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赴台後爲什麼沒有爲難閻錫山,而爲難了小諸葛白崇禧?

範東臣


閻錫山和白崇禧在臺灣都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最後的結果是閻錫山獨善其身,得以安享晚年;而白崇禧則暴屍臥室,莫名死亡。

閻錫山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及赴臺後的情況

閻錫山在山西主政,有功于山西,這個是我黨也承認的事情。閻錫山是一個沒有什麼大野心的人,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保住自己山西這塊地盤。所以說,閻錫山與蔣介石的分與合,其實有很多因素是與時局有關的。

△閻錫山

就比如說中原大戰的時候吧,那時候是軍閥亂戰,閻錫山聯合馮玉祥倒蔣,無非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雖然最後蔣介石獲勝,但是“九一八”事變之後,閻錫山又投向蔣介石這邊,結成利益共同體。所以說,水無常態,並無常勢,蔣介石三次下臺,都與閻錫山又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在利益面前,敵人也可以是朋友。再比如說,在抗戰這件國家大事上面,兩人還是有並肩作戰的。

1949年,閻錫山隨國民黨敗退臺灣,閻錫山的幾十萬軍隊也打完了。這個時候,其實閻錫山也已經失去了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了。期初蔣介石還讓閻錫山做“行政院長”,但是閻錫山卻時常批評國民黨不團結,這讓蔣介石很不高興。再加上蔣介石這個人向來只信任嫡系和黃埔系,對眼閻錫山這樣被收編過來的軍閥而言,蔣介石的策略是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之。

閻錫山晚年

1950年,蔣介石將行政院的屬員都換成了自己的嫡系,這讓閻錫山也坐不住了,他決定以退為進,向蔣介石提交辭呈,以此來逼迫蔣介石。可是閻錫山錯誤地預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已經沒有資本與蔣介石叫板了,蔣介石順水推舟,居然批准了閻錫山的辭呈。閻錫山這才緩過神來,可是為時已晚。閻錫山不得不接受了蔣介石給他安排的閒職,跑到臺北菁山之麓安度晚年。閻錫山晚年心態平和,吃住從簡,沒事就看書寫書,一直到1960年在臺北病逝,享年77歲。

白崇禧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與赴臺後的情況。

白崇禧與閻錫山略有不同,閻錫山可以與蔣介石真心相交一回,而白崇禧則一直與蔣介石貌合神離,而且還差點真的讓蔣介石翻不了身。

白崇禧和李宗仁是桂系的核心人物,尤其是白崇禧,素有“小諸葛”、“當代張良”的稱號,他也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被林彪認為是最有才幹、最狡猾的將領。

△“李白”與蔣

李宗仁與白崇禧組成的“李白”組合,自始至終都與蔣介石不對付。從北伐戰爭到中原大戰,蔣介石沒少為難桂系,特別是在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打退了桂系軍的進攻,迫使“李白”流亡異地。在中原大戰當中,“李白”、閻錫山、馮玉祥組團對付蔣介石,結果依然是以失敗而告終。

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終於吃到了桂系的苦頭。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陷入到了進退維谷的地步,“李白”落井下石,逼迫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則擔任“代總統”。這一事件急劇加深蔣介石與“李白”的矛盾。

解放戰爭勝利之後,李宗仁遠走美國,而白崇禧則敗退臺灣。這個時期的白崇禧其實腰桿子要比閻錫山硬,因為外有李宗仁與白崇禧相呼應,內有桂系桂系殘餘勢力和反蔣勢力的支持。蔣介石雖然不敢動白崇禧,但是也不會重用他,給了他一個虛職,還派人在白崇禧居住的白公館對面建立了一個警察所,監視白崇禧的一舉一動。

△白崇禧在臺灣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1965年,這一年李宗仁從美國回到大陸,受到了毛主席的熱烈歡迎。李宗仁的投誠,意味著蔣介石利用白崇禧反牽制李宗仁的計劃落空,白崇禧的境遇就相當尷尬了。僅僅一年多以後,白崇禧就被傭人發現猝死在臥室,死時全身呈綠色,享年74歲。身體發綠一般是中毒的症狀,但是國民黨卻對外宣稱白崇禧是心臟病發作而死。這顯然是欲蓋彌彰,於是就有了蔣介石毒殺白崇禧的流言出現。

總結一下。閻錫山和白崇禧在臺灣的境遇都不算太好,這也不是說蔣介石要故意為難他們,時局不同,情況不同,為了各自的利益,捨棄和犧牲都是順勢而為。


圍爐煮酒話春秋


能為已謀者可謀人,能為已計者可計人!

