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名門望族系列之四:錢氏人才無錫多

數年前,南方《人物週刊》出了期《輝煌的錢氏家族》專欄。在封面上登了錢永健、錢學森、錢鍾書三人照片,以及錢穆、錢玄同、錢鍾書、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其琛、錢永健8人的名字。

無錫名門望族系列之四:錢氏人才無錫多

在文中提及近代錢家出現人才的“井噴”現象。運用坊間的順口溜是:

一諾獎。(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錢永健)

二文武大員。(文:錢其琛、錢復;武,上將錢樹根和錢國樑)

三科學大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即“中國三錢”

四國學大師。(錢玄同、錢基博、錢穆、錢鍾書)

五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學森、錢正英、錢昌照、錢偉長、錢運錄)

二十二院士。(錢崇澍、錢臨照、錢俊瑞、錢志道、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鍾韓、錢令希、錢保功、錢人元、錢正英、錢寧、錢皋韻、錢鳴高、錢紹鈞、錢易、錢七虎、錢逸泰(以上十九位兩院院士)、錢穆、錢思亮、錢煦(此三位臺灣院士)

還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父子檔。如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其琛、錢寧父子;錢穆、錢易父女等。

從上列的名單中,可以看到,錢氏確是輝煌,一個家族的著名人士有那麼多,對家國、世界的貢獻這麼大,真不簡單!據1982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在全國漢族上千姓氏中的錢氏人口數約264多萬,佔0.22%,排在百大姓氏的後排96,而在姓氏才人排位則高居前茅,而熟悉無錫的人則知道,錢氏的才人是無錫多。南方《人物週刊》封面的8人中無錫佔了4名;22位院士中無錫就有10位。

無錫錢氏並非土著,是在宋朝時從浙江遷來,《錢氏宗譜》載:“我祖之於五代也,立國於杭,而錫邑亦在所隸屬。有軍嶂山者,嘗設兵備唐,於此置甲仗塢焉。六傳而承奉公,十一傳而承事公,後先遷錫,一居梅里,一居湖濱。”

居湖濱的承奉郎錢進,是武肅王錢鏐六世孫,因無意仕途於北宋祥符年間離開浙江,隱居於無錫太湖之濱,稱湖頭支。到南宋武肅王十一世孫錢迪因慕無錫山水之勝,據安鎮堠山,稱堠山支。

兩支錢氏繁衍鼎盛,到明代,已是一大望族了。據《錫金識小錄》卷七上記載:“明朝有三巨室,鄒、錢,華,言其丁眾富強也。按前助賑帳內有四錢、四鄒、七華,其盛可知。”錢氏的在無錫的初露頭角是傾囊助賑。錢惟常被邀赴京受旌,封“義官”。乾隆年間辦的錢義莊贍族濟貧助學有成,受三部院給匾嘉獎,督額“節義同風”、撫額“高義雙美”學額“苦志敦倫”。現在的無錫錢氏,融合了無錫的吳地文化,在前介紹的“輝煌錢氏家族”中大家已經看到,全國宗族的人才是錢氏多,而錢氏家族的人才則是無錫多。

無錫錢氏的人口雖是全市第十八.而名人數量卻在無錫首屈一指。在本世紀初的“無錫名人網”榜載,無錫名人158人,錢氏有18,佔11%,領先於其他姓氏。2014年,無錫市史志辦公室出版的《無錫近現代名人》一書,收錄近現代(1840~2010中已過世的)無錫各領域最具影響、最具代表性,在國內外功名卓著的50姓氏的119位名人中,錢氏10名,也居首位。

無錫名門望族系列之四:錢氏人才無錫多

無錫錢氏的人才特色有四:

