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散記:洛河

洛陽散記:洛河

暮春時節,我曾到過洛陽,在此停留了二天。

到洛陽,下了火車已是傍晚了。找了賓館,吃了晚飯。已是華燈初上的時候,就急忙上街了,想看看洛陽城市的夜景,更重要的,我想去看看洛河。

洛陽因洛河而得名,其城在洛河之陽,故名洛陽。古人的陽,是指山之南,水之北,所以洛陽就在洛河的北面。過去,洛河是挺有名氣的。三國時的大文學家曹植就寫了一篇《洛神賦》,說在洛河遇到了洛神伏妃,這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女神,也由於引出了一個極其浪漫的神話。在賦中,曹植用華麗的辭彙描寫了洛神的美麗,多情,他對洛神的愛慕及洛神對他的回應。後來終因人神殊途,洛神離開了他。最後全賦在主人公對洛神的懷念,尋找中悲愴的結束,表達了作者嚮往美好不得的一種無奈,苦悶的心情。

從洛陽火車站廣場,沿著金谷園路向南行,就能直達洛河。這是一條城市的南北向主軸線。一路上高樓林立,燈火輝煌,車水馬龍,非常繁華。想洛陽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至此,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些建都,時間長達1300年。為歷史最悠久的古都,但現在看起來卻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和我國的其它城市沒什麼兩樣,很是詫異。再想想,也覺得釋然了,過去的建築,周朝應該主要以土築成,再後來,又多是木構,經過這1000多年戰亂頻仍,天災人禍,哪還能流傳下來,流傳的古蹟應該只有在博物館才能看到。

金谷園路的中段和另一條東西向中軸線,中州路交匯處是一個很大的休閒廣場,差不多有150畝吧。裡面有音樂噴泉,有健身舞池,有園林小徑,廣場上到處都是休閒的人群,廣場的正中是一組周王建洛城的紀念雕塑和周天子駕六的雕塑,在默默的向我們訴說洛陽亙古歷史的滄桑。

我走了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金谷園路的南端終點,洛陽的體育中心和高聳的洛陽的廣播電視塔。在外邊,就是洛河了。

這裡已是老城區的邊緣了,燈光已經暗淡,好多的農田,菜地夾雜在建築之間。洛河的兩岸是高高的河堤,河堤上柳樹正舒展著新綠的柔軟枝條。河堤上沒有什麼行人,看來,晚上來看洛河的呆子並不太多。洛河大約有200多米寬吧,月光下的洛河靜靜的躺在一片蒙朧之中。

沒有流水潺潺,沒有漁舟漁火。微風吹來,水波不興,只見一片寂靜的夜色,和寂靜色下同樣寂靜的洛河。

原來這些年缺水,洛河已經乾涸了不少,幾乎要斷流了,或者要叫做洛溪了吧。所以當地政府為了重現洛河的風彩,在河道上修建了三道的橡皮壩,把水攔了起來,所以現在的洛河,好象要叫洛湖更為貼切些了。

過去的洛河的印象是太好了,這當然是曹植的誤導,是洛神的誘惑。但是現在洛河依然是美的,如果沒有這一泓水,洛陽將更沒有靈性,更沒有傳奇,也更呆板,更平庸了。

我想,什麼時候洛河的水能多起來,能流動起來,能在嘩嘩的水聲中看到月光班駁的倒影,即使沒有洛神,那也就更美啦。於是,在月光中,我結束了洛河的流連,離開了洛河,向北返回。很快的,我就脫離了洛河,脫離了寂靜,又重新走到那閃耀著夜景燈光的喧譁和輝煌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