上海小報將中原大戰的三個主要人物漫畫了一幅漫畫:蔣介石左手拿了一支槍,右手拿著現大洋;馮玉祥左手拿著一把刀,右手抓著窩窩頭;閻錫山左手提著一杆秤,右手握著算盤。



閻錫山對這幅漫畫頗為得意,自己擅長經濟,能治國理財,這是軍閥割據環境中難能可貴,沒有人能夠既可以掌握軍事搶地盤又可以治國理財保境安民的,閻錫山做到了自1911年開始,他主政山西38年以來維持了山西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繁榮,被蔣介石譽為模範省。

閻錫山與自己的父親一起經歷了放貸生意破產後亡命天涯的歲月,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在太原穩定下來後考入山西陸軍第一小學,隨後由於成績優異被官費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5年日本留學期間他與孫中山結識,加入了同盟會。閻錫山回國後就職山西講武堂擔任教官,後陸續升遷為北洋新軍的團練和標統,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聯絡山西同盟會員組織了起義,槍斃了山西巡撫。同盟會會員們的支持下,拿下山西民政局局長梁玉書,成為山西的都督


二次革命時期,袁世凱稱帝,派出軍隊勦滅同盟會軍隊和主政的各省督軍,閻錫山接受袁世凱的邀請進京覲見,他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袁世凱認為他沒有見識,翻不起大浪,於是放過了他一馬。

中原大戰失敗後,他下野到天津,但是仍然遙控山西的軍政權力,等待時機後復出,復出山西后權力更加穩固。

閻錫山總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靈活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以適應國內形勢與世界的新格局。他是一名學者型的軍閥,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交通設施建設和工業發展潛力,同時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和普及,將自己擅長金融領域植入山西各個領域,自己直接控股和間接投資的企業資產規模巨大壟斷了山西經濟命脈。閻錫山在軍隊控制上,聘用了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土肥原賢二擔任晉軍顧問,按照日本軍隊戰法和訓法建設,植入了忠君思想,培育自己私人武裝力量。

當解放軍攻到太原城下之時,閻錫山策動自己部下游說代總統李宗仁任命自己為國防部長兼行政院長,憑藉自己與蔣介石之間關係來調和李宗仁與蔣介石矛盾。閻錫山接受國民政府國防部和行政院後,積極組織軍隊反攻解放區,同時聯絡新疆與青海地區的草頭王協同準備光復太原,經濟上廢除了通貨膨脹的金圓券引進了銀圓卷制度,可是大廈將傾無法改變。

閻錫山與待嫁的寡婦白崇喜的臺灣歲月

閻錫山在蔣介石復出後,主動辭去了國防部長職務,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員,開始賦閒在家的生活。白崇禧也在耗盡了桂系部隊後,轉到香港做寓公,後去了臺灣。



閻錫山在臺灣繼續進行反攻大陸的研究,他圍繞自己中的主義和勞資研究,著書立說300萬餘言,發表著作20多本,這在國民黨軍政高級幹部中是獨一無二的,蔣介石把閻錫山視為自己國策顧問,閻錫山也積極扶持太子蔣經國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在蔣家兩代人之間取得了平衡,作為辛亥革命元老,蔣介石無法撼動他的影響力。閻錫山也樂於放棄一生的土皇帝的慾望,靜靜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發揮自己對這個社會最後的貢獻。

國民黨從大陸敗退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喜難辭其咎,蔣介石需要為敗退臺灣找到一個理由,長有反骨的白崇喜不可信任,他到了臺灣與孫立人搞到了一起,企圖接著亞洲太上皇麥克阿瑟的影響力,扶持國民政府的新領導人,這讓蔣介石格外憤怒,於是毛人鳳展開了行動,但是白崇喜也不是好惹的,屢次失敗。直到風流倜儻的小諸葛遇到清純可人的護士小姐,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一代梟雄,精盡人亡了。



綜合而言,無論身在何種時代,自己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力量,把自己融入潮流之中,因勢利導立於不敗之地!


