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仁和地價破萬,市區30多塊3萬+4萬+的地塊笑了?

今天地產圈的頭條,就是“仁和地價破萬”:華元以樓面價9895元/平米,自持16%的代價,拿下了仁和板塊的一宗商住用地。這也就意味著,仁和的房價將開啟2萬+的時代。

這樣的新聞是不是很眼熟?

因為從2017年的土拍開始,杭州每個板塊幾乎都在出“地王”,地價不斷被突破大家的想象。

據統計,杭州目前,已有31塊3萬+的宅地。

杭州仁和地價破萬,市區30多塊3萬+4萬+的地塊笑了?

而且,杭州高價地的分佈,已經從原來的傳統豪宅區市中心、錢江新城,開始向三堡、申花、城東新城等熱點區域蔓延,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麵粉價追趕麵包價的局面。比如在蕭山市北板塊,融信和恆大在這裡拿的宅地均超過30000元/平米,而目前板塊內新房精裝的銷售價格在32000-35000元/平米,地價直逼房價。

一面是一片“漲”聲的高地價,一面卻是被限制的房價。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邏輯去理解這樣矛盾的局面?作為一名普通的購房者,又該如何避坑呢?

今天,我們就對資深土地專家,拿地寶研究院的院長錢賢強進行了一連串的提問。

1.這麼多高地價合理嗎?

錢賢強:從縱向來看,杭州主城區基本上從原來的20000元/平米以內到40000元/平米以上了,這個確實是一個翻倍的過程,明顯過快了。橫向來看,跟南京、廣州相比,杭州主城區的地價也已經是比較高的了。

2. 地價的飆升也勢必會重新定義整個板塊的價格,高價地真的能反應當下板塊的價值嗎?還是說有虛高的成分?

錢賢強: 我們做了一個模型,把房價和配套通過不同的分子進行賦分,其中配套包括地鐵、醫院、商業、學校等等。當時我們拿了2017年的房價作比,300多個樓盤算下來,房價和配套沒有關聯,換了一個2014年的價格,因為 2014年的價格相對是低谷。一算,結果2014年的房價和配套是有關係的。也就是2014年的價格,真正反映了配套的價值。說明現在的地價房價,都是由預期來推動的,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房價泡沫。

3. 前段時間鳳起潮鳴拿出了預售證,均價是79800元/平米,這也是第一塊拿出預售證的4萬+的地。從這個價格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是不是也給其它高價地做了個示範,只要產品做得好,地價再高也不怕?

錢賢強:這個不一定。實際上目前對房價的研究顯示,房價的構成裡面,房產品本身實際上對價格的影響是比較弱的,房價更多的是由地段來影響的,而地段實際上就是周邊配套的豐富程度。鳳起潮鳴能夠批下70000多元/平米,是因為有同屬於市中心的武林壹號高價的70000元/平米在給它做支撐。

它的價格能夠批下來,並不代表其他板塊的價格也能批下來這麼高。不能把鳳起潮鳴的成功,

理解為其他房企也可以通過高房價來擺脫高地價的困境。實際上不同的板塊,它的房價是有一定的天花板的。如果在這個板塊裡面,地價和房價天花板已經比較接近,那壓力是比較大的,短期內很難翻身。

4. 購房者要怎麼選擇呢?

錢賢強:原來拿地的地塊價格比較低的一些樓盤,跟現在售價之間差異比較大的,都是可以大膽去買。比如像大江東,旭輝項目的地價也就6000多元/平米,但目前板塊內精裝修價格16000-17000元/平米,還是有很好的盈利空間的,房產品的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而像那些地價跟房價比較接近的板塊,除非後期房價有大幅度上漲,不然讓開發商沒有利潤去開發房產品有點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