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清晨四点的岳麓山,东望大学城与长沙城区)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一座城市的高地在哪里?触目所及的一定是人文。滔滔湘水边,巍巍麓山下,引人注目的湖南大学城,如今已是一座拥有无限生命力的新高地,满城尽是“大学红”。

观潮君记得去年5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长沙专题调研,提出要把这里打造成湖南知识的源泉、人才的高地,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城”,期待“用一年时间的整治和改造,让师生和周边市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年多过去,最美大学城建设这份新时代的考卷答得怎么样?

为此,观潮君连日几度来到大学城,走进大学城的师生、居民和企业家中,聆听他们对这份答卷的打分,同时,也用心感受大学城焕然一新的大变化。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改造一条路:文墨飘香,“大学红”让街道更显朝气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复原的湖南师范大学老校门、干净宽敞的天马忆街、古色古香的书香亭、统一“着装”的大学红主色调……改造后的麓山南路成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简称“大科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毕业已有6年的湖大学子翟新鹏再次回到母校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麓山南路就是自己曾经无数次经过的那条路。

麓山南路位于湘江以西、岳麓山下,东接枫林路,西至西二环,全长约5公里,它是唯一一条贯穿湖南三所知名高校的城市道路。每一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都在这条路上留下过自己青涩的回忆。

然后就是这么一条本应该文墨飘香的书香路,却成为大科城中的一块“瑕疵”。翻开历史的照片,随意搭建的违章建筑、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糟糕的环境卫生、无序拥堵的交通情况等成为麓山南路的写照。

时间回溯,去年初夏,杜家毫来到岳麓山脚,眼前的一切,让他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整治和改造,让师生和市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提出,要把这里打造成湖南知识的源泉、人才的高地。

2017年,麓山南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在长沙市委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对麓山南路进行节点改造、征地拆迁、亮化美化、业态重组等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麓山南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大科城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在麓山南路上,“大学红”的基础色调,让整条路都显得格外有朝气。人行道护栏、路灯、垃圾桶、绿化树和绿化景观等道路基础设施,因借鉴上海迪士尼的风格,特色更显鲜明,与沉淀千年的学府气质、高校经典的建筑魅力、麓山苍翠的生态景观,交织成趣。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桃子湖路和麓山南路交会处,原本乱草丛生,如今,全新打造的书香坪文化墙,还原了麓山脚下千年文脉和历史传承。湖南大学天马忆街,原本只是一排破旧低矮的小店面,与沿线经典的建筑完全不搭。改造时沿用湖南大学经典建筑色调、风格和语言,如红砖、拱券、花窗等,如今,这里成为小清新、文艺范十足的“网红”景点。

岳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麓山南路有机棚改,他们共完成35.52亩(含独栋私房54户、楼栋私房49户、单位自管公房81户和7家单位)的点状征收。同时,还动员沿线有违章户自愿拆除违章建筑面积 5302平方米,拆除广告牌1200余户,拆除护窗12000平方米。

现在的麓山南路,已然像《麓山南路的风》这首歌所唱:“校园柏油路两边,绿荫环绕这么多年,夕颜拥抱下的岳麓书院,见证了多少次轰轰烈烈……”

点亮一湖水:“黑水湖”边,艺术园区正崛起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漫步在改造完成的后湖游步道上,蓝天白云下的湖面清澈如镜。湖边矗立的黄鹤村数十栋民居,无论是建筑肌理、业态布局还是区域气质都和后湖的美景交辉相应。

观潮君了解到,目前近600亩的后湖已进行了清淤和截污处理,并将靳江河水引流进入后湖,完成了蓄水。下一步,还将在湖中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沉水植物,以增强水体净化能力。曾经的“黑水湖”,现在已经实现华丽蜕变,即将成为一个集艺术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湖。

