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的“高压线”真正架起来了

极少数领导干部通过配偶、子女等在其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经商办企业活动的方式,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进行利益输送,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法则,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而且严重污染了为官从政风气,成为作风建设的典型问题。只有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上海对此率先实施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真正架起从严治党的“高压线”。

必须下定决心整治

2014年10月,中央第二巡视组在对上海的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谋取巨额利益反映强烈”。

随着市场化迅速发展,极少数党政领导干部经不起经济大潮利益诱惑,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属等经商办企业以权谋私的情况确实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于这一现象,各方深有感触,确实到了必须下决心整治的时候。

甄别出228人需规范

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刻不容缓。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这项工作在上海试点。2015年5月1日,相关文件正式发文。

当时,全市列入规范范围的264家单位180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项申报。经对申报情况核实,共甄别出182名领导干部需要规范。2016年3月至7月,对全市市管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不属于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市管干部作了全覆盖抽查。经对个人申报情况核实,共甄别出46名领导干部需要规范。

常态长效使铁令生威

上海建立了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工商、国资、金融等部门会商甄别机制,对领导干部亲属从事经商办企业情况进行逐一甄别。同时,坚持“一人一档、过程留痕、全程监督”,在每一工作环节都留下记录,以全流程记实可追溯、可复查。

规范过程中,在确保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要求和管理越严的前提下,做到了区别对待。即对于不同职位、掌握不同公权力的区别对待;对于亲属中的配偶与子女及其配偶区别对待;对于经商办企业行为与一般就业行为区别对待。同时,《规定》除了细化完善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的具体规定,还致力于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以“严”标准和“实”措施,形成一套可执行、可操作、可检查、可追责的制度体系,使制度真正落地,增强操作性。

对此,社会各界普遍反响热切,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给予充分肯定。不少市民直言:“这样的硬骨头啃了下来,为这种精神点赞。”

对于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问题,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都早有明确规定,上海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务实创新的作风,在坚持和重申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规范,抓好落实到位,让规矩真正起作用,真正架起了从严治党的“高压线”。

规范之后,如何持之以恒?对此,市委强调对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的日常监管,提出“四个常态长效”。一是提任把关常态长效,明确在今后干部工作中实行职位限入和提拔限制;二是申报核查常态长效,对填报亲属无经商办企业情况的领导干部,按每年20%的比例抽查;三是后续监督常态长效,发现存在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或“明退暗不退”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四是严格执纪常态长效,真正让规矩发力、使铁令生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