唐俊龍55398571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因為說不上對誰好對誰不好,更談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他們兩人蔣介石都沒有“放過”。

閻錫山曾經在中原大戰中逼迫蔣介石下野,而白崇禧也沒有安生過,一直跟著李宗仁東奔西跑,只希望有朝一日推翻蔣介石。


▲閻錫山(左)與白崇禧(右)

他們兩人都給蔣介石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如果說兩人真的受到了為難,其實我並不覺得是意外。而兩人都能夠善終,已經是蔣介石做出的最大讓步。

蔣介石這裡顯得比較大度了,對於這兩個“造反”的人,不僅沒有讓他們做韓復渠第二,反而是在臺灣好吃好喝的供著,但是也僅限於好吃好喝招待著。

蔣介石與閻錫山、白崇禧的瓜葛

蔣介石為了建立獨裁統治,在1929年準備召開大會,排斥異己擴充嫡系。因此難免會侵壓其他軍閥的勢力,其中尤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反對為最。隨後引起了全國諸多軍閥的反對,最後造成了百十萬大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的場面。

中原大戰前期蔣介石被打的一退再退,如果不是張學良的支持,估計蔣介石當時就涼了。張學良一開始也被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是專門討伐蔣介石的部隊。

▲張學良、張作霖、蔣介石

雖然他老爹沒了,但是他習得老爹張作霖的一點點智慧。觀望一段時間後,在最重要的時刻突然出擊,一舉扭轉了敗局。

中原大戰結束以後,閻錫山做起了軍閥最常做的事情——全國通電下野。隨後居住在天津了,然而仍然遙控著山西的大權。

如果說蔣介石與閻錫山最直接的衝突在哪?其實就在中原大戰,至於閻錫山後期固守山西,不允許蔣介石插手這種事情,在蔣介石那裡完全是小事情。

如果蔣介石真的想搞閻錫山,那麼他完全可以在中原大戰結束以後,派遣部隊駐紮在山西。哪會有後來的土皇帝閻錫山,這還不是蔣介石給閻錫山放水,才讓他重新掌握了山西大權,在這一點閻錫山甚至需要去感謝蔣介石

而白崇禧其實一直都在和蔣介石作對,當然也不是說沒聽話,可還是作賤蔣介石的時候比較多。

▲白崇禧與李宗仁

比如說在北伐戰爭的時候,白崇禧聯合李宗仁逼宮蔣介石,要求其立刻下野。而說出的理由更是很好笑的“不宜以個人地位而犧牲黨國大計”,很快中央大權就被他們桂系軍閥掌控。一直到了當年的十月份,大權才重新回到蔣介石手上。

而蔣介石能夠坐到那個位子,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為了反制白崇禧,蔣介石也是做出了“拉胡(漢民)倒桂”的計劃。後來更是要派人刺殺白崇禧,逼的白崇禧不得不跑出國門躲避。這個時候蔣介石對於白崇禧可謂是恨之入骨,巴不得殺了他,其實兩人矛盾說到底還是動了對方的利益。

天下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兩人身上也很合適。倘若兩人任何一方示弱,並且不觸動或者是無法觸動對方的利益後,雙方都會給對方留下活路。就像白崇禧逃到臺灣後,蔣介石只是給了他冷板凳,並沒有要了他的命。


▲蔣介石晚年

如果閻錫山與白崇禧只是因為上面幾檔子事情,才造成了兩人在臺灣的窘迫,那真的要說你太小看蔣介石的胸懷了。其實這些侵壓只是軍閥之間的小打小鬧,就像通電下野一樣,誰都沒當真。兩人到了臺灣後的局面,其實是因為臨走前的另一件事

臨走前的孤注一擲——保了小命

先說閻錫山!在這麼多的軍閥裡面,閻錫山所固守的太原,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還能撐了半年之久。對於這一點,閻錫山已經在蔣介石的心裡位置加很多分了。而閻錫山失敗後,也很快的跑到了南京投奔蔣介石。

