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康熙自1662至1722年,在位61年,因其文治武功卓著,是我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封建帝王,被稱為“千古一帝”。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曾率2萬蒙古鐵騎,進入內蒙境內,在烏爾會河擊敗清軍後繼續南下,距北京僅七百里。

一時間朝野驚恐不安 。康熙下詔親征,但卦像不吉,眾大臣紛紛勸諫 。康熙只好停罷親征,而派親藩重戚討伐噶爾丹,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烏蘭布通之戰,雙方傷亡很大 。

康熙三十五年春,噶爾丹又率3萬 蒙古鐵騎前來,為了徹底征服噶爾丹,玄燁率京城2萬禁旅親征大漠 。隨後,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率西路軍在昭莫多與噶爾丹遭遇 。噶爾丹的眾將中,有一位 蒙古族巾幗女子,名叫阿努,人長得白皙美麗,又聰慧異常,十分善戰 。她原是噶爾丹兄長僧格之妻,但“深愛噶爾丹”。丈夫被害後,她萬里遣使,報信給噶爾丹 。噶爾丹回到大漠後,即以兄嫂為妻 。噶爾丹將自己的精銳兵力全交付這位“可敦”(汗妃之意) 。昭莫多大戰,阿努披銅甲,佩弓矢,胯下騎著一頭似駝非駝的怪獸與清兵相抗 。兩軍接戰後,阿努身先士卒,舍騎而鬥,“鋒甚銳,不可敗”。清軍發炮遙擊, 阿努躲閃不及,香消玉殞,命喪黃泉 。此時的噶爾丹,率部分兵力逃脫而去 。 第二年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窘境下,飲藥自盡。”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西征準噶爾部噶爾丹凱旋,回京時路經歸化城,時逢崇福寺(蒙語“巴噶召”,即小召—)建成,此寶刀並盔甲等隨身之物,留作紀念。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康熙御用戰刀:為清聖祖玄燁之御用戰刀,是其赫赫戰功的有力見證,

原品藏於內蒙古博物館,見證了康熙帝征討噶爾丹的壯舉,是我國古代保衛祖國統一,

反對民族分裂的有力證據。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此刀將傳統鍛造工藝發揮到極致,奢華兼具精緻,大氣不失美觀。極具皇家的典雅 高貴 ,

把皇家佩刀的威儀和實戰的功能完美的結合起來,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刀柄為木質長圓柱體,外套純銅裝具,鏤空雕刻,整體汞鎏金,鎏24k純黃金。

柄首部位為銅箍鎏金,浮雕神龍,與鞘尾首尾相望,遙相呼應。

鞘尾銅裝鎏金,浮雕神龍,姿態雄渾有力,鑲嵌綠松石。

握柄鎏白銀鑲,鑲嵌松石

四道鎏金銅箍,塹刻萬字紋飾,尾部有鎏金銅環。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刀劍文化之清刀篇

立體浮雕非常精美,表層24k金,散發著金黃色的光輝,鞘口鞘尾處都鑲嵌有綠松石。

刀身經覆土燒刃,刃口硬度高,刀身百鍊韌性強,剛柔並濟。刀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