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的四個重要作用

編制利潤表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提供給各種報表用戶,以供他們作為決策的依據或參考。

(1)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

經營成果通常指以營業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費用、稅金等的差額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經營成果是一個絕對值指標,可以反映企業財富增長的規模。獲利能力是一個相對值指標,它指企業運用一定經濟資源(如人力、物力)獲取經營成果的能力,這裡,經濟資源可以因報表用戶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區別,可以是資產總額、淨資產,可以是資產的耗費(成本或費用),還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職工人數)。因而衡量獲利能力的指標包括資產收益率、淨資產(稅後)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實現收益等指標。經營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潤表反映,而獲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潤表外,還要藉助於其他會計報表和註釋附表才能得到。

通過比較和分析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的資產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標,能夠揭示企業利用經濟資源的效率;通過比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瞭解某一企業收益增長的規模和趨勢。根據利潤表所提供的經營成果信息,股東、債權人和管理部門可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據以對是否投資或追加投資、投向何處、投資多少等作出決策。

(2)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指企業以資產清償債務的能力。利潤表本身並不提供償債能力的信息,然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僅取決於資產的流動性和資本結構,也取決於獲利能力。企業在個別年份獲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響償債能力,但若一家企業長期喪失獲利能力,則資產的流動性必然由好轉壞,資本結構也將逐漸由優變劣,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因而一家數年收益很少,獲利能力不強甚至虧損的企業,通常其償債能力不會很強。

債權人和管理部門通過分析和比較收益表的有關信息,可以間接地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尤其是長期償債能力,並揭示償債能力的變化趨勢,進而作出各種信貸決策和改進企業管理工作的決策,如維持、擴大或收縮現有信貸規模,應提出何種信貸條件等。管理部門則可據以找出償債能力不強之原因,努力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改善企業的公關形象。

(3)企業管理人員可據以作出經營決策。

比較和分析收益表中各種構成要素,可知悉各項收入、成本、費用與收益之間的消長趨勢,發現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揭露缺點,找出差距,改善經營管理,努力增收節支,杜絕損失的發生,作出合理的經營決策。

(4)可據以評價和考核管理人員的績效。

比較前後期利潤表上各項收入、費用、成本及收益的增減變動情況,並查考其增減變動的原因,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各職能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的績效,以及這些部門和人員的績效與整個企業經營成果的關係,以便評判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功過得失,及時作出採購、生產銷售、籌資和人事等方面的調整,使各項活動趨於合理。

利潤表上述重要作用的發揮,與利潤表所列示信息的質量直接相關。利潤表信息的質量則取決於企業在收入確認、費用確認以及其他利潤表項目確定時所採用的方法。由於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可選擇性,企業可能會選用對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從而導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舊費用、壞賬損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種會計方法計算,產生多種選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潤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類業務收入、費用、成本等的合計數以及非重複發生的非常項目,這也會削弱利潤表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