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美豆争 全球大豆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点击右上方关注!【食安云南】群众的好帮手: 美国对中国出口单品类金额最大商品是什么?不是波音飞机、不是美国汽车,而是大豆。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美国并非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美贸易波折中,大豆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天气,巴西港口工人大罢工,都会影响到这场“豆争”,贸易战背后的数据战究竟有多重要?A.中美“豆争”,全球大豆供应链发生怎样的“蝴蝶效应”?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到总进口量的34.4%,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占比。这一年,美国出口大豆228亿元,其中140亿美元的的大豆出口到中国,占美国大豆总出口量的61.4%。生产大豆的农民正是普朗特的选民。

截至6月28日,中国已经3周没有新增采购美国大豆,同期累计取消了61.5万吨美国大豆订单。交易量最活跃的大豆期货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接近近两年最低点。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将使美国大豆进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吨,较巴西大豆高300元/吨左右。

由于加征关税后失去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将大幅减少美国大豆的采购。巴西近几年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中,巴西大豆占了一半多。2018年4月,巴西大豆出口创历史最高值,达到1163万吨,比去年同期多100万吨。结论:美元走强,预计还将会进一步促进巴西大豆出口。

加之作为世界第三大豆出口国阿根廷遭遇干旱,巴西农民将因此受益。但巴西大豆出口激增,导致巴西港口运营负担加重,加之之前巴西港口工人罢工,影响到大豆及时装船,这也会影响大豆价格走势。

B:加关税后,美国大豆还能去哪里今年一季度,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减少20%。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近期中国取消进口导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下降约133700吨。这些大豆销往了越南、墨西哥、阿根廷和荷兰等地。问题是,这些销往第三国家和地区的美豆,未来会不会转了圈,从第三国家和地区再销往中国,这需要有关部门对进出口数据进行严密监控。结论: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下,商品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杀手锏。

C.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如何补缺?历史会重演吗?

历史回顾:1.1973年全球粮食减产,美国禁止大豆出口,这在大豆几乎全靠进口的日本引发“豆腐骚动”。日本的解决方案是——实施海外农业战略,第一站便是前往巴西投资,巴西大豆产业由此起飞。

2. 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进行贸易报复,禁止向苏联出售谷物。苏联国转而向阿根廷、巴西购买大豆、小麦,促使巴西大豆产业崛起,成为美国农民劲敌。问题1:中国为什么不能自主生产所需大豆?这意味着中国要另外播种4亿亩以上大豆,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5%-20%,这意味着要减少其他谷物的种植面积。

问题2:如果不进口美国大豆,中国选项还有哪些?

A.阿根廷: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也是豆油、豆粕的重要出口国,但2017/2018年度,阿根廷前有旱情,后有水灾,减产1800万吨。

B.俄罗斯:2017年出口中国大豆50万吨。目前,俄大豆联合会正在积极引进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吸引中方投资,探讨在俄境内合作开辟大豆种植区的规划。

C. 中国可以从加拿大进口菜籽油,从印尼进口棕榈油。加拿大是全球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中国是全球头号菜籽油进口国,2018年,加拿大菜籽油播种面积创历史最高。

D. 从7月1日开始,中国根据《亚太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对孟加拉、老挝、印度、韩国、斯里兰卡等5个国家的进口大豆关税由3%下调至零。不过除印度外,亚洲其他国家并不具备对中国出口大豆的能力。

问题3:中粮如何构建中国的“全球粮仓”?中粮集团,全球第五大粮商,海外农产品经营量超过1亿吨,海外营收超过2300亿元。中粮战略:

A.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掌控一手粮源1000万吨,粮食经营3000万吨,打造对接一带一路的进口粮食陆路和海路两大两大粮食物流通道。

B.让“南美粮仓”直抵中国餐桌巴西作为世界粮仓,是中粮在南美洲开展业务最广泛深入的国家。2017年,中粮集团已经成为巴西大豆第三大出口商。中粮在阿根廷经营的谷物和油籽总经营规模达1238万吨,位居阿根廷第一

C.以市场手段搭建“粮食走廊”:中粮并购两家国际性粮食企业来宝农业、尼德拉的股权,从而以最小投入,实际控制了110亿美元农业资产,它们分布在全球核心粮食产区。贸易战背后是一场数据战在国内一系列关于中美贸易战中的“豆争”的分析文章中,很多数据来源都出自《世界农产品供需评估报告》。

这个简称USDA报告出自美国农业部,每月发布一次。根据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求形势进行估测,已经成为主导国际农产品市场运行的灵魂力量。生产商、农业组织、农业企业、立法者和政府机构都据此进行决策。这个报告借助了大量模型和工具,不是基于分散主体的随意估算,而是以专业的分析模型和专家会商集成的科学判断。25位专家成员包括各个农产品的高级商品分析师、气象学分析师。包括对产量的估算,对供需和贸易的综合预测。

比如大豆产量预测数据,来源于农业普查数据、常规调查数据、气象遥感数据、实地调查数据,这样的数据调查精确到收获前每个月都将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核算,像计算大豆植株的开花数、豆荚数……收获后还要将散落的粮食收集起来,称重后计算收获损失,从而得到最终单产。

美国农业部统计局从1954年就开始进行数据误差校验的研究,用于分析为什么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存在2%-4.8%的误差,并将结果用于后续预测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机构开始将需求、供给和贸易作为一体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对未来粮食形势进行预测。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也采用了大量的综合分析模型和数据量化工具,用于研究贸易、农业政策、国家获地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经济环境等问题。美国农业部经济局通过软件进行分析预测,主要通过世界价格、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内相关经济和贸易政策等变量变化分析预测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进出口的变化。美国农业部还利用软件开发了一个农业贸易局部均衡模拟模型,运用经济学中完全市场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等假设,用于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等中长期预测,还可用于政策效果模拟分析。

从全球版一系列聚焦中美贸易战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部做了这些预估分析:A. 针对巴西、阿根廷:在2018年1月供需报告中,对巴西、阿根廷两国的大豆产量进行了预估,巴西会有5100万吨大豆发往中国。

B. 针对美国农户:对美国农户种植意向、作物播种面积、季度库存等数据进行详尽调查,形成分析报告——针对82900名农户进行调查, 关于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今春打算种哪些?种多大面积?市场分析师预测:今年大豆播种面积是否将首次超过玉米?美豆库存数据多少?中美两国贸易波折是否会对大豆造成不利?在这些精准数据基础上,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做出反应。

C. 针对中国市场:对中国近些年来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消费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在,类似Oilcn油讯这样专业的食用油分析平台也经常引用美国农业部的资料。

结论:大国间的贸易战,绝不是“500亿!你跟吗?跟!500亿!2000亿!你跟吗?”这样简单粗暴的“画风”。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对大豆征收25%的关税对美国有多大影响?巴西对中国大豆供应究竟能“挖潜”多少? 豆油还会成为中国第一大食用油种吗?猪肉价格会不会上涨?如果中国减少大豆直接消费量,这就会面临肉类进口的增加,那么,中国能找到稳定供应来源吗?这对国际粮商、国内养殖户、种植户、压榨商、贸易商饲料厂等产生什么影响?俄罗斯会不会成为未来国际大豆市场的新势力?一带一路国家大豆种植面积会增加多少?一切有赖于掌握更多、更准确的高质量数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否则,我们可能会沉浸在虚妄的胜利中。

作者:XXX;来源:凤凰网;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13668700400联系,我们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