一是院士多。在無錫籍的兩院院士中,錢氏的院士就有十位,他們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應用數學和力學家錢偉長,熱工自動化學家錢鍾韓,金屬物理學家錢臨照,工程力學家錢令希,高分子化學家錢保功、無機化學家錢逸泰;中國工程院院士:採礦工程專家錢鳴高,環境工程專家錢易,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錢俊瑞,還有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穆。據統計,自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以來,到2011年,兩院院士名錄的大約1900人,其中無錫80多位,而無錫地區則約每6萬人中就有一名院士。而在我市三萬多人口的錢氏家族,卻擁有10位院士之多。佔整個無錫籍院士總數的近1/8。好大的錢姓院士家族。

  二是層次高、影響大。無錫錢氏,名聲高,貢獻大。而且不少人具有世界影響。如:錢鍾書被稱為百代智者,文化崑崙。他的《管錐論》堪稱是地道的經天緯地的巨蓍。“錢鍾書著作”已公認是世界文化的不朽經典。錢鍾書現象是轟動世界之謎,再說“中國三錢”之一的錢偉長,早在三十年代,“錢偉長方程”問世,已震動國際科壇;四十年代在美國研究院當研究員期間,就已在火箭、導彈的設計研製,人造衛星軌道計算等方面作出有重要的貢獻。

又如在美國從事高級自動化機器人、計算機智能系統研究的錢天聞博士,科研成績斐然,獲得美國聯邦政府的嘉獎,曾任全美電子學會主席,深受白宮之器重。

而原籍新安,曾在聯合國工作過,後被調任美國西雅圖第一國民銀行副總裁的錢天正女士,在伊利諾州學院百年校慶之時,以其出色的成就與銀行界的聲望,與當時在任的美國總統里根等十人,一起被評為該校“最出色有影響之畢業生”。

還有榮獲比利時國王獎章的反法斯女英雄錢秀玲,

還有抗美援朝時中美板門店談判任首席翻譯的錢學熙,

還有被稱為“中國網絡第一人”的科學家錢天白,

還有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中文校審的錢佼汝,

還有在國際電臺駐聯合國的中國首席記者錢雨潤。

在前順口溜講過的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上將錢樹根、國學大師錢基博、錢穆、經濟學家錢俊瑞、十位院士外的著名人士尚有:明史專家錢海嶽、國際金融學家錢榮堃、無錫社會活動家錢孫卿、音樂家錢仁康、書畫家錢松巖、江南三鐵的金石篆刻家錢瘦鐵、著名雕塑大師錢紹武……

三是名門眾。錢氏家族一向是以書禮傳家,注重家門群體傳承,因而歷代名賢輩出。尤其是近現代,湧現了一大批名門群星。如城西的“繩武堂”,“基、鍾、汝”三代就出了錢基博、錢鍾書父子兩位國學大師,社會活動家錢孫卿、錢鍾漢父子;中科院院士錢鍾韓以及錢鍾彭、錢鍾魯、錢鍾泰、錢鍾毅、錢鍾緯、錢鍾華等著名的科學家,還有革命烈士錢鍾儀,第三代“汝”字輩幾乎全是高知,如博士生導師錢健汝(瑗)、錢汝佼、錢敏汝……

無錫名門望族系列之四:錢氏人才無錫多

繩武堂內又是一門全國政協三委員的:錢鍾書、錢鍾韓、錢鍾泰。

繩武堂內又是一家政協三主席(含副)的:江蘇省政協主席錢鍾韓、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錢孫卿、無錫市政協副主席錢鍾漢。

又如新瀆鎮錢紹武家一門五代名士:高祖錢勖,是李鴻章的內閣中書(秘書):曾祖錢廣濤,為清末四國公使許靜山先生的文化參贊;祖父錢六箴,無錫早期留學生,任過國民黨政府招商局秘書:父親錢學熙,自學成才,北京大學著名西語系教授、擔朝鮮停戰談判時的中方首席翻譯重任;錢紹武則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享譽華夏的著名雕塑家。

鴻聲錢氏一門六院士,有錢臨照、令希兄弟院士八代蟬聯書香之家、七房橋錢氏一門竟出了錢穆、錢易、錢偉長一門三院士,加錢三房巷的錢俊瑞。他家二位公子分別是研究一海一空尖端武器的研究院研究員,煞是了不起!

