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最近知乎上有个高赞话题,有个妈妈给刚刚考上理想大学的女儿奖励5万元,本想以此作为女儿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女儿却说要买LV包。这位妈妈急了,骂了句“你德不配位”,由此引发网友对亲子间信任危机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01

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

这位妈妈是不是反应有点太过激了,还蛮不讲理。

既然你事先答应了孩子考得好就奖励5万,她又凭自己的本事达到了,那你肯定要兑现诺言,要不然你不是明摆着事后赖账吗?

钱要给到位,而且这笔钱怎么支配是孩子的权利,只要她没有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不应该受到你的指责,谁让你提前不定好规则。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你要是对孩子有把握,完全信任他,那5万给她就给她了,她干什么都随他支配。你家孩子什么人,你不知道?

但你要是对孩子没有把握,那你就不要轻易夸下海口。与其事后反悔,不如提前设好范围。

比如物质奖励比现金奖励好,而且越具体越好,这些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事先商量的,这样既尊重孩子的选择,也避免了父母监管的失控,何乐而不为?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如果你把海口夸下去了,那么自己选择的路,你跪着也要走完。要我说,你不仅不能阻拦她买LV,而且你还要陪着她一起去挑选,顺便提升她的品位,跟她讲讲各类奢侈品的优劣。

更重要的是,你得找个机会把欠孩子交流的时间补回来,问问孩子为什么想买LV,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LV的,然后你再提一些自己的消费主意,比如旅行、提升自我、理财……

这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消费观的引导远远比5万元来得重要得多。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02

糊弄孩子,其实糊弄的是你自己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被骗的不止是这位想买LV的小姑娘,我们都是被骗着长大的,看着真让人有些心酸。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点击看大图)

有没有发现妈妈们都很鬼马,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可以巧立各种名目?

但这些小伎俩迟早会被孩子识破的,到时候你破坏的不是游戏规则,破坏的是孩子对你的信任,以及以后你说话的效力。《曾子杀猪》的故事不也说得是这个道理。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曾子的老婆有次要出门赶集,儿子非要跟着妈妈,她就哄儿子说,“你回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儿子就乖乖回去了。

等她从集市回来,她看到曾子在杀猪,她连忙解释,我是骗儿子,养一头猪多不容易,你居然信以为真。

但曾子的一番话让她恍然大悟,后来她帮着丈夫一起杀猪。

曾子是这样说的:孩子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大人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你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好糊弄,欺骗就是欺骗,狼来了说多了,也就没有人信了。教育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如果你今天对你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那么就不能怪孩子明天拿你的话当耳旁风。

所以在说话前,给孩子奖励前,父母要心中有数,给不了自由选择,就说明白选项;给了自由选择,就让她自己选,如果选择有问题,你再慢慢跟孩子沟通。

有一种父母最让人讨厌,你明明早已设下伏线,却故作开明地说什么自由选择。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03

孩子的期望,总会背离父母期待

给孩子的奖励,大多数父母心里还是倾向于孩子用它去报补习班,旅行,当大学学费,给爸爸妈妈买礼物,存起来……

但孩子的本性往往会选择让他当下愉快的事物,而这些都是和父母的期望差之千里的。

张爱玲在《童言无忌》里就描述过这样一段经历,“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祺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父母可以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只要孩子在正常的范畴,你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但中国有太多父母喜欢以强权来牵制孩子的命运,“我的意志是绝对的,你的想法不重要”,“你自由选,但你不能选错”。

《红楼梦》里宝玉和父亲的关系不就是如此。

古代有一种发明叫抓周,即新生儿在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

宝玉抓周时,没有遂父亲心意去抓笔墨纸砚,却抓了一堆脂粉钗环,这让父亲大失所望,认定宝玉日后就是个酒色之徒,并在宝玉整个成长期,父亲对他都是一副怒其不争,冷眼旁观的态度。

不知道如果贾政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子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会不会觉得当初对儿子下结论下得太早,对儿子太过于残忍?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在亲子关系中,好像中国父母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操控着孩子的人生,不让孩子脱离预设的轨迹,甚至于说离开自己的视线。父母的一意孤行,让很多孩子感到窒息。

前几天,一个30岁辞职二度参加高考的福建女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这个姑娘是211大学毕业,但自一毕业妈妈就收走了毕业证,为了是不让女儿去外地工作。她今年参加高考的事情也是瞒着妈妈,知道真相后的妈妈又和她发生了巨大的冲突。

“我妈妈性格比较强势,她都不会说有和我商量的时候”,小姑娘不停地说着这样一句话。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同期还有另则新闻让人大跌眼镜,一妈妈因为女儿高考填志愿不和她商量,她一气之下直接跳河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是这样评论的,“我可以不理你,可你这么重大的事,你不能不跟我商量,不能不听我的,否则我去死,去死也是为了逼你听我的”。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拿死来威胁孩子,我相信没有孩子不低头的,但你知不知道这样你和孩子的距离也永远地拉开了。虽住在一起,但形同陌路,言语不通。

04

孩子的期望,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当然并不是所有妈妈都喜欢控制孩子,评论区就有两位妈妈让人印象深刻,无比温暖。

一个男孩说他上学时,有次想烫头发。爸爸反对说,男生烫头发就是小流氓,但妈妈却说,“别争了,到了暑假,妈妈陪你去正规发廊烫个头发”。

儿子惊讶了,这位妈妈解释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我不让你烫,你早晚自己去烫了。与其让你偷偷摸摸去乱七八糟的地方烫头,还不如我带你去正规的发廊烫一个阳光帅气的头,到假期结束之前,你再去理一次发”。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做法,我很服气,我想这个儿子也会乖乖理了发再去上学。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另一个小故事是一个4岁小姑娘,每次妈妈化妆,她就好奇地在旁边看着,问这问那。有一次,趁妈妈不注意,她偷偷把妈妈化妆包打开,把眼影、口红涂了一脸。这时被妈妈逮个正着,她一脸羞涩地看重妈妈。

本来想发火的妈妈看到孩子的鬼脸捧腹大笑,还说“宝宝第一次化妆,我们给爸爸看下,好不好?”

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女儿也笑了。接着这位妈妈帮女儿洗脸,跟她说,“宝宝这样就很好看了,我们再加一点点口红就更好了”。最后那一整天,女儿都很开心。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令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小时候的松子)

四岁的小姑娘不懂美丑,也不懂化妆品,只是想跟妈妈一样漂漂亮亮,这位妈妈没有像大多数的妈妈一上来就是严加呵斥,当她看到孩子向她仰起花脸流露出来的是对妈妈最纯真的信任,她准确无误地接到它,并相信这是妈妈和她之间最美好的连接。

对于孩子的期望,父母管理起来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父母既不能太佛系,任由他去,更不能太粗暴,让他一定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你能做的可能就是平常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在该需要给他信任的时候,给予他全部的信任;在孩子方向走偏的时候,给他一些有效建议,但路终归还是让孩子自己走下去。

想用5万奖励金买LV,这个女儿被骂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