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歷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陽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賊,更須破心中賊

「歷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陽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賊,更須破心中賊

王陽明像

在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思順鄉齊雲山村有一處險要之地——茶寮,那兒有一塊懸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陽明石刻碑文真跡,名為“平茶寮碑”。

「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平茶寮碑

王陽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平茶寮碑正面碑文,為楷書陰刻,共17行318字

“平茶寮碑”是王陽明率軍剿滅“山賊”的紀功碑,翔實記載了當時王陽明剿滅“山賊”的真實過程和他當時刻碑的用意。石碑高8米、寬4米,距今有500多年曆史。由於歲月磨礪,碑文字跡已斑駁模糊,但岩石西側的“紀功巖”三個大字還清晰可見。

「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平茶寮碑側面“紀功巖”碑刻

正德十二年(1517年),在江西、廣東、湖南一帶,“山賊”猖獗,活動頻繁,燒殺掠奪,為禍一方,官民不安。朝廷命三省會兵征剿,難以為勝,成為明王朝的一大心患。正德十二年十月初,當時身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的王陽明奉朝廷之命,出任南贛巡撫,肩扛“滅賊”重任。王陽明到任後,一面踏遍南贛山山水水,摸清地勢地貌,制定“滅賊”策略;一面對“山賊”內部進行勸降、招安,切斷“山賊”的情報信息與物質供給。十月十二日起,王陽明率軍一路掃蕩各隘口小巢,直逼“徵南王”謝志珊、藍天鳳的大本營橫水、左溪一帶,“山賊”倉皇向思順桶岡方向逃竄。官軍乘勝追擊,十一月初,在桶岡的西山界處與“山賊”進行了一場決戰。決戰歷時兩天兩夜,“山賊”大部傷亡、被俘,小部向湖南桂東方向逃竄。豈料王陽明運籌在先,早先在桂東佈防了四千名湖兵。十一月十五日,湖兵在上章(桂東縣普樂鄉新莊村上莊組)將“山賊”全部殲滅。

「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平茶寮碑正面碑文拓片

“滅賊”雖大獲全勝,但王陽明望著“山賊”死傷遍地的慘敗局面,卻怏怏不樂,此時他思考的是“良知”,怎樣用德治教化去激發人心良知,平定社稷。在王陽明看來,“山賊”原本也有一顆善良的本心,只是被“物慾遮蔽”“私慾窒塞”。“平茶寮碑”記載:“釋其脅從千有餘眾,歸流亡,使復業。度地居民,鑿山開道,以夷險阻。”王陽明以良知心寬容了被俘虜的“山賊”,將他們釋放回家,並幫助他們鑿山修路,恢復耕作,讓其安居樂業。

「历代御史碑刻」之四 王阳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贼,更须破心中贼

平茶寮碑“紀功巖”拓片

隨後,王陽明奏請朝廷,整合上猶、南康、大餘三縣之地,設立縣治,取名“崇義”,寓意“崇德尚義”。

“兵惟兇器,不得已而後用。”這是“平茶寮碑”碑文中的名句。王陽明警示後人兵器為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才用。同時告誡我們要加強道德修養,正心誠意致良知,破除“心中之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與人人、事事、物物交往中,要體現“本心”,不被私心、私利、私慾所左右,這樣才能修煉強大內心,走上光明正道。(江西省贛州市紀委監委 繆春風 朱小蓮丨責任編輯 蘭琳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