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每年招考那麼多人,爲什麼還是不夠?

我們要了解公務員隊伍的組成,首先要了解我們的歷史:

公務員每年招考那麼多人,為什麼還是不夠?

自秦漢以來,中國封建王朝的官僚機構一朝比一朝龐大,其官吏數額更是一代多於一代,特別是兩宋時期,政府衙署的“容量”空前膨脹。

雖然兩宋也曾進行十餘次大規模的裁汰冗員活動,其中有幾次還實行得異常認真,然而從總體上看,宋代官僚的冗濫趨勢並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而是以比戶籍數快幾倍的速度增長。

是什麼促進宋代官吏的泛濫?原因之一在於公務員考試搞了“擴招”。唐代由於錄取人數少,進士每年才一二十人,多的年份也不過30餘人。宋太宗即位第二年,就從諸道貢士5300餘人中選拔了進士及諸科等500人,分授幕職和州縣官,雍熙年間更增至千人。

原因之二在於買官賣官合法化、公開化。宋廷諸帝為了財源廣進,在各種專賣活動之外,公開賣官,鼓勵商人、豪強富戶納粟買官,花錢入仕。在宋金外交活動中,有不少使節隨員就是商人子弟。南宋時四川地區一次出賣將仕郎(從九品文散官)告牒,竟達1000道。

北宋末至南宋滅亡前究竟有多少官員是通過花錢買的,史載不備,後人亦難於統計,但可以肯定,在這龐大的官僚隊伍中,“跑部錢進”的必不在少數。

宋官冗濫也是當時官僚特權誘惑的產物。宋代官員物質待遇特別優厚,包括俸錢、職錢、祿粟、衣賜,以及出差給券、公用錢、添支增給等十餘種。北宋一個節度使一年的收入達11萬貫以上。南宋末一個制置使,僅月俸銀就達萬兩之多。病老官員,可以“奉祠”(管理祠廟)的名義支領乾薪。退休官員,從景祐三年起可支取全俸。

除了高工資,宋官及其家屬還享有“免差遣”或“復役”等種種實際特權,並往往利用職權,侵佔官私田產、拒不納稅等等。由於恩蔭制度和薦舉制度,官員的子弟、親屬乃至門客或各種關係人物往往可以不通過科考而直接做官,享受上述種種特權。

公務員每年招考那麼多人,為什麼還是不夠?

各省市每年都招考一批公務員,每個崗位人數各不相同,為什麼每年招考那麼多人公務員還不夠?還是缺少人幹活?


機關單位不同私企,單位的人數都是由上級部門給定死的,比如說,你這個住單位只有100個編制,那麼你一定不能多於100人,但是單位的領導肯定是想人越多越好呀,要是沒人那就成光桿司令了,反正都是啊公發工資。所以每個單位在每一年申報人數的時候除去退休的人員、調離的人員,都會往最高人數報上去。總之人越多越好。但是啊公也不笨,憑什麼你報上來就給你招人,沒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量是否合理再安排。這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總的來說這是由體制所決定,人員的膨脹是控制不了的,中國官僚機構其實已經很龐大了,我們曾經多次提出機構改革,但總是總擺脫不了“精簡——膨脹——精簡”的命運。但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各級政府基本上是絲毫未動。機構改革為什麼改不動,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就如關雲長在“刮骨療毒”,這是在刮自己的肉啊!沒有勇氣與決心誰能為此去傷害一些既得利益群體?

公務員今年你準備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