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学校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9.305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1.208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占地0.203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占地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区占地3.333平方公里。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3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设有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共19个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 ,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拥有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法学、经济管理、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信息技术等;拥有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拥有33家教学医院(含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37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6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54人,具有副高职称134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6人、青年学者14人,“973”首席科学家(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2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9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全日制学生 507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32226人、 硕士研究生 13087人 、博士研究生5451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于193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千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是“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主要成员。学校占地面积约391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3年1月,入选《中国大学评价》的“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同年,再次进入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6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有科学院院士16人,工程院院士17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4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34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6个学院,有62个系,1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我校7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中药学并列全国第五,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并列全国第八,基础医学列第十一,光学工程列第十四。专任教师21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长江)2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千人)25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3人,“珠江学者”36人,正高级职称601人,副高级职称839人,博士生导师623人,硕士生导师1270人。全日制学生36222人,其中本科生25862人,研究生10360人,来自1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1745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学校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物理学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数学和材料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7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现有专任教师203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1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22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12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5人,“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2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35人,硕士研究生8212 人,博士研究生909人,博士后在站131人,留学生1181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5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1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 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博士生导师311人,硕士生导师1145人。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31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现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1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3150人,研究生4898人,留学生1037人。本科生与研究生年度招生比例1.58:1,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2,在广东所有高校中排名第3。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总体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全国第64。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30人,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千人计划13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青13人,国家特支计划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优青”6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校园总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8个。全日制在校生349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564人,硕士研究生7132人,博士研究生253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340人,成人教育学生18784人,留学生837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教学学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90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8个,其中工程硕士具有授权的领域12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现有教职工3464人(不含附属中学),其中专任教师2263人、技术人员557人、管理人员644人 。有在站博士后806人,专职研究人员274人,访问教授126人。有外籍教师228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6人(含短聘5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4人(短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获得者1人(短聘)。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中组部“千人计划”63人(含青年千人35人、外专千人1人),长江学者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066.67亩,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17个领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翻译、社会工作、金融、艺术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2017年7月,材料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11年以来,学校已引进“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百余名和3名学院院长。其中“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青”9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7人、国家“优青”5人、国家”青年千人”教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3人、广东省“杰青”10人等,同时还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9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8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

广东省大学排名前八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