但是好巧不巧,閻錫山趕上了李宗仁要推翻蔣介石。自古以來站隊都很重要,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閻錫山作為山西土皇帝,雖然有個土字,但是後面的皇帝也不是瞎吹出來的。他選擇是兩邊押寶,雖然聽從李宗仁的安排,但是真正去做之前,也會跟蔣介石商量。


▲閻錫山

閻錫山的隊雖然沒有站死,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已經夠了,足以保下閻錫山的性命。但是也只是可以保命,想往更高的位置爬是很難了。

閻錫山剛到臺灣的時候,可謂是躊躇滿志。寫了兩百多萬字的文獻,專門用來研究如何反攻大陸。同時他也是站死了蔣介石,為其兒子蔣經國鋪路。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在很多事務上面,蔣經國經常會去找閻錫山商量。

但是人很容易被衝昏頭腦,閻錫山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經常在發表演講的時候,大批痛批蔣介石的錯誤,直指黨內不團結等原因。氣的蔣介石要直接改組行政院,嚴重削弱閻錫山的勢力。

閻錫山本來想以退為進,提出辭職的申請。但是此舉可謂是正中蔣介石的下懷,直接批准閻錫山“告老還鄉”。失去大權的閻錫山,也是看清了眼前的局面,去求蔣介石肯定不可能,因為拉不下臉,乾脆也就認輸了。不久之後就搬到了深山老林住著了,從此永遠遠離了政治。

▲蔣介石與白崇禧

閻錫山其實還好點,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和蔣介石的目標一致。但是白崇禧作為李宗仁的堅定擁護者,可是一直找機會要扳倒蔣介石。如果真的要殺一個人,那這個人肯定是白崇禧。但是白崇禧臨來臺灣前做了一件事,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之前也講到了李宗仁在解放戰爭末期,準備扳倒蔣介石。除了依靠美國方面的支持,國內對其支持最大的就是白崇禧了。兩人一直都有合作的基礎,扳倒蔣介石更是有著豐厚的經驗,兩人的合作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等到李宗仁真的成功後,白崇禧發現自己被騙了。兩人在合謀之前,李宗仁曾經給白崇禧畫過很大的餅。但是當時以我黨的勢頭,無論是誰掌權都是回天乏術。所以在李宗仁掌權後,還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解放軍渡過長江。

白崇禧的勢力不僅沒有李宗仁所說的擴大,反而在一點點的縮小,還不如當初跟著蔣介石。所以在李宗仁奪得了位置後,白崇禧就什麼都不給李宗仁做了。而蔣介石也看清楚了兩人之間的矛盾,準備從中插一腳。


▲白崇禧、蔣介石、李宗仁

因此他聯繫白崇禧,告訴他“我們倆之前關係一直都很好,現在卻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麼樣我支持你在大陸的做法”。白崇禧也是很意外,沒想到蔣介石竟然不怪自己。

在臨逃跑之前,李宗仁曾經叮囑過白崇禧“你可千萬別去臺灣,否則蔣介石不會放過你。”

可是這次白崇禧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相信這位老大哥。而是先跑到了香港住了一段時間觀察情況,最後才決定跑到臺灣。

其實到臺灣的時候白崇禧還受著傷,光桿司令一個對於蔣介石來說沒有任何威脅。蔣介石也沒有必要冒著大不諱,去殺掉白崇禧,至於閻錫山更是沒有必要。然而一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就算是你現在改的再好,蔣介石也不可能原諒

所以說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對於兩人誰都沒有放過,至於他們的性命肯定不會威脅。畢竟大家都是一個繩上的螞蚱,蔣介石真出手壓力也會很大。不說白崇禧,人家閻錫山可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閻錫山與白崇禧

所以也就沒有了為難誰不為難誰之說,因為兩個人在蔣介石這裡都不好過。兩人一直都被蔣介石派遣的侍衛24小時貼身“照顧”,甚至是白崇禧家門口就是警察局。

至於後來所說蔣介石殺害白崇禧,更是不可能了。白崇禧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殺死他的意義其實不大。如果說是蔣介石報復,那白崇禧就不可能在臺灣活了十幾年。而白崇禧的兒子後來也站出來闢謠了,老人是死於心臟病。