北門長安橋的錢敏一門三傑:革命家錢敏是中央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重慶市委書記等,長子錢海皓,中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次子錢海亮,企業家,中國聯通興業科貿公司董事長……

四是重教育。錢氏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家族。過去凡錢氏聚居所在,基本上都有義學、義塾和重教興學的耆宿。錢鍾書的曾祖錢維禎在僑居江陰時,就助江陰餘蓮創辦了江陰縣義塾,訂製規章,得到江蘇巡撫丁日昌的嘉獎,把江阻義塾作為全省的楷模而推廣。晚年回到本縣東亭後,又獨自辦了崇仁、向義兩大義塾,招收當地無錢請師讀書的貧窮人家孩子入塾,也得常州府和無錫縣的褒獎。

新瀆錢勖於光緒八年(1182年)在富安鄉(今翻山)置田80畝,創辦了無錫的第二所書院一一安陽書院。民國初,錢偉長的父親錢聲一積極創辦新學,創辦七房橋又新小學,不幸40歲時英年早逝。榮德生、蔣仲懷、高踐四、錢子泉、薛溱般、華繹之等無錫名流發起的“服務謹敏,持躬整飭”的“教育家錢聲一先生”開追悼會,“以申哀思”(引文見民國17年《新無錫》)。錢穆於1950年在香港創辦了香港第一所中文大學一一新亞書院。

錢氏不少人在各地教書育人,在華夏各地任大學或研究所領導的,據不完全統計有:原錢偉長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後為上海大學校長、錢寶鈞,中國紡織學院院長、錢慈明是無錫輕工業學院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黨委書記錢冬生、南京工學院院長錢鍾韓、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錢令希、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錢臨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錢昌年、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副院長錢樹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錢煒、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錢俊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錢仁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錢遜、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理論研究所主任錢中文、上海中醫院研究所主任錢伯文等。

而教育世家那就更多了。特別如七房橋錢穆家:父親、錢穆兄弟四人、錢穆子女五對夫婦、錢穆的前後兩位夫人、他們的十多位孫兒女中的大部分,再加上兩位侄子,一門園丁竟達二十七位之多,且大多是教育界的名流,實是罕見的園丁之家呀!

無錫名門望族系列之四:錢氏人才無錫多

無錫的錢氏家族何以著名,文人學者如此之多?影響如此之大?在當年錢偉長九十華誕之際,有人在“錢偉長教育思想學術研究會”上,也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研究專題。

筆者以為,這可能一是與錢鏐倡導力行的錢氏書香的家學家風有關,所謂家學,就是家族世代相傳之學,也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在學識、道德、行為等方面所形成的自己家族的獨特學風。錢鏐雖是出身微寒,行伍起家,但在主政吳越國後,極為重視才人文治。由於錢鏐的禮賢下士,力行倡導家學,故吳越學風極盛,獲“滿堂花醉三千客”之美譽,不僅於亂世中開創了甲於天下的一隅樂土,奠下蘇杭人間天堂良基,“開江浙文化之先聲,人文蔚起”。上行下效,三世五王都重文尊儒,都有作品存世。都重視教育宗族“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因此“保護讀書種子”、“雖貧不誤讀書,雖愚詩書須讀”的佳話連連。故歷朝歷代,錢氏後裔人才輩出,狀元、通儒、大師、名士、大家、三元及第等、簪纓不絕,文脈悠長,家國兩旺。

另一是由於無錫鍾靈毓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泰伯開拓,創吳文化,安息於無錫鴻山。至德精神,崇孺重文,所以鴻聲出現六院士,盪口一小學先後走出四院士,似也不多怪。無錫政治安定,經濟發達、文教昌明,就有小上海美譽。無錫錢氏的吳(蘇錫)越(浙江)精華融和,精心興學育才,人才碩果累累,家國兩旺,當是自然之理,也是無錫錢氏人才略多於其他各省市的一大原因;當然未來還得在後人的承傳有方、弘揚得法、隨時代、超時代的奮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