司都已經完成了六代機的自適應變循環核心機驗證,正在製造原型機。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而按照美空軍一向的規劃來看,很可能還會在這款發動機的基礎上研發一款單發發動機用於中型多用途戰機的使用,那麼這款發動機的推力很可能超過25噸,下一代中型機的體積都很可能在35噸以上,比現在的F35還要大出一截。而這款發動機最關鍵的就是採用了“三流道”的技術,能同時兼顧高速性能和省油性能,在正常推進的時候僅僅採用雙流道,這樣能夠保證戰機的高速性能。即以超音速巡航或者在高機動狀態下執行作戰任務,在需要省油的時候既可以打開第三個流道,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燃油,按照美方的估算,能夠在將現在戰機性能提升50%的情況下,還能降低25%的燃油。美方目前已經讓普惠和通用兩大動力公司開始研發這款先進的發動機,預計到2025年左右第一款發動機就可以在F22或者F35上展開測試工作,屆時美空軍的下一代發動機即可進入測試階段,最終在2035年左右實裝。

我國產六代機發動機已立項研製 變循環驗證機早有了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六代機要具備跨代優勢,不僅要具有更大的超聲速巡航能力,以實現對四、第五代機“以快打慢”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更低的耗油和更大的續航能力,以覆蓋更大的攻防區域,因此原有的發動機是遠遠不夠的。據公開資料披露,2000年以來,我方開始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研究,2010年前後開始在太行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變循環發動機驗證機,目前,我方六代機預研項目正在發展中,而其相應的變循環發動機項目已完成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