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閱讀成閱讀新生力量

日前,有調查發現,2017年,我國有兩成以上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22.8%,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個百分點。未成年人的聽書率為22.7%,與成年國民基本持平。同時,聽書的方式也很多元,我國成年國民中,有10.4%的人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7.4%的人選擇通過廣播聽書;5.3%的人選擇通過微信語音推送聽書。

有聲閱讀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

有聲閱讀成閱讀新生力量

強勢來襲

何為有聲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說,有聲閱讀是指通過有聲方式,包括通過錄音帶、CD、有聲讀書機、廣播、網絡語音播報如移動APP、微信語音等,收聽圖書相關內容,“包括圖書朗讀、故事、外語學習、書評與圖書介紹等”。

文化產業評論副主編汪雪倩接受《新產經》採訪時表示,有聲閱讀的創新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文化內容的表達形式創新,第二個是感知成本的降低和感知體驗的不同。

數字化閱讀,尤其是有聲聽書的快速增長,得益於技術進步。移動互聯和閱讀終端的發展,極大拓展了閱讀的覆蓋面,閱讀變得觸手可及。

以喜馬拉雅據FM為例,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有聲閱讀的市場規模約45億,“有聲閱讀正在全世界範圍掀起一場閱讀新革命”。有聲書已成為該平臺上最熱門的收聽品類之一,目前用戶數佔平臺用戶數的17%左右,整個流量佔平臺總流量的50%。“在我們平臺上目前的有聲書活躍用戶每天聽書時長達3個小時,高頻用戶一年聽書15本以上,‘聽書’這一形式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汪雪倩表示,有聲閱讀的出現是同一文化內容以多種表達形式再生產的典範。但是官能感知對於信息的接受是不同的,體驗和成本都不一樣,閱讀的體驗與聆聽的體驗不同,接受的信息強度和角度也不同,耳聽相對閱讀而言感知成本降低,很契合當下的碎片化時代。

從讀紙質書到讀電子書,再到如今的有聲閱讀,當碎片化的時間成為互聯網爭奪的重點後,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讓閱讀有了更多可能。

據喜馬拉雅FM統計,截至今年2月,平臺用戶總規模突破4.5億,活躍用戶日均收聽時長超過128分鐘。在線內容既包括根據紙書改編的有聲讀物,也有各種原創課程。

汪雪倩還表示,很久之前提出來的多媒體時代可以說在有聲閱讀的出現後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文化產業的核心是文化,價值實現則是通過產業體現的,要實現產業價值就要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逃不開人的官能感知,從閱讀——眼看這種形式轉換為聽讀——耳聽的形式,是文化產品同一內容的不同表達,體現了文化產業生產的靈活性,也再一次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產業價值核心是知識產權。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音頻技術的高速發展,通過移動端收聽有聲讀物的人群將越來越廣,聽書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在移動端獲取的收入佔比將逐年加大,會成為未來的主戰場,聽書業務未來也將走向平臺化,覆蓋有聲小說、明星主播、廣播電臺等有聲內容,更好地聚合用戶,增長空間巨大。

知識付費新戰場

有聲閱讀市場空間巨大,對於音頻市場內容授權、內容供給、市場產品、市場消費者來說均帶來不小的變化。

汪雪倩向《新產經》表示,對於內容授權方來講,這是對於IP衍生產品的新試水,而且相對於動漫、漫畫、電影、遊戲等改編形式來講,有聲閱讀的改編難度更小,機遇更大;對於音頻市場的內容供給方來講,這是一次充實產品庫,吸引消費者的機會;對於產品本身而言,尤其是類似於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音頻客戶端來講,這不僅僅是豐富內容的機會,也是提升產品文化價值的機會,傳統優秀文藝作品可以以有聲閱讀的形式再現,這對於產品的文化賦值是一個機遇;從市場消費者的角度上,消費體驗得以更新,用戶自發內容的創作閱讀成本低,一個優質的有聲閱讀創作者本身也可以成為一個優質IP。

此外,業內分析者也認為,聲音是唯一具伴隨性的媒介,其獨特的優勢已產生巨大的用戶粘性,隨著政策的利好引導和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技術的發展,以及資本的關注和大批湧入,有聲閱讀的紅利時代正在到來。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類似朗讀者、見字如面等基於文本閱讀的電視節目、諸如動漫遊戲聲優、影視配音演員頻頻亮相,體現了聲音經濟的崛起,消費者不再單單隻關注那些賞心悅目的容顏,這些悅耳的聲音也將迎來市場的熱捧。

業內預計,在知識付費的風潮與國家國民閱讀的政策激勵下,有聲閱讀發展勢頭強勁,即將成為繼知識付費後的新一輪內容之戰,無論聚合內容還是原創內容,是每一個音頻平臺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據顯示,大學生對於高質量內容的付費意願比較積極,有 62.4%的大學生表示願意為高質量的閱讀資源付費。專業性知識(37.3%),小說、文藝作品(30.8%),知識服務類信息(19.3%)三大類閱讀資源是大家付費意願最高的類型。可見,“內容為王”仍未過時,“高質量知識”是付費閱讀產業的發展重心。

以清華大學千人計劃教授陳志武開設的《陳志武的金融課》為例,截至4月20日,訂閱數已達15.98萬,課程播放量達1305.1萬次,總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對此,汪雪倩表示,首先,有聲行業與知識付費領域緊密相關,優質知識的引入豐富了有聲內容,也開拓了知識付費領域新的傳播渠道。其次,有聲行業與短視頻行業同為內容產業衍生物,優質IP的打造勢必會帶動粉絲自願付費,搶手的IP也會成為內容生產方的盈利驅動器。在此基礎上,品牌營銷與有聲行業有機結合,成為宣傳新高地。不僅如此,有聲行業與硬件設備息息相關,軟內容與硬件器材結合,更容易形成一條良性的產業鏈條。

儘管目前在整個行業內,優質的有聲閱讀內容製作仍舊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優質內容資源缺乏成為移動有聲閱讀業務發展的瓶頸。但未來,有聲閱讀仍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邀請學者入駐平臺,一方面有利於知識付費內容品質的提升,減少了濫竽充數者投機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能讓更多普通人享受到優質的知識資源。這是個知識破壁的過程,打破了原先難以逾越的時間、空間和金錢壁壘。

技術迭代進步,正加速這個過程。汪雪倩認為,有聲行業、短視頻行業等可以攜手推廣綜合化視聽產品,有聲行業也可以進一步拓寬產業鏈,打造線下實體產品,參考唱吧開設線下KTV,更多的線下課程可以開創出來。並且針對有聲行業的大好前景,相信會有更多資本湧入有聲行業,打造可抗衡抖音、快手的爆款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