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儘量學著做個聰明人

人到中年,儘量學著做個聰明人

步入中年,我認為是從40歲開始,也就是孔子口中的不惑之年;而聰明人,我覺得是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併為之敢於取捨的人。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東山再起後,閒雲野鶴、歸隱山林;浪子燕青功成名就卻急流勇退、浪跡江湖;他們都是我認為的古代歷史上的聰明人。而如今的崔永元也是我眼裡的聰明人,從《實話實說》到《小崔說事》,從《電影傳奇》到《我的抗戰》,再從轉基因的網絡罵戰到陰陽合同的軒然大波,崔永元放棄了能讓自己名利雙收的工作,卻自掏腰包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有益於人民、有益於國家的的事情。

我也想像他這樣活著,光明磊落、內心坦蕩,不受社會不良風氣的浸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然而我知道,這看似簡單地堅持自我的背後,需要面對多少質疑和批評。

人到中年,儘量學著做個聰明人

不過現實生活中令人不解的是,我們一邊想過著自己嚮往的生活,一邊卻南轅北轍地走向另一條道路。也許有時候是慾望戰勝了理智,也許有時候是盲從導致了騎虎難下,也許有時候是自負迷失了自己的腳步。

即使步入了中年,我們也很少時間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究竟需要什麼?”即便我們弄清楚了自己的需求,卻仍然無法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

有的領導一邊抱怨自己工作太辛苦,錢拿的不多卻有操不完的心;一邊卻在奮筆疾書著自己的聘乾材料,動用各種關係只為能再升個一官半職。他們嘴裡時不時地感嘆,羨慕普通工人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愜意生活;心裡卻享受著階級帶給自己的福利,權利帶自己的快感。

有的幹部為了名利、為了虛榮,放棄了家庭裡的天倫之樂,苦苦地支撐著自己所謂的事業,殊不知他的能力根本不匹配自己的崗位,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

有的員工自作聰明的混日子,心裡盤算著幹好自己份內工作就萬事大吉,可是工作中卻奸懶饞滑油處處遭人嫌棄,等到下崗裁員的時候才又哭天喊地的追悔莫及。

人到中年,儘量學著做個聰明人

人到中年應該要認清自己,有多大的飯量就端多大的飯碗,眼大肚子小容易被撐死,眼小肚子大容易被餓死。即便端對了飯碗,也要想方設法地保住自己的飯碗,該盛飯盛飯,該洗碗洗碗,不學習、不進步,時間必然會淘汰止步不前。所以,人到中年,還是儘量學著做個聰明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