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趋势?何为主流?一图概览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态势

今天介绍的并非是一个方案,而是一个自我思考和启蒙,内容是有关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态势。

大数据发展已经历了概念炒作、技术辅佐、平台搭建、运维优化、应用开发等诸多阶段。未来,大数据将以“服务”的形态交织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加简单易用,更加普惠百姓。就像生活中我们做饭的调料,拿来即用、人人会用、随处可见。但是任何新事物的普及总是需要过程(至少在今天,大数据仍属于某一专业领域范畴),大数据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参考和理解,什么移动互联网发展、什么数据规模井喷、什么4V5V之类的,毕竟已经是历史所以不想多说了。到哪里去?这点似乎很有意思,既然大数据要像家常便饭一样服务于百姓生活,那么它一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其一:触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百姓生活似乎离不开大数据。用旅游界业内的一语精辟就是: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尽可能做到“缺一不可”。这一点映射到大数据本身,实际上就是

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广泛性

其二:触及到人们生活中某环节的服务体验,影响着百姓生活的质量。就拿“吃”举例,我们既可选择炸酱面;也可选择葱烧海参;或者两者皆有?但这几种的服务体验和质量却大有不同。这一点映射到大数据本身,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应用种类的多样性

我们结合这两个特点来看这张图。(本图虽乱,颇有内涵)

何为趋势?何为主流?一图概览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态势

纵轴称之为“应用场景广泛性”,横轴称之为“应用种类多样性”,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任意一项独立发展可能都会出问题,这就好比人类成长过程中的身高和体重,只有同步发育才算健康。所以,结合图示逻辑我们会有下述三个设想:

设想一:大数据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但应用种类少

如果大数据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则意味着大数据充分融入百姓生活、非常成熟。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大数据只是在社会高科技领域普为人知,原因在于应用甚少,不能广泛传播以产生网络效应。我们以互联网应用“微信”为例,你说它是聊天工具?或者钱包工具?或是媒介宣传?其实它什么都是,这就是互联网应用的生活渗透性,所以一个简单的微信程序,似乎包揽了刚才我们说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不仅如此,在每一类中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所以,在这个绿色区域范围(包括绿色虚线),大数据能力不论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总是强调要覆盖全行业实现大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呈现出一种

水平化应用形态。但我们却发现普通百姓仍然感觉大数据与自己相距甚远,原因就是应用种类太少了。当前,只有少数几个应用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场景,比如基于大数据的广告受众与推荐、信贷风控及评估、基于位置的营销等等,这些应用的通用性很强,能够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是这类应用太少不足以形成规模并影响周边领域。

设想二: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应用种类相当,但应用形态难于在行业间直接复制

如果大数据应用场景与应用种类同步发展,则要参考黄色区域范围(包括黄色虚线)。这个区域范围下的应用场景可能不会太丰富,但却基本满足了人们通常关注的领域,比如:交通、政府、旅游、健康、航空、制造、教育等,这些行业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服务,因此这类行业我们称之为传统行业。传统行业都会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智能化程度,与大数据领导型行业不同(如电信、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才是大数据应用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今天我们看来,大数据从2012左右的炒作至今也有6个年头了。但从我接触到传统行业客户开展大数据项目的情况上看,这些行业的大数据建设真的刚刚起步,这些客户有些关注于咨询服务(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忙于建平台(追赶领先企业),还有些忙于业务场景(以价值驱动),相信这一点与各位读者会有共鸣。

在这个区域范围内,客户们开展大数据应用建设,其实应用种类还蛮多的,比如客户体验管理、产品精准推荐、数字化营销、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等,你会发现,任何一个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建设都离不开这几个主题。但是我想说,这个区域中的行业由于太过传统,所以他们呈现出一种垂直化应用形态,导致应用种类虽然很多,但难于在行业间直接复制。(比如:旅游行业搞大数据人流监控应用,与制造行业搞大数据车辆位置监控,大数据应用的业务玩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业务上的差异可能贯穿于于业务流程、业务逻辑、应用对象、应用目的、应用效果的各个层面,导致两大行业间的应用难于产品化、规模化)。

现在看来,大数据技术虽然是通用的,但行业间业务领域却差异悬殊,标杆行业互联网或者电信行业由于技术领先、敢于开创和试错所以跑在了前面,但传统行业却掉队已久,所以这个问题的原因似乎是缺少某一领域的大数据业务专家。今天,整个大数据市场全都倾向于传统行业客户,我们也在这些行业找到了很多项目机会。客户如果愿意花时间陪我们玩,那么项目会成功,项目输出对社会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客户会认为我们不懂行业业务,导致项目机会丢失,甚至影响这个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发展前景。

设想三:应用场景非常少,但种类多

应用场景非常少的大数据应用,那就太小众了,这只会触及到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学术研究界、专利论文界。这里参考红色区域范围(包括红色虚线),所呈现的更多的是碎片化应用形态,此类应用极端个性化、难以预见,如某个学术研究。但我们会大数据应用种类可能却非常多,原因就在于这些行业领域中,大数据应用种类可能全都是蓝图、是畅想、是创新……学术界总是“产品”的开拓者,只有前人领先的思路想法,才有后人不断的落地实践。

说了这么多,我想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了?

结论1:中间黄色区域,是当前大数据应用发展的主流,也是未来几年大数据深化普及、普惠大众的重点范畴;

结论2:黄色区域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绿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前者:大数据将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无人不用;后者:会基于更多数量的应用,促使构成新的商业模式;

这是今天的分享,大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以应用的方式进行包装,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呈现,最终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为趋势?何为主流?一图概览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