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蔬菜包子雷、八百公里神槍手...網絡上這些“抗日神劇”的梗,想必在讓你感覺雷人的同時,也帶來過不少吐槽的歡樂。但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抗日神劇”流傳到了日本...

這畫面真的太美讓人不敢看。

然而,怕什麼來什麼!這些“抗日神劇”居然真的走出了國門,來到在各路“神劇”中被“壓迫”了八年的日本,還被編纂成一部分類在“喜劇”的書。

更丟人地是,這本書讓“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抗日神劇”出國記

據《環球時報》的消息,就在近日,一本彙總了21部抗日神劇的《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在日本發售。而誰也沒能料到,短短一週的時間,這本神書在日本社交網絡中熱度持續升高,大量日本網友紛紛圍觀,還有稱“沒想到就連‘那樣兒’的內容都能編成書。”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封面宣傳語:“完全無視時代背景!”“GC黨大激怒!”“眾多真實角色登場黑歷史大解析!”

據報道稱,這本書的作者叫巖田宇伯,是一位住在日本愛知縣的普通居民。如果非要說他有什麼特別的,他很有可能是一位中國文化的粉絲。在他的Twitter主頁上,巖田分享了很多中國的影視作品、美食和網絡段子。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據悉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巖田宇博“邂逅”了“抗日神劇”,沒想到從此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甚至開始“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現在基本可以在名古屋市內中國人出沒的店裡“以假亂真”。

而在書中,這位巖田先生總共彙總了21部抗日神劇,合計678集、30180分鐘,附帶劇集簡介、演員採訪、梳理複雜的故事梗概、圖解龐大的人物關係,以及對某些拍攝畫面的神吐槽……據悉,此書確實還兼具漢語教學功能——作者巖田宇伯給所有出場人物的中文名字都耐心標註了日語發音,還另設“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的專欄。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同時,書中還對“抗日神劇”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分別統計,並配圖處理,其中不僅有日本鬼子帶sm面具、黑人兄弟扮演日寇,還深入檢查到一份機密文件上寫滿的是動作片女優的名字等等,讓一眾日本網友一邊忍不住覺得可笑,一邊又深感無槽可吐,才有了“沒想到就連‘那樣兒’的內容都能編成書。”的感慨。

據說,這麼土酷的一本書,如今更已突破線上的討論,在日本愛知縣當地已有潮牌把這本書的封面做成了T恤...而鑰匙圈、冰箱貼之類的周邊產品更是賣的飛起。還有一部分日本年輕人乾脆買了這本書送給自己的臺灣朋友,也真是一種令人心塞的禮物。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為啥我們生產了那麼多“抗戰神劇”?

玩笑話歸玩笑話,“抗日神劇”流傳到海外,還是到被“抗”的日本,不少網友看完都感慨,中國人本來就是拍著玩玩的東西沒想到在國外火了,而且還被認真的指出了各種錯誤,想想實在是丟人…

但在這份丟人背後,中國影視產業的“畸形”更值得重視。

作為分級制度尚未成型的國家,國內影視產業的審核始終遭人質疑。事實上,針對“抗日神劇”的問題,早在2016年8月27日,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經公佈了一則關於《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在這則通報中,明文提出要“進一步整治抗戰‘神劇’‘雷劇’,對出現問題的製作、播出機構作出相應處理”。

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曾在抗戰經典電視劇《亮劍》中飾演楚雲飛全國政協委員張光北也認真表示過:“但凡有分量的文藝作品、讓觀眾能記住的作品一定是有歷史基礎、有出處的。”張光北表示,所謂“抗戰神劇”就是“亂編亂寫”。

怕什麼來什麼,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但這些政策最終都沒能落到實處,其中與多方因素均有關聯。2015年我國影視市場規模約為1650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龐大的影視市場中,電視劇與電影市場的規模約佔70%,因此也最受資本青睞。

規模高速擴張的市場與不斷進入的資本,決定了影視產業正處於歷史的風口。在這一時期,利潤的空間巨大,風險卻由於市場剛剛形成、受眾要求較低,尚不會對利潤產生太大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不管你是“抗日神劇”還是精品劇集,在資本看來差異化並不明顯。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制定的政策中,“抗日”類劇集具有天然的過審優勢。在令人羞赧的《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中,就提到一部《偏偏喜歡你》,作者巖田乾脆用“腐女向、為了迴避審查、刻意安插日本軍隊。”來定義,可見這些“抗日神劇”中至少部分只是藉著抗日的名義規避審查風險。

而資本的逐利性也決定,當“抗戰”劇的過審更為輕鬆時,投資“抗戰神劇”的風險遠小於投資一部有“過審風險”的電視劇。這種傾向可以類比目前國內其他三種最流行的劇集模式:都市情感、婆媳關係、探案刑偵。

放不開的市場,甩不完的鍋

“抗戰神劇”丟人的事其實再小不過,日本的網友也最多喧鬧一陣,畢竟中國影視產業整體的蒸蒸日上有目共睹。而伴隨互聯網巨頭順利紮根,原本粗糙的網劇翻身有了精品,電視劇的類型也在不斷擴充,形勢確實一片大好。

但在影視作品的質量上,頭部作品的稀缺,底部糞作的泛濫,都已成為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下的不和諧音。每當在這方面撕扯時,分級制度和開放創作始終是繞不開的環節。

但是,分級制度要改造成具有中國特色,時間成本無算。開放創作又飽受分級制度和政治因素的影響,一直模模糊糊,讓創作者也摸不準頭腦。更別提連同性戀都差點劃歸到精神疾病,開放創作已成了一個搗不清的漿糊。

觀眾看了“神劇”可以甩鍋給編劇,編劇甩鍋給投資人,投資人甩鍋給政府,熱熱鬧鬧一場大戲,誰都穩穩當當。但上面一條線,下面萬根針,中國的創作環境自然一言難盡。

“抗日神劇”出海,和美國的B級片來華本質沒什麼區別,但觀感上美國人民完全無所謂,中國網友卻會感到十分丟人。因為美國的爛片是個人拍的爛片,但中國的“神劇”卻是一個集體的“神劇”。

但市場終究在發展。小到編劇,大到產業,資本雄赳赳地進來,也就意味著無限的精進。“抗日劇”當然不可能消失,但我們終究可以讓真正的“抗日”劇多一些,“抗日神劇”少一些。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羊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