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廣告行業該何去何從?

傳統廣告基於展示,可以為品牌進行廣而告之的信息擴散,卻很難讓品牌與目標受眾發生關聯。智能化營銷時代的到來,個性化廣告投放、線上線下聯動營銷,這樣的閉環營銷生態似乎更有前景。以戶外廣告為例,利用優質媒體資源及個性化投放策略打通線下門店,憑藉大數據的跨屏採集助力線上流量轉化,創造更實際的消費連接。線上 線下智能營銷,真正的助力品牌實現品效合一。

從開始,戶外廣告就以成本低、傳播效果顯著、能夠在特定場景中實現精準分眾傳播作為最大的賣點。中國廣告業“強媒介,弱廣告”的格式在這個細分領域表現的更加明顯。

戶外廣告行業該何去何從?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傳統戶外一直沿續著“增量經濟模式“,靠不斷推陳出新的媒介,吸引著各行各業的客戶,戶外廣告的市場份額一直呈增長模式。然而,近兩年來,這種情況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尤其是今年供給側改革以來,房地產、白酒、汽車等傳統戶外廣告行業投放大戶都縮減了自己的投放開支,媒體不好賣,賣不上價,在”外患“不絕的同時,媒介代理價格不斷攀升這個”內憂“正在一步步逼宮。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十年間,同一處媒介的代理價格基本上漲了2-3倍。

中國戶外廣告媒介代理機構的境遇是”內憂外患,兩頭不討好“。原因有很多:一是傳統戶外廣告發展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二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強力衝擊。三是在”媒介融合“大勢下,其他傳播媒介的跨界打劫。而究其根源來說,則”信息傳播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營銷傳播主導權轉移“。

戶外廣告從開一始,就以”千人成本低、傳播效果顯著、能夠在特定場景中實現精準分眾傳播“作為最大的賣點。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由於技術限制,這一優點的實際效果無法像其他傳統媒介一下進行精確測量。這個短板,在效果為王的新營銷傳播時代顯得是那麼不合時宜。”效果為王“的營銷傳播導向,在不斷倒逼傳統戶外廣告的升級換代,從求到達率的”廣告而靠之“,到特定場景的”精準分眾廣告“,再到同時強調到達率和接觸率的”原生廣告“,再到現在的”場景營銷“。

近年來動感燈箱的發展,普遍應用於:地鐵廣告、高鐵廣告、機場廣告、公交站廣告等公共場合,能做到控制光源的亮度,避免光汙染對行人造成的不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技術的普及,傳統燈箱廣告將逐步得到升級,無論是動感燈箱還是投影技術的普及,都會讓大眾對於戶外廣告有一份全新和滿意的答卷!

戶外廣告行業該何去何從?

從統計數據來看,市場份額同比只增長了0.1%。這一數據相對於中國廣告行業的整體增長數據來講,其實就是在縮減。中國戶外廣告必須要正視自身的缺點,在艱難中負重前行,擁抱互聯網,擁抱大數據,對自身進行徹底的改造,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構建新的行業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