史之策


閻錫山是山西的大軍閥,一直極力地經營著自己的地盤,防止任何勢力對山西的滲透,這裡麵包括了蔣介石,而白崇禧則是新桂系軍閥的第二號人物,是李宗仁身邊的小諸葛,是民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反蔣先鋒,李宗仁的多次針對蔣介石,他都在一旁奉獻出了很多力量,蔣介石的三次下野都有著他的身影。



從這方面來說,無論蔣介石如何為難白崇禧都是無可厚非、是不會有什麼可奇怪的。

閻錫山雖然排斥著蔣介石介入自己的地盤,但是除了中原大戰之外,他很少與蔣介石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所以蔣介石對於閻錫山就顯得沒有那麼痛恨了。


閻錫山和白崇禧在去臺灣前的所作所為

甚至在退往臺灣前,閻錫山還營造出了“五百完人守太原”的的假像奉承蔣介石,在閻錫山的策劃下,山西軍一個非常符合蔣介石心目中忠孝仁義的形象就出現在全國以及臺灣的各大報紙中,從這方面來說,閻錫山是在臨行前為自己扳回了一局。

而白崇禧則在退往臺灣前協助李宗仁登上了代總統之位,與蔣介石爭權奪利了起來,不過後來戰局失利,白崇禧深感李宗仁不適合擔任代總統之位,所以他在蔣介石的委託下勸說起了李宗仁。

他想讓李宗仁主動辭掉代總統之位,只不過被李宗仁拒絕了,二人的感情也至此出現了裂痕,白崇禧後面和蔣介石越走越近,感受到了蔣介石的善意,所以在大陸失守之後沒有聽從李宗仁的勸說,跟蔣介石一同來到了臺灣。


但是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真的沒有為難閻錫山,而唯獨為難白崇禧嗎?如果我們仔細的瞭解一下歷史,會發現他們二人其實是半斤八兩的,他們二人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

首先白崇禧和閻錫山都被蔣介石剝奪了所有的實權,只擔任了一些空有名號沒有絲毫權力的虛街。

就比如閻錫山擔任了“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虛銜。
而白崇禧在臺灣擔任了“國民黨國大代表”和“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虛銜。

實際上來說他們二人的身上已經沒有了半點的權力,也說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之類的話。


這個時候,有人就可能會拿出白崇禧被軟禁的事情出來了,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被軟禁,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可以保持自己行動自由的,他還是住在豪宅裡面,每天基本上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想去哪裡遊玩就去哪裡遊玩。

只不過身邊經常會有一名蔣介石派的衛士盯著以及不能出臺灣,拋開這兩點外,白崇禧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半點的限制。


閻錫山同樣如此,他也住在豪宅中,也能保持著自己的自由,只不過身邊同樣有著一名衛士的盯睄,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很多當時從大陸退往臺灣的將領們都是有著相同待遇的,衛士的盯梢代表了蔣介石對他們的忌憚,但卻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動自由。

可能還會有人說白崇禧被蔣介石派人刺殺的事情,有人說在李宗仁回到大陸之後,白崇禧就被蔣介石派出的一名護士耗幹了身上所有的精力,最終精疲力盡而亡。

但是這件事情也是無法確定的,因為白崇禧的兒子就明確的表示過,他的父親並不是被蔣介石所殺,而是因為自身的心臟疾病死在了病床上,當然在這裡面很多事情也是說不清的,不過我比較偏向於白崇禧兒子的說法,那就是白崇禧是因病而亡,畢竟他當時也有著73歲的高齡了,這個年齡的人因為心臟衰竭而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所以說在臺灣蔣介石並沒有為難白崇禧,也沒有為閻錫山,如果要說為難的話,當時在臺灣,除了蔣介石的一眾心腹干將之外,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白崇禧並沒有和其他的軍閥以及高級將領們不一樣,他們所受到的待遇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不應該人云亦云,被流言所操控,白崇禧在臺灣活的好好的,只不過從權力的中心退居了下來罷了。


孤客生


白崇禧,一生不把蔣介石看在眼裡;請看下列事實;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動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合流,史稱“寧漢合流”,逼迫蔣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與蔣介石因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爆發了“蔣桂戰爭”,河北的新桂系部隊土崩瓦解,白崇禧隻身逃到國外。

