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以下王朔对刘震云的评价:

刘震云给我一种特别刻薄的感觉。他把生活平庸化了,乘机他也深刻起来。

他把人切割的面目不清了,这个,看完给我们某种震动。如《手机》《一地鸡毛》等与冯导合作的影视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接近于生活本质了。他把我们这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全部庸俗化了。是不是更真实了呢?我觉得更真实了。进行这种讨论我不行,我说不清楚。就是说他把生活中原本无意义的东西还原成无意义了。这种无意义的东西往往打扮的很有意义,带着很多的珠光宝气。好像我们人类生活是一种非常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这些全被他的作品还原了,其实生活就是这么回子事。帝王将相和贩夫走卒,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都是肉做的,没太大的区别。老刘有句名言:凡人无小事。由此给我一种深刻感。

有一次华艺出版社的老金请我和王蒙,冯小刚,刘震云在一起喝大酒聊天。刘震云老师就对冯小刚导演说了这样一出段子:

“冯老师,学生小刘写得再好,再有智慧,再有高度,那也是人类的高度。在上帝面前,这种智慧和高度都会显得十分渺小。而上帝眼下正握着王朔老师的手在写作。王老师不仅仅是王老师。王老师是上帝派驻文坛的使者。”这夸我的话虽然我不爱听,但刘震云是当代作家里对我真正能够构成威胁的一位。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王朔和刘震云都是青年作家的时候,搞笔会,他们坐船去三峡。

刘震云:(第一天见到王朔)王朔老师,你得和我说说,我这好多天睡不着觉了,你小说怎么写这么好,你怎么想的?

王朔:我写的好什么呀,你瞎说,你骂人。

刘震云:(第二天见到王朔)王朔老师,您还是说说吧,您怎么写的那么好,您当初怎么想到的,您说一点就行!

王朔:……

刘震云:(第三天见到王朔)王朔老师!您就说说吧,您就说一句都行,您怎么写出那么好的小说,您怎么想的?

王朔:其实一开始吧,我就是想……

王朔刚说到这儿,还没来得及说完一句话呢,刘震云就指着王朔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意思就是你终于当真了。王朔说当时就有一头跳进三峡的心。

刘震云是谁?

刘震云,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是著名的作家和编剧,写过《一地鸡毛》等等,是冯小刚多部电影的金牌编剧,比如《手机》、《1942》等等。

2016年,以160万版税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排行版,可谓我国日进斗金的一线作家。

前段时间刚刚获得法兰西文学骑士奖,该奖项对他的称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刘震云出身微寒。小时候家庭困顿,15岁的时候便产生了离开家乡的想法。

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要娶媳妇。

怎么样才能够娶媳妇?得考上大学,得有钱。

1978年,刘震云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且是当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刘震云后来回忆自己的人生,说如果当时没有考上大学,可能现在的自己就是在搬砖了。

刘震云在考大学之前,在部队当兵,他听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但是基础知识又不扎实,他心生一计,就是带小抄,而且是抄在腿上,可以抄很多。

刘震云早年接受陈鲁豫采访,确认了这件事。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鲁豫说:“那怎么一考就能考成个状元呢?就是说你是打小抄是吧?”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刘震云:“对。这段掐了别放,我觉得这个打小抄的话是两种,一种的话你要打在纸上,这一般这个是初级阶段太初级了。”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陈鲁豫听了很震惊,说:“您呢?”

刘震云说:“我因为当时从部队回来,我穿的是军裤,然后我把裤子扒起来,有多少东西都可以,整个的世界,你不管是历史还是地理还是什么其他都可以,一个腿难道还承受不了吗?如果是女孩子就更方便了。”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刘震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前途,要未来,要出人头地。他通过作弊考上北京大学给以后的人生增添了不少荣光。

在北大的时候,他开始创作《塔铺》等文学作品,很快在北京的文坛崭露头角。

刘震云也娶了媳妇,非常漂亮的北大毕业生,是自己的同乡。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1990年时,刘震云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王朔曾经评价说,这是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1995年,《一地鸡毛》播出,刘震云拿到了8万块钱的稿费。他头一回见到这么多钱,带着全家人去吃了一顿大餐——肯德基。

从此之后,他尝到了资本和快钱的滋味。

刘震云是个聪明人,他很知道自己应当在世俗中取得怎样的成功,所以现在名利双收。

他的女儿也很不错,现在是新人导演,刚刚执导了胡歌的MV。以老爸这样的资源和背景,翻拍了《一句顶一万句》,但豆瓣评分惨淡。

刘震云曾经提到自己有一个弟弟,差不多是同年高考,弟弟考到了政法大学。

现在已经是一位领导(具体内容删去)。

刘震云的朋友,比他更早涉足影视圈、王朔,真的是视富贵为粪土的人,不比是无法看清一个人的。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王朔很穷,穷到需要前女友帮衬买房安居的地步,但他忠于自我,宁肯留一个落魄的背影任江湖嘲笑,也不肯交付骄傲换取富贵。

王朔的朋友马未都讲,王朔一次为让门口的一个修自行车的走人,过去问给你三万元,让你离开可以吗?那人答应了,那年代,三万是不小的数目,王朔回去取存款,他存款上就三万零几毛,取出三万给了那修车的。

按马未都说,王朔是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王朔和别的作家不同,冯氏风格就是他当年手把手真传出来的,只要他肯,机会大把。在最容易组团发大财的时代,他却主动屏蔽了圈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忠于自我是有代价的,它意味着你得耐住孤独,忍住寂寞,不怕受穷,心无旁骛。

冯小刚的两个贵人:王朔与刘震云

2013年,搁笔已久的王朔,替挚友梁左整理再版了《笑忘书》,这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

干这活,动感情费心神,无名无利。

他说,梁左本不该被遗忘啊!

有媒体曾用这样的标题形容梁左的影响力:如果中国喜剧圈是一部《教父》,那么梁左就是马龙▪白兰度。

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皆为当年跟随梁左走上影视之路的获益人。

只有王朔一次次出手。

他把想念化作了行动:“我们都曾从他的生命中获益。现在市面上已经不见梁左的文字了,而我们还活得或兴高采烈或名利双收,想起他就坐立不安。对一个写字者最好的纪念,无非是让他在文字里永生吧。”

别人忙着对赌冲高,从一个金钱高地向又一个财富巅峰跃进,王朔却远离热闹,在一个离钱大老远的角落,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自在自甘。

在刘震云的参照下,才读懂了王朔的可贵!

人生两境界:一为知道,一为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

放眼四野,知道的人太多,知足的人太少。

老刘评论:王朔与刘震云,都属于绝顶聪明的人才。文字玩的都不错,小说也都写的不难看,作品也各有其特点与风格。做人来说,王朔比较厚道脱俗,刘震云属于比较滑头与市侩,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