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新业拓新路 靠山吃山能致富——宝兴县明礼乡乡村振兴发展见闻

新村新业拓新路 靠山吃山能致富——宝兴县明礼乡乡村振兴发展见闻

重楼长势良好,唐小燕(右)与罗春康(苟必印的儿子)喜笑颜开

新村新业拓新路 靠山吃山能致富——宝兴县明礼乡乡村振兴发展见闻

庄子新村聚居点一隅

7月12日早晨,大雨下了一夜仍未停,宝兴县明礼乡党委书记赵英康向明礼乡赶去。

此时的明礼乡,纷飞的细雨糅合着山头飘逸的雾气,散落在各个村民聚居点,组成清秀宜人的水墨画卷。

来自成都市青羊区的汪文德夫妇已在此安住数日。在他和友人看来,这里素有“小峨眉”之称的铁坪山虽然尚未开发,少了登高望远的美景,但满目苍翠、空气清新、舒爽温度,以及可口的生态美食,非常适合喜静的老年群体在此休闲避暑。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明礼乡打造“五美新村”、发展特色庭院经济,乃至脱贫奔康,带来不可多得的先天基础优势。

新村美

业兴人和家富村美

作为宝兴县灾后重建的14个新村聚居点之一,明礼乡庄子新村规模不大,只有23户村民,整体依山坡修建,以阶梯式呈现。错落有致、各具风格的栋栋新居互为统一,各色绿化带穿插其中。

拾阶而上。一家四楼一底、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名为“又一邨饭店”的农家乐进入视线。

农家乐主人叫杨绍志,他家原本在距场镇约5公里的山冈上,石木为墙、青瓦为顶。灾后重建中,从芦山县到宝兴县明礼乡成家立业的杨绍志,用自己开过小餐馆、跑过长途运输的经验,以新家为新业,在2016年初开办起明礼乡首家农家乐。

没有名山古迹,但有青山绿水和明礼乡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机遇。

开业当年的首个旅游旺季,杨绍志在7月、8月实现收入3万余元;去年,农家乐经营状况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新村出了新兴产业致富带头人,杨绍志被更多村民所知。去年7月,通过新村居民投票选举,杨绍志当选为庄子新村自管委主任。

此时,明礼乡党委政府加大对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庄子新村规模虽小,但周边生态环境优越,村民新居房间多有闲置,具备联户发展的基础。”赵英康介绍。

今年6月,在乡党委政府、庄子村村委会、新村自管委三方牵头和实施下,明礼乡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迈出探索实践的第一步:以杨绍志的农家乐为圆点,提供集中餐饮服务;联合新村村民利用空余房间,在装饰装修后用于游客接待;客房安排由新村自管委负责,不分亲疏,保证每户参与群众均有收益。

“目前刚起步,还有很多事项需要完善,只有为良性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才能实现共同致富目标。”杨绍志介绍,截至目前,新村自管委已与6户村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总计可提供36间客房,“具有明礼特色的民宿旅游,将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勤耕耘

规模小也能腰包鼓

不仅是旅游业。对传统农业产业因地制宜的科学定位、创新发展,将为村民寻求长足发展,进而实现覆盖全乡的“产业美”。

充分利用丰富野生山药资源驯化种植,就是其中一项。迈出第一步的,是明礼乡庄子村村民彭学强和董尘。

见到彭学强时,他刚从山上查看山药长势归来。山药种在海拔约2000米的山上,从2014年起至今全村已发展至540余亩,其山药于去年底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获得有机认证。

赵英康介绍,明礼乡仅有446.5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缺乏大规模连片发展的基础,“如要实现长久富裕,唯有提高有限土地产值才是出路。”

彭学强说,因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其山药亩产最高约1000公斤。产量低并不意味着收入少,他的13亩有机山药去年收入18万元,远高于常规种植模式。

负责有机山药营销的董尘表示,明礼乡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该乡百里村、联合村扩大有机山药种植规模;经前期摸底调查,联合村已有50余户愿意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

庄子村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而力争今年实现“村摘帽”的贫困村联合村,在“庭院经济”上也取得一定成效。

立足联合村耕地少、传统农业产值低、劳动力缺乏等实际,该村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地块发展高附加值草本中药材——重楼。目前,该村已发展重楼30余亩,覆盖全村近70%农户。

村民苟必印在自家院坝种了约20平方米的重楼,作为育种“基地”。“这些已裂开果囊的重楼,里面的种子是橘黄色的,待成熟时则会变成深红色,可值钱了。”联合村第一书记唐小燕透露,去年曾有人出价3万元购买这一小片种苗,但苟必印没舍得卖。

村民爽朗的话声笑声,让赵英康顿觉心情舒爽:从依托山桐子、藤椒、羊肚菌打造“立体生态林业”,实现生态、经济、产业良性互动;再到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明礼乡振兴发展的路必将越走越宽。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