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惠人不倦

安全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有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之稱的劉華清上將,是一名從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一路走來的老兵。他們這一代中國軍人,犧牲了自己,實現了將外國侵略者趕出國門和國家的統一與解放。建國之後,他們更是不遺餘力地致力於軍隊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為的就是讓他們曾經親身經歷過的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不再重演。如今,我們終於可以不再擔心有朝一日一國的軍隊再次出現在家門外,衝突與戰亂指揮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而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採訪過的那位在防空洞中“一口炒麵一把雪”的無名志願軍戰士所希望的那樣。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當然,社會在向前發展,人們對於“安全”的需求也有了與時俱進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來到異國他鄉,或求學,或在異國打拼掙錢。相信在他們當中有些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外國的月亮並不都是圓的,國內和平安寧的環境有多麼可貴。而一旦身在海外的中國人面臨危險,如何保證他們的安全就成為了考驗我們這個負責任的大國的一道難題。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五星紅旗,可不是義和團頭頂的避雷布。如果說國旗能庇護海外的國人,那是由於這面旗幟背後所代表的我國的軍事、外交、經濟等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作用,以及無數駐外使領館的工作人員事無鉅細的工作與斡旋的結果(影片中也有他們的身影出現)。從有能力保衛國土安全,到有能力保護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中國人的安全,在這背後又凝聚了多少國家實力的提升。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很多年前,美國駐外使領館就有撤僑的預案,說起來很簡單:能開車就開車,不通車就步行,往海岸線走。因外在海上,有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如今,中國也有能力派出軍艦,接身處險境的中國人回家。

無論身在何地,中國人最希望的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並不愛好舞刀弄槍佔山為王那一套。只可惜,我們的善良與平和直到現在仍然經常會被誤解為軟弱可欺。也就出現了銀幕內外,停靠港口的撤僑軍艦都曾經遭遇武力威脅的情況。

好在,我們派去的軍艦和軍人,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這些威脅。

當然,電影中那些激烈勁爆的戰鬥場面,在現實中並未出現過。但是我相信,這些場景,都曾經在參與撤僑的海軍指戰員的腦海中出現過。他們身負使命而來,早已將可能遇到的情況反覆推演過了。盤馬彎弓箭不發,僅僅是因為當時的狀況沒有必要武力升級而已。

那個歌是怎麼唱的?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真實

相比各種飽受吐槽的“神劇”和披著軍事外衣實則宣揚個人主義的打雞血影片,《紅海行動》絕對稱得上是“貨真價實”的良心之作。這種真實,應該來自多個方面和層次的共同作用。

首先,中國海軍這個“大投資方”自然不必說了。從各型戰艦到艦載機(是的,艦載機)再到特種部隊使用的輕武器,全部實景、實地、實裝拍攝。片頭段落特戰隊員回撤的時候可不是屏幕一黑就轉場了,而是一直跟拍進入艦艇內部。如果沒有來自軍方的支持自然很難保證這一方面道具及場景的真實性,還不算影片成本的增加。當然,作者也能夠想象本次還沒有機會出境的海軍岸基航空兵、航母、潛艇、海軍陸戰隊(雖然我們的海軍陸戰隊不像美帝那樣是個獨立軍種,不過也有步兵和戰車的啊)等兵種在幕後看著戰友們賣力演出自己躍躍欲試又很不甘心的樣子,期待下次吧哈哈~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再說導演,林超賢導演師從陳嘉上,拍攝過《G4特工》等港產槍戰動作電影,而後者則更是拍攝過《飛虎》《飛虎雄心》等經典之作。可以說,兩位香港導演對於如何拍攝出真實帶感的槍戰動作場景並不陌生。之前有資深影評人說林超賢導演是在:“以全力擁抱主旋律的姿態,實踐自己的暴力美學”。林導這一次執導《紅海行動》,也保證了這樣一部“主旋律”影片能夠更加精彩好看。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發揮重要作用的還有影片的軍事指導人員。對於影片中的各種各種武器裝備如何操作使用、性能如何、真實的作用效果應該在什麼範圍之內,乃至“蛟龍小組”的人員分工、個人裝備、行動中的戰術動作都會有專業詳盡的指導與示範。演員們只要認真學習模仿,效果自然不會差。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如果你覺得以上3點還不夠,那就再加上外軍武器裝備這一條吧。《紅海行動》的劇組確實有能量夠認真,不僅拉來了海外拍攝地摩洛哥的武裝力量作為群眾演員,而且還將之前很難接觸到的作為道具的美製重武器(從M60坦克到C-130運輸機,從UH-1直升機到AH-1武裝直升機)加以充分的利用,設置了各種戰鬥環節,而不是像另一些電影一樣把坦克當做碰碰車來用。以至於一同觀影的軍宅友人說這確實是一部硬核軍事電影而不僅僅是動作電影,就像玩EA經典遊戲《戰地2》一樣,還能開坦克和飛機。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演員

