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傳統兩餐制

在關外時,由於受到生活條件的限制,滿洲人民實行兩餐制。清帝入關後將這一制度帶進宮廷,相傳勿替。

早膳在卯時(早6點半到7點半),晚膳在酉前(下午2點至3點)。兩膳之間有一次點心;晚膳之後有一次酒膳。

另外,清帝很注意飲食有度,切忌暴飲暴食。康熙講過:“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當永戒。”要求節制飲食。對於飲酒,康熙“平日膳後或年節筵宴之日只飲小杯一杯。”乾隆三十五年曾明確規定,宮廷筵宴時,每桌用玉泉酒四兩,不得超量飲用。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定質量,是飲食的關鍵。質量包括葷素搭配、物料來源、營養齊全等方方面面。以乾隆為例,每晨起空腹吃一碗“冰糖燕窩”,早晚各備葷素菜餚八品,佐餐小菜二品,餑餑、米膳四品,粥、湯各一品,共十六品。晚膳為酒膳,小菜四品,玉泉酒一杯。還要隨季節變換而適當調換:秋末冬初,早、晚膳加兩個熱鍋菜;四月,換涼拌菜;六月至八月增涼拌藕、江米藕;冬三月則加食鹿肉、羊肉;夏三伏,加綠豆粥、糊米粥。可是,這種質量的膳食,也只有皇帝才可能辦到,作為一般老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哪裡還要這麼講究呢!

馬虎不得的養生搭配

常人理解,皇帝的御膳一定都是山珍海味,昂貴的不得了。其實,我們看一下檔案就知道並非如此。清宮飲食首重平衡膳食。

如乾隆野意酒膳中,有高熱的鹿肉,高蛋白的野鴨、雞肉,又有老虎菜、榆蘑、菜面合一的包子、燙麵餃、炸盒子……是一餐滋養清熱的酒膳。平衡了食品中的熱量、蛋白質和營養纖維的吸收。這裡的老虎菜、菜面合一的包子、燙麵餃、炸盒子等都是很普通的菜餚,尋常人家也能做到。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其次是佐餐。宮中稱配盤小菜,如醃菜、芥菜纓、酸黃瓜、酸韭菜、葫蘆條、蜜山楂、狗奈子等佐餐配菜。

最後是粥。有粳米粥、紅豆粥、小米粥、綠豆粥、大麥粥、黃米粥、百果粥、紫米粥、老米粥。最有名的為八珍粥,以小米、冬瓜皮、白扁豆、山藥、薏仁米、蓮子、人參等為原料同煮而成,營養價值極高。

所以,我們看到,皇帝、后妃們的每日飲食也有接近百姓生活的一面。

但是,他們還是喜歡大講排場給別人看,來顯示皇家的威嚴和奢侈。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這些帝后妃們每日所用巨大,是普通人很難想象的。而這也是他們享用的其中一部分,各種時鮮及進貢(食用)尚不包括在內。足見舉國供張的清宮內廷消費之巨。但是,我們可以推測,這些后妃們每日養尊處優,活動量極小,能吃多少東西呢?所以,她們往往將剩餘之物精裝打包,賞人了事。或上一級主位賞給下一級主位,或賞宮外王府、公主府,或賞太監、宮女,有時,也賞用外戚。而在禁城內值宿的軍機及章京們有時也可得到賞食。

火鍋的誘惑

清宮飲食,不言而喻,少數民族的特點十分濃厚,表現在:

喜食野味。野菜類:各種山菜、菌;狍、鹿、野豬、野雞、鵪鶉;野果:如榛子、松子。乾隆曾有“野意酒膳”。這部分野味,完全靠各地進貢,其中,還是東北進貢得多些。

喜食雜糧:米、麥、豆、高粱、玉米、糜子做成各種美食。這也和滿洲人在關外時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在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到處都是五穀雜糧,使他們養成了食雜糧的習慣。

喜食奶茶:清宮食奶量很大,皇帝及后妃每日有定額:皇帝日用50頭牛交乳共100斤,皇后每日25頭取乳50斤,其餘遞減。製成奶製品有奶皮子、奶捲、奶餅、奶酥油、奶餑餑。無論是會面、宴請,還是出征之前,滿洲人都喜歡喝一碗奶茶,暖身,保健,還壯膽。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喜食火鍋。滿洲人對火鍋的鐘愛,源於其先世女真人,而女真人喜食火鍋則受一千多年前契丹人的影響。在滿洲,尤其是貴族人家,遇有喜慶、年節時,都要食火鍋,而在平時,則不食用,視其為奢侈之物。在清宮中,歷代帝王、后妃都喜食火鍋。無論在檔案上還是在清宮文物中,我們都看到了火鍋的影子。如現在於清東陵發現的清宮銀火鍋,製作異常精美。

“子孫餑餑”的故事

餃子也稱“水點心”、“扁食”、“餑餑”,是清宮帝王、后妃十分喜愛食用的麵食。

皇家會在吃餃子時增加一些趣味活動,通常像民間一樣,在一鍋餃子之中,揀極少的幾個餃子中包有小金銀錁或寶石,誰吃到了,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內大吉大利。不僅如此,清代帝王為了祈求代代衍續,香火鼎旺,還要在皇帝大婚時吃餃子,宮中稱為“子孫餑餑”,這在清宮檔案中常有記載:如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同治帝與皇后舉行大婚禮,夫婦二人在洞房花燭之夜,先吃子孫餑餑,再吃長壽麵。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皇帝吃餃子與尋常百姓不同,要吃出派頭。從食具上,太監先端上配有食蓋的彩色小瓷盆一個,內裝有不同皮、餡的餃子,再端上小瓷碗、小瓷碟數個,均彩繪“萬壽無疆”圖案,最後,端上銅胎嵌琺琅淺碗3個,分別盛有南小菜、涼菜、醋等。檔案記載,御膳房的廚役們煮餃子的時間必須十分精確,皇帝一到昭仁殿,餃子要剛好出鍋,熱氣騰騰端上來。清宮規定,元旦前後,皇帝出門都要放鞭炮作前導,聽炮之遠近,即可推測出皇帝的行止處所。皇帝吃餃子從來不忘佛祖,所以,皇帝所吃餃子與敬佛的餃子要在同一鍋中煮出來。但敬佛必須用素餡,有長壽菜、金針菜、木耳、蘑菇、筍絲等餡。乾隆吃餃子之前,要先到欽安殿、天穹寶殿、奉先殿、坤寧宮等處佛像前拈香禱告,經過一系列繁文縟節之後,直到凌晨3點忙完一切,才安心吃上餃子。

本文摘編自團結出版社新書《清宮私房事兒》。圖片來源:網絡

清宮御膳房裡的養生經

新書推薦

用私房話講述清代宮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