后湖边上的黄鹤村,曾是后湖污水最大的来源地之一,而目前却正在向长沙文创艺术国际高地转变。

黄鹤村北靠岳麓山,东临湘江,紧挨天马、靳江等村落,上世纪90年代前多渔场、菜园。后来村民看到时机,纷纷搭起违章建筑,然后出租给附近的高校学生和艺术培训机构,成为了长沙有名的城中村。落后的设施,脏乱差的环境,让这里跟附近的书香校园格格不入。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为让这个城中村焕发新的生机,岳麓区从黄鹤村八组的38栋入手,邀请到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设计师们将38栋分成9个组团,各个“击破”。

“省、市、区决策层高瞻远瞩,认为这里是大科城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名山、名水、名校、名家资源不可复制,必须要因地制宜有机改造。”岳麓区后湖景区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吴江说,有机改造模式不仅能充分尊重村落的原生记忆,保障村民利益,改善人居环境,更能提升后湖的国际形象。

曾经破旧无人问的房子,经过一改造,一下子成为企业家的抢手货。不少企业和创业者纷纷瞄准后湖这块宝地,跟村民签订租约,打算重点发展文创产业。

村民杨志仁算了一笔账:她300平方米的老房,原先住5口人,部分空间出租给卖水果的摊贩,一年收租两三万元,如今她和家人搬进附近小区电梯房,140平方米不仅够住,还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环境更优,且政府为老房已一次性支付了每年7万余元的租金,接下来,租金每年还会略有增长。签下的10年租期内,剔除升值空间,老房将为她带来超100万元的经济收入。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环境确实好,又在城市中心,几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和我们非常对口,人才也不用担心。” 北京天创集建总经理熊韧苗介绍,公司是一家全国领先的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公司,目前正打算在湖南发展,所以当他看到改造后的后湖和黄鹤村时,一下子就相中了其中一栋,“有山有水、既能匹配企业形象又能充分向客户展示木建筑之美。”

目前省美术馆、麓客众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中京合一文化传播公司、全通教育集团(中南总部)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已相继入驻到后湖国际艺术园。曾经的“黑水湖”已经成为一个初具雏形,拥有完整艺术产业链、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基地。

搭建新平台:创业在校门口,研究成果转化更方便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驱车行驶在西二环上,远眺麓山,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5栋大楼巍然挺立,融入葱翠山林,一派生机盎然。作为“大科城”建设的首开项目,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一场华丽的变身。

其实,在湖南“十五”规划中,就形成了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主形成的岳麓山大学城的统筹发展,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后,随着长沙城市化的推进,大学城的发展面临着空间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多方面制约,一年前,这里还是城市斑点区域。

去年5月份,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用地148亩,总投资约20.85亿元。项目结合中南大学的学科优势、产业基础、科研资源以及岳麓山独有的生态优势,以创核(总部科技大楼)、创街(高新研发区)、创坊(产业孵化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依托高校、融合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之源”。

满城尽是大学红,一年后,杜家毫心中的最美大学城长这样了

时隔一年,今年5月23日,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之际,已有36家企业完成在研发总部的工商注册,19家企业现场集中签约。这些项目均由高端人才、前沿科技主导支撑,是孵化创新动能的“金种子”。

其中有4家院士企业:由张尧学院士技术转化的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由黄伯云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的湖南博慧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由古德生院士技术支撑的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陈晓红院士担任总顾问的湖南红普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展开“大科城”的规划图,岳麓区与几所高校合作共创的“一校一园”模式,正让“大科城”“一出校门就进创业园”的梦想照进现实。

当校园与城市的“围墙”,技术与市场的“围墙”被打破,知识的血液在工厂和社区流淌,创新的基因在城市和车间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迸发前所未有的旺盛活力。今年1月—5月,岳麓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新增“四上”企业个数排中心城区首位。

“建设大学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后续管理和产业培育尤为重要。一切还只开了一个头。” 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说,岳麓区将遵循“教育兴城、打破围墙、创新创业、久久为功”的理念,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大学科技城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合力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学城。

千年学府换新颜,满城尽是“大学红”。这座城将是湖南一座最高的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