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紅茶借一帶一路東風重出國門

文 /圖 金羊網記者 陳強 通訊員英宣

6月27日,廣東省第一批1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正式發佈,清遠市英德市紅茶產業園成功入選,其規劃範圍總面積達1018.76平方公里(152.814萬畝)。

位於粵北山區南部的英德市,屬喀斯特丘陵山區,有著種茶得天獨厚的條件。1950年末,英德紅茶首次實現生產,並做出全國第一批出口紅茶,之後掀起了數次紅茶擴產高潮。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急轉直下,農戶們紛紛砍伐茶樹,改種砂糖桔,到2003年期間茶園只剩2萬畝。

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大力扶持與引導,把紅茶作為特色農業大力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12年至2018年茶園面積以平均每年新增1萬畝的規模擴大,目前再次超過10萬畝大關。近兩年來英德紅茶開始搭上“一帶一路”的“專列”,重新走出國門。

英德红茶借一带一路东风重出国门

英德紅茶“復活”

李小雨是一家裝飾公司的老闆,幾年前與朋友在英德波羅鎮一起遊玩時,看到一片200多畝的老茶園無人打理。經詢問,這片茶園屬於一位到珠三角發展的老闆,曾由長輩種植。只因生意的緣故,他們不得不將其拋荒。後來,李小雨便向老闆租下茶園,並創辦一個自己的茶葉品牌。如今,她的茶園分佈在英德波羅、浛洸兩鎮,總面積超400畝。

據瞭解,英德有“中國紅茶之鄉”稱號,上世紀50年代末做出了全國第一批出口紅茶。之後,英德掀起了數次紅茶擴產高潮,上世紀90年代初,整個英德茶園面積超過10萬畝。高峰時,英德紅茶出口至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為國家提供4—5萬多擔紅茶出口,創造外匯四五百萬美元。不過,1990年中期國家完全取消了統購包銷以及出口補貼和退稅後,已生產的大量紅茶銷售不出。於是,農戶們紛紛砍伐茶樹,改種砂糖桔,英德茶園僅剩不到2萬畝,一些茶園也荒廢了。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業傾斜、市場對綠色產品需求日益旺盛、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等多重因素影響,像李小雨這樣新進者不斷加入英德紅茶業,茶企對英德紅茶投入不斷加大,英德紅茶種植面積開始快速恢復和增長。

英德農業局分管茶葉工作的副局長藍志堅透露,2017年,英德市茶園面積達到10萬畝,全市產茶量5150噸、總產值18.8億元,茶廠、茶企超過161家,帶動茶業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

打響公共品牌

在計劃經濟時期,英德茶廠只需負責生產、加工環節,生產出的英德紅茶則冠以“金帆牌”的商標,統一由廣東省外貿進出口公司負責出口。英德農業局茶葉股股長郭滿華感嘆,英德紅茶當時牆內開花牆外香,雖然一定程度上鑄就了輝煌,但是也導致了英德紅茶在國內沒有名氣,也沒什麼市場份額。

不過,時過境遷,這個境況今天已大為改觀。

近年來,當地政府有意引導和強力扶持“英紅九號”這個公共品牌。“英紅九號”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61年遴選出的“單株”,茶多酚含量可以達到34.17%,口感濃醇鮮爽且不苦澀。此外,當地對於英德紅茶品牌的建設力度逐年加大,還啟動創建英德紅茶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在這一系列舉措之下,英德紅茶品牌價值快速提升。據英德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英德紅茶品牌價值為14.54億元,至2017年,該數字就增到了17.66億元,並且在全國紅茶類名列前茅。

重新走出國門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延伸,沉寂多年的英德紅茶開始搭上“一帶一路”的專列,重新走出國門。

去年,歐盟委員會公示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100+100”清單,“英德紅茶”成為廣東省兩個入選產品之一。這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第一個關於地理標誌的保護協議。

英德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地理標誌產品正式與歐盟互認後,產品進入歐盟的超市就像進入國內超市一樣高效便捷,並享受與歐盟地理標誌產品同樣的優惠政策。“英德紅茶”可藉此機遇開拓歐洲市場,提升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實現“中國的紅茶、世界的紅茶”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