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导读

在未来经济增幅放缓、财政压力加大以及地方债发行增量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地方隐性负债可能还将增加,违规举债也将增多,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能掉以轻心。面对压力,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争取发债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善用政策和各种资源,去利用各种“风口”,以社会资金来缓解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来源 | ANBOUN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选自 | 每日金融 4986期

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0个PPP示范项目被财政部“摘帽”

去年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并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

今年以来,PPP市场都在等待清理项目库的结果。日前,示范项目清理结果出炉,财政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财金〔2018〕54号),对核查存在问题的173个示范项目分类进行处置,涉及总投资为6703亿元。

其中,30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清退出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54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仍保留在全国PPP项目库中。至此,84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根据退库项目清单,这30个项目总投资额约为300亿元。调出原因多为不再继续采用PPP模式或尚未落地等。此外,89个项目需在6月底前完成整改。

具体来看,这89个项目中多数项目的整改原因为运作不规范,以及未按规定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

不难看出,财政部清理出173个有问题的PPP项目反映出项目在入选示范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这些有问题的项目不被清理,那么因PPP模式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隐患将更大。

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隐形”负债值得关注

截至2017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我国政府负债率36.2%,比2016年的36.7%有所下降,远低于国际社会通用的所谓60%的警戒线,也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负债水平。

不过,相对于政府的“明债”,地方政府隐形负债更值得关注。最新的信息显示,尽管中央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监管收紧,财政部也多次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敲警钟,但仍有部分市县违法违规举债。

4月18日,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五个省的六个市县通过违规出具承诺函、融资租赁、签订工程类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等方式变相举债,形成政府隐性债务154.22亿元。这六个市县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双峰县、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甘肃省白银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

要指出的是,审计署公布的违规举债市县只是被挑破的几个地区而已,实际上地方债的形势要严峻得多。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在国内多个地方调研时都注意到,大部分地方的财政状况都在恶化,一些地方的负债规模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10倍!

今年1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某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也指出,地方债务“明债”尚属可控,隐形债务规模难以估计,有些地方已超过“明债”,风险因素积累并显露。

由此可见,审计署公布的只是局部违规现象,实际地方债仍然很严重。因此,当前对地方政府债务仍不能掉以轻心。

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

国家统计局在4月17日公布,经初步核算,2018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不过,同比而言,2018年中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并不是太好。公开资料表明,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6.9%、6.7%、7.0%、7.4%。

此外,各界对于2018年全年及以后年份的经济预测也略显悲观。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IMF仍预计中国2018年和2019年经济将分别增长6.6%和6.4%,与1月时的预估一致。几天前,世界银行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5%。亚洲开发银行近日也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6%,低于印度的7.3%。

更早前,德意志银行将中国2018年GDP增速上调至6.6%;该行维持对中国2019年及2020年GDP增长6.3%预测不变。野村证券和法兴银行也曾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4%。

300亿的项目直接被财政部“摘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增速放缓将直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因为目前地方财政对税收的依赖非常大。据财政部网站4月9日消息,1-3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3%,比去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7.5%,比去年同期回落18.1个百分点,主要受进一步落实各项降费措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

相应地,1-3月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7.7%,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可见,地方财政目前已严重依赖税收。在减税降费的政策基调下,财政收入的增长恐怕更为乏力。

面对这种形势,地方政府的一个合法负债渠道就是政府发债。不过,在当前融资收紧的态势下,政府发债的额度将收紧,地方政府的困难局面也难以好转。一周前,财政部预算司称,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09974.3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37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6185.08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6101亿元。

初步推算,今年地方债余额只剩下4万亿元。换言之,地方新增的发债量空间并不大。

地方政府负债往往是为了发展经济、搞项目而进行的投融资。中国市场上整体并不缺钱,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本过剩时代。问题在于,钱并不是平均分配在每一个领域,钱是要追“风口”的!如果在“风口”上,钱就会追着过来;如果不在“风口”上,就是扯破了嗓子喊也没有用。

君不见,基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诸多“风口”,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竞相追逐,烧多少钱也不心疼。国内市场的一些互联网巨头和金融巨头,挟着强大的IP,借着政策的推动,很容易地造就了一个个的“风口”,成为国内市场的吸金重器。

除了市场“风口”,还有政策“风口”,如果在市场上有概念,在政策上受支持,那就能在这个资本过剩的时代游刃有余。这种时代特点对地方政府的启示是,在传统的搞产业、办园区之外,还要善用形势和政策,去吸引“风口”、靠近“风口”,甚至是创造“风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需求,也就是变相地缓解债务压力。

在未来经济增幅放缓、财政压力加大以及地方债发行增量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地方隐性负债可能还将增加,违规举债也将增多,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能掉以轻心。面对压力,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争取发债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善用政策和各种资源,去利用各种“风口”,以社会资金来缓解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