1934年底,蔣介石圍剿長征中的紅軍,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戰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動部隊側擊過紅軍少共國際師外,採取消極態度,既不允許紅軍入境廣西,也不允許蔣介石的中央軍尾隨入境。對過境廣西的紅軍網開一面,“打尾不打頭”,還將尾隨紅軍進入廣西的中央軍一部繳械,在蔣介石承諾中央軍不進駐廣西后,才將人槍交還。

1947年11月,為圍剿挺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國民黨國防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掌兵權力。白崇禧趁機提出;“守江必守淮”戰略原則,主張華中只在蚌埠設一個華中“剿總”戰區,集中控軍於江淮地區,鞏衛固首都南京。但蔣介石不想讓白崇禧擁有重兵,設了徐州“剿總”,讓劉峙指揮;將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崇禧去指揮長江上游北岸部隊,併名正言順免了他的國防部長職位。

1948年底,隨國軍在東北戰場失利,國民黨預感淮海會戰將爆發,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部隊,集中兵力保衛南京。這本是白崇禧當初提出、被蔣介石否定的計劃,白崇禧當然負氣不幹。後來蔣介石電令將華中“剿總”所轄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東調去參加徐蚌會戰。黃維繫蔣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張淦兵團是白的老家底,白堅決不讓他們去送死,氣得蔣蔣介石摔電話大罵“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劃與共產黨“劃江而治”,將他的部隊集中在武漢,確保老根據地廣西。這種“自私”令蝸居溪口的蔣介石無可賴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從臺灣發來的信息,蔣介石許願讓他當行政院長,他才下決心乘專機飛入臺灣。

從此,對他恨得刻骨銘心的蔣介石,先用他對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蔣活動影響,然後一擼到底,由保密局特務終身監視。

“小諸葛”一生精明,但最終自投羅網,被蔣介石算計。

閻錫山,大儒,深諳官場兇險,處事中庸,審時度勢,善於變通,成為政壇不倒翁。他有至多語錄,摘錄幾段,可窺見他的城府之深。

“頭等人是做了不說,二等人是做了再說,三等人是說了就做,四等人是說了不做,五等人是說也不說”。

“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

“善爭者與天爭,不與人爭。與人爭,勝亦有限;與天爭,勝則無窮”。

如果覺得這只是文鄒鄒誇誇其談,請看,閻錫山一針見血來真的;

“什麼叫政治”?”就是讓對手下來,咱們上去!”

“什麼叫宣傳”?”就是讓大家都認為咱們好,別人不好!”

閻錫山與蔣介石沒有交惡的記錄,他去臺灣,因“健康問題”辭入行政院長職,閒賦,有老家帶來的金銀,衣食無憂,善終。


諶人


一切問題請先搞清楚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說閻錫山。去臺灣後,蔣介石沒有為難閻錫山嗎?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吸取了在大陸的教訓,準備嚴肅整黨,建立個人的絕對專制,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的國民黨大佬們,到了臺灣,可以說沒有一個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如陳誠等。再說了,到了臺灣的這些軍閥們,手下都沒剩幾個兵了,有兵的時候你是大爺,沒兵的時候,老蔣念著舊情,沒殺了你們這些當年的對手就是好的了。

閻錫山到了臺灣,他頻頻召開新聞發佈會,反覆宣傳到臺後的施政方針,並多次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的不團結,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差點把老蔣氣死,本來給他的就是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虛職,1950年蔣介石改組行政院,把閻錫山的人全換掉了,氣的閻錫山打算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誰知正好中蔣介石的下懷,蔣介石直接給批准了。

閻錫山沒辦法,只好真的辭職了,辭職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臺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開始一心寫書,後來又搬到了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一邊著述,一邊除草種地,打發時間,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再看題主說的被蔣介石為難的小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聯合李宗仁倒蔣,導致蔣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後來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則孤身奔赴臺灣。到了臺灣後,白崇禧確實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只擔任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看白崇禧有沒有被蔣介石為難,我想白崇禧兒子白先勇應該最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場合多次說過,白崇禧去臺灣是自願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會受冷落。到了臺灣之後,白崇禧的行蹤確實有人跟蹤,但蔣介石和陳誠都曾坦誠的跟白崇禧說,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說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有人跟,當時就是這樣的制度。

1946年,蔣介石(中)與參謀總長何應欽(左)、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右)

以上,在臺灣,白崇禧不算是被蔣介石為難,若說為難,閻錫山比他受的為難大的多。


漁樵侃史


這個答案很簡單,晉系和桂系野心不同,對老蔣的威脅不同唄!