老戲骨張涵予這一回徹底給飾演“蛟龍”的年輕演員們當了一回“綠葉”,在片中作為艦長兼前線最高指揮員的他沒法再像《湄公河行動》或《集結號》裡那樣衝鋒陷陣在第一線,只能在艦橋上和作戰情報中心裡發號施令——而且連煙都不能抽。對此,據說張涵予本人就像那些在現實中因為成為高級指揮員而不得不遠離火線的軍人一樣惱火和不滿。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在影片中飾演中國海軍臨沂艦政委的王強老師,是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的演員,也就是說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海軍軍人!因此當放映活動結束后王強老師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拉住王強老師“對暗號”:“您一定知道,‘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果然王強老師眼睛一亮馬上接到:“‘……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我由衷地對他說:“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感覺主席當年提出的這個目標正在實現,我們的海軍的不斷強大確實是有目共睹。”王強老師與我用力握了一下手錶示贊同。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張譯老哥因為有“班長史今”這個經典基層帶兵人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前,因此給我的感覺它與“蛟龍”小隊隊長楊銳這一角色的契合度也很高。或者說兩個角色的相似度都很高——一張苦瓜臉因為他要比其他隊員考慮的更多,他要作決策,他為負傷的戰友自責,他前腳剛與女記者爭執完轉臉又決定帶領部下以身涉險去完成本可以放任不管的任務,風險最高的位置永遠留給自己。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黃景瑜、杜江等各位小哥,對不起啊我臉盲好幾個人還對不上號。他們飾演的“蛟龍”隊員也都很不錯。拍攝軍事影片對於“小鮮肉”絕對屬於費力不討好,風險高、勞動強度大,戴上頭盔護目鏡都認不出來誰是誰,遠不如拍一些風月愛情戲來得輕鬆。我覺得,啟用這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也是導演有意為之,一是為了不容易出戏,二是這些略顯稚嫩的年輕演員更適合本色出演片中初經戰陣的90後士兵。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一個作戰集體,會將優秀的傳統作風不斷地傳承下去自不必說,然而90後軍人的個體畢竟與他們的父輩、兄長有所不同。他們富有朝氣又有擔當,即使穿上軍裝成為合格的軍人,在強調“整齊劃一”的部隊當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個性與張揚。同樣,這樣的人物也才能讓觀眾感覺到“有血有肉”。90後特種兵也是人,不是毫無感情的殺戮機器。區區8個人,遠離戰艦的支援面對強敵,每個人都要獨當一面,每個人都經歷了殊死的戰鬥,承受的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就算是訓練有素,初次面對來襲的彈雨他們也會緊張,目睹戰友負傷也會情緒失控。這些年輕演員都很敬業,希望本片能夠助他們走上成功之路。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銀幕內外皆英雄 《紅海行動》觀後隨感

最後,還是要首先感謝電影的整個創作團隊,從上到下的認真與努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也能拍出好看的電影,好看的軍事電影!

以及,本片上映的時候正是那年初一,在此向枕戈待旦不能與家人團聚的百萬中國軍人致敬!這部電影也是屬於你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