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造假致近30%狂犬疫苗質量成疑,爲什麼專家說不用擔心?

廠家之敢於作假,源於我國狂犬疫苗的特殊“寧殺錯莫放過”的注射方針;除了引發公眾對健康的擔憂,國產疫苗信譽也因本次事件受損。

企業造假致近30%狂犬疫苗質量成疑,為什麼專家說不用擔心?

《財經》記者 劉浩南/文 王小/編輯

7月17日,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春長生)發佈公告稱,7月15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出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產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正對涉及批次的疫苗全部封存、召回,並保證“所有已經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註冊標準”。

事發於國家藥監局組織對長春長生開展飛行檢查時,發現該企業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行為。此為嚴重違規行為,國家藥監局要求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該企業《藥品GMP證書》,責令停止狂犬病疫苗的生產,責成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排查風險隱患,主動採取控制措施,確保公眾用藥安全。

據通告,本次飛行檢查所有涉事批次產品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全部產品已得到有效控制。

據稱,國家藥監局派出專項督查組,赴吉林督辦調查處置工作。據《財經》記者瞭解,長春長生已經從15日起開展內部自查,同時配合監管部門開展調查。不過,長春長生的母公司長生生物(002680.SZ)董秘趙春志回覆《財經》記者稱,正在會議中,不方便回覆。

據長生生物2017年年報顯示,長春長生主營業務為人用疫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在售產品包括凍幹水痘減毒活疫苗、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凍幹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和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的長春長生,是長生生物的核心利潤來源——2017年長生生物營業收入為15.53億元,淨利潤為5.66億元;同期長春長生的營業收入為15.39億元,淨利潤4.32億元。如果GMP證書長期被回收,疫苗生產長期停產,可以預期將對母公司長生生物造成重擊。

“目前藥監局的調查還沒有結果,如果本次調查結果為惡意造假,據之前疫苗企業造假案例,那麼公司高層可能面臨刑事處罰,公司可能會倒閉。”一位地方疫苗專家告訴《財經》記者。

儘管藥監部門、長春長生等的多份公告中均稱,涉事批次狂犬疫苗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但公眾對於產品質量問題的質疑延伸到已經投放使用的狂犬疫苗,甚至長春長生其他疫苗產品上。

狂犬病的高死亡率,和長春長生高市場佔比,是這份擔憂的來源。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2017年我國共報告狂犬病發病為516例,死亡502例。據智研諮詢數據,2017年度,長春長生的人用狂犬疫苗佔據市場份額29.58%。

一位孩子去年注射了該款疫苗的家長告訴《財經》記者,事件曝光後非常擔心疫苗質量及有效性,也在考慮補種。

對此,問藥師平臺醫生冀連梅稱,狂犬病潛伏期多在3個月以內,極少超過1年。事件距今已超過1年,受種者仍未發病,基本可排除患狂犬病。

在狂犬病的預防中,傷口處理和免疫預防都很重要,如果到現在還沒有發病記錄,那麼一個可能是患者傷口處理做得好,另一個可能是該款疫苗只是有效成分不足,但仍有效果。

上述地方專家推測,從目前藥監部門公告的“生產存在記錄造假”情況看,企業為節省疫苗成本降低疫苗有效成分含量,使其低於國家標準,是被處罰的最大的可能。

2008年大連金港安迪公司在生產狂犬疫苗時,在疫苗中添加了增強效果的佐劑核酸,使狂犬疫苗在有效成分低於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實際免疫效果等同於合格疫苗,為企業降低1/3甚至一半以上的生產成本。因此,金港安迪公司被吊銷狂苗的GMP證書,上述地方專家猜測,目前長春長生的局面可能與其類似。

不過,狂犬疫苗被“合法濫用”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多位專家告訴《財經》記者,廠家之所以敢於作假,是因為國內《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採取“寧殺錯莫放過”方針,傷口出血了就去打疫苗,實際上打在很多沒有感染的人身上。

“所以廠家敢去‘賭’這個可能性,從最壞可能性推測本次事件中,消費者注射的是生理鹽水,3個月後沒有發病,可能根本沒有感染的狂犬病病毒,大家不用過度擔心。除了引發公眾對健康的擔憂,國產疫苗信譽也因本次事件受損。”上述地方專家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