一、閻錫山這位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見過世面,知道不是蔣的對手,只想做個山西土皇帝。

閻錫山正牌日本土官學校畢業,見過世面,從辛亥革命開始,實際割據山西,直到1948年太原戰役爆發時,才乘飛機逃跑。

閻一生除了中原大戰和蔣介石幹過一架外,和蔣相安無事。

閻知道自己遠不是蔣的對手,從此安分守紀,一心只想經營好自己山西老巢的一畝三分地。

只是在蔣派衛立煌、傅作義等來山西滲透時,挖商震時,才智鬥老蔣、有限反擊,和蔣的矛盾並不太沖突。

二、桂系則不同,李宗仁、白崇禧則自身有卓越的指揮才能、桂軍太有戰鬥力、有代蔣的野心、後期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撐腰。

桂系歷史上曾有三次逼著老蔣下臺,可見實力、可見野心!

桂系極有戰鬥力,李宗仁、白崇禧堪稱名將。

抗戰時,李宗仁在白崇禧佐助下率領雜牌軍為主的軍隊,竟然取得臺兒莊大捷!

白崇禧率三十多個旅圍剿劉鄧大軍於大別山,桂軍四十七軍等也是我軍的勁敵!

白崇禧在我軍渡過長江,“橫掃千軍如卷席",國軍兵敗如山倒之際,竟然在衡寶戰役中,包圍我四野林總手下鍾偉的一個師,給我軍造成很大傷亡,幸虧鍾偉虎將作風、臨危不亂,才艱難突圍!

李宗仁在國民黨操持的偽國大選取中,竟然打敗了蔣介石一心扶持的孫中山兒子孫科,成功當選偽“副總統",後來還逼老蔣下臺,就任代總統,足見其驃悍。

三、桂系在同蔣介石決裂後,仍妄圖在美帝扶持下培植第三勢力,與人民為敵,足見驃悍頑固,也惹惱了老蔣。

老蔣對地方勢力的策略是承認山頭、允許存在,逐漸削弱、滲透,絕不允許對抗中央。

你看,蔣介石手下馬步芳、馬鴻逵到四八、四九年仍稱雄西北,閻錫山撐到太原戰役,但一旦威脅中央,則堅決處置。你看,東北軍七七事變後首領張學良被囚禁、軍隊散架了,山東韓復榘被處死,西北楊虎城被處死,對桂系因勢力大,在大陸無法下殺手,到臺灣就找白崇禧下手啦!

四、李宗仁的歸來,使蔣對桂系絕望了。

李宗仁夫婦、秘書程思遠迴歸大陸,蔣與李由以前的黨內勾心鬥角到敵我矛盾,已無任何迴旋的餘地。

蒼茫大地讀過本家顧笑言先生的《李宗仁歸來》一書,蔣已多次派特務暗殺李宗仁,說白了已是巴望著“置之死地而後快",刺殺老李未果而已,但軍統要弄死在臺灣的小諸葛,還不是像捏死一隻螞蟻?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蔣介石曾經說過:“共產黨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還要我的錢。”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應欽。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這一次聯名反對他的人裡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後主使,還是桂系。此時,他對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來形容。


桂系和閻錫山最大的區別在於,晉綏系求自保,只要中央軍不進山西,什麼都好談。桂系求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謀求中央那個“總統”的位置。

1936年,兩廣事變。粵系朝中央開炮,桂系又公開支持陳濟棠,氣的蔣介石牙癢癢。平定廣東後,南京政府調動部隊進攻廣西,企圖一舉平定兩廣。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調動下,廣西武裝了二十萬兵力抗戰中央。

西安事變時,剛剛與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當李宗仁聽說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滴酒不沾的他,給自己倒了一滿杯白蘭地,高興地說:“蔣公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蔣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國人之義憤!”

