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月里说说腊八

(⊙_⊙)

今日是“腊八”。又能喝到美味的腊八粥了。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老人们常说,

“年”从腊八开始,正月十五才算完。

在老醯儿的生活中,

每到腊八节,

喝腊八粥、腌腊八蒜,

好玩的事儿还真不少……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八的历史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佛教传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

岁终之月节

一曰:腊者,接也

新年将交旧岁

二曰:腊者同猎

“腊”从“肉”旁

围猎以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月风和

其意已春

腊月里说说腊八

喝腊八粥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腌腊八蒜

腊月里说说腊八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并食用。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麦仁饭

腊月里说说腊八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农历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八的六个传说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朱元璋称帝,把落难之日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而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之说法。因此,每年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十二月初八那天,岳家军饱餐了百姓送的“千家粥”,大胜而归。岳飞死后,人们煮粥纪念岳飞,相沿成俗。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与腊八有关的谚语

腊月里说说腊八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

腊八冰,吃不坏人。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八腊八,

小孩要炮,

姑娘要花。

腊月里说说腊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割猪肉,

二十七,添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腊月里说说腊八

腊八过了之后

天气还会冷

除了注意饮食之外

生活起居方面也不能忽视

保持温暖

有助于驱除寒气

热水泡脚

也是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腊月里说说腊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