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地处千山万岭中,世代采石度营生

奉献建材百千万,用于建筑与化工

时逢盛世迎奥运,关矿打造新环境

村转产业山披绿,民俗旅游迎宾朋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是雕刻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古道博物馆关矿碑记上的一首诗。虽然诗句本身算不上高明,却真实地写出了水峪嘴村在改革开放后,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革,映照出了这个深山小村几十年间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改变。

水峪嘴村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永定河畔,村域内京西古道历史悠久、亘古绵延,因此素有“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誉。全村面积2.13平方公里,共有316户人家,560人,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美丽乡村。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峪嘴村通过多年的建设,环境得以改善

走进水峪嘴村,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小楼便映入眼帘,周边被花园小景环绕,显得整洁又美丽。幸福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闲聊,好不热闹。

虽然是山区农村,可水峪嘴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这里每天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并在东河滩农业观光园内建起了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站;村口新建了两处5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还从源头上治理永定河的污染源。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做垃圾分类工作,村里每天上门为村民回收垃圾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保护近在咫尺的永定河,建造了污水处理站

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变,这几年村里还积极挖掘京西古道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有了稳定收入,大家的幸福感也提高了。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游客漫步京西古道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游客在京西古道博物馆了解京西古道的文化历史

如今的水峪嘴村宛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可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灰尘漫天的采石场。

由于地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水峪嘴村的祖祖辈辈一直以矿山资源开采为生。多年来,虽然村民靠着开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扩大开采,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率先退出传统采矿业,不断打造生态绿色屏障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水峪嘴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正在进行。

2007年,为了打造北京城西部绿色屏障,同时也为了保护好当地村民世代生活的环境,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始逐步叫停采矿业。与此同时,水峪嘴村的两委干部们也意识到了村庄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为此,村子主动关闭采石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水峪嘴村实际,制订了“旅游观光业兴村,新产业富村,民主管理治村,精神文明建设强村”的发展目标。

告别了采矿业,吃上了旅游饭的水峪嘴村民从海拔数百米的山涧沟壑迁到了山下,彻底告别了曾经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87岁的于德凤老人向记者讲述她的幸福生活

20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只花几万元,其余全由村集体承担。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住在山沟沟的土房子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村里的路也坑坑洼洼,像我这个岁数的,根本不敢出门。现在的生活,甭提多美了!

如今,水峪嘴村以村史展室、古道博物馆、军事主题酒吧等项目为主打,配以采摘园、生态花园餐厅等产业,构建起集三产服务、游览观光、乡村民宿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区。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来这里游玩,而当地村民也正享受着建设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水峪嘴科普体验,孩子体验人机互动、虚拟体验

“灰衣”变“绿装”!门头沟这个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村民在村文化室阅读各种书籍,交流心得

几十年间

“深山小村”水峪嘴

脱去“灰衣”换上了“绿装”

村民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这个改变

不也正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缩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