蔣介石事後知道,連罵幾聲“娘希匹”,收拾完共產黨,第一個要滅的就是李德鄰和白健生。


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簡單的概括就是搶地盤和搶財富。所謂的蔣桂關係,不過就是紙糊的罷了,一捅就破。


Mer86


蔣介石對待這兩位人物不同的原因在於談的身後所代表的政治能量不同。

一部民國史,一半戰爭史,一半政治史。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此時以前的那些割據軍閥就必須要面對是走是留的問題,晉系的閻錫山去了臺灣,桂系的白崇禧也去了臺灣,然而去了臺灣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而他們的命運也是不同的,我們一個一個看。


官場不倒翁——閻錫山

閻錫山是有名的不倒翁,他在民國政壇幾十年,很少有吃虧的機會。在閻錫山一開始到臺灣的時候,他的身份是民國行政院院長,所以他一到臺灣就四處批判國民黨在大陸所犯的種種錯誤。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大程度上讓蔣介石的面子很過不去,所以在後來的行政院改組過程中,晉系人馬全被擼了乾淨,閻錫山自己也被摘去了院長之位。


閻錫山不愧是個政壇老手,他一發覺情況不對勁,立馬就表現的很乖。他自己全面退出政壇,終老山林,天天也就寫點書什麼,晉系的人也沒有任何不臣之舉動,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大把年紀,蔣介石沒有必要再去趕盡殺絕。

桂系二號人物——白崇禧

民國時期的桂系就一直是老蔣的“眼中釘,肉中刺”,桂系一直是蔣介石政府中最大的倒蔣派,有好幾次他們都逼蔣下臺,白崇禧作為桂系的二號人物他在大陸因為有兩廣作為支持不好動手,到了臺灣以後自然會受到蔣介石的迫害了。再加上白崇禧此人本身政治才能就低,當初李宗仁離開的時候就告訴他“必要時刻一定不能去臺灣”,可惜他不聽。


白崇禧還有一點就是李宗仁,李宗仁作為中華民國的前總統,逃離大陸沒有去臺灣而去了美國,他在美國一直做著倒蔣的事情。蔣介石在臺灣用白崇禧威脅李宗仁的時候,白崇禧還有一點作用,但到了李宗仁回到中國大陸以後,白崇禧的作用就沒了,自然蔣介石也要對他下手了。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對閻錫山和白崇禧的分析呢?他們可都是民國的風雲人物呀,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先問是不是,再說對不對。

蔣介石赴臺後並沒有所謂的難為白崇禧啊。

蔣介石在大陸時期就在幹所謂“行政統一”的事,就連陳毅元帥在內部報告裡也說,解放戰爭時期桂系老兵都知道如果他們打仗打輸了“沒有飯吃”,蔣介石為把他們打散整編掉。

蔣介石這麼做對不對可以討論,但是這件事在大陸時期已經開始做了,並不是到了臺灣後突然難為誰誰誰。

況且白崇禧將軍親兒子白先勇多次在採訪中對不同的記者/學者都說過,自己父親是自願去的臺灣,並不是被誰騙去臺灣的,白崇禧對自己在臺灣的處境在赴臺之前也早有了心理準備,知道肯定是“坐冷板凳”。

至於說蔣介石派人監視白崇禧,白先勇先生也早就澄清過,說確實蔣介石派人跟著他們,白崇禧還給蔣介石打過電話,蔣介石和陳誠都坦誠的告訴他,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表示不僅白崇禧是這樣,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是有人跟。

不管這個解釋是不是真的,至少蔣介石和陳誠是把這件事攤在臺面上說,白崇禧也表示接受了的,怎麼說為難他呢?

至於盛傳白崇禧被蔣介石毒死這件事,人家親兒子早就不止一次說過,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他爸爸是正常死亡的,大家可以想想,假設真是蔣介石毒死白崇禧,這件事就算當年不能說,現在總能說了吧,可是白先勇到現在依然堅持自己父親是突發疾病去世的。

說真的,相比在美國花光積蓄的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這些人在臺灣不能說高官厚祿,至少也是衣食無憂,出入有隨從,有警衛,有汽車。

從1920年代開始,白崇禧也好,閻錫山也罷,算得上蔣介石死對頭,但是他們到了臺灣 ,蔣介石不說厚待他們,至少也給了他們相應的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