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治黨的「高壓線」真正架起來了

極少數領導幹部通過配偶、子女等在其管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從事經商辦企業活動的方式,公權私用、以權謀私、官商勾結進行利益輸送,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法則,導致市場競爭不公平,而且嚴重汙染了為官從政風氣,成為作風建設的典型問題。只有牢牢抓住“關鍵少數”,才能引領“最大多數”。上海對此率先實施規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真正架起從嚴治黨的“高壓線”。

必須下定決心整治

2014年10月,中央第二巡視組在對上海的巡視反饋意見中指出,“少數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轄範圍內經商辦企業,群眾對個別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權力謀取鉅額利益反映強烈”。

隨著市場化迅速發展,極少數黨政領導幹部經不起經濟大潮利益誘惑,利用職權,為子女、親屬等經商辦企業以權謀私的情況確實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說,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對於這一現象,各方深有感觸,確實到了必須下決心整治的時候。

甄別出228人需規範

規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刻不容緩。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開展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這項工作在上海試點。2015年5月1日,相關文件正式發文。

當時,全市列入規範範圍的264家單位1802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專項申報。經對申報情況核實,共甄別出182名領導幹部需要規範。2016年3月至7月,對全市市管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等不屬於依法行使行政權力事業單位以及部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市管幹部作了全覆蓋抽查。經對個人申報情況核實,共甄別出46名領導幹部需要規範。

常態長效使鐵令生威

上海建立了組織部門與紀檢監察、工商、國資、金融等部門會商甄別機制,對領導幹部親屬從事經商辦企業情況進行逐一甄別。同時,堅持“一人一檔、過程留痕、全程監督”,在每一工作環節都留下記錄,以全流程記實可追溯、可複查。

規範過程中,在確保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要求和管理越嚴的前提下,做到了區別對待。即對於不同職位、掌握不同公權力的區別對待;對於親屬中的配偶與子女及其配偶區別對待;對於經商辦企業行為與一般就業行為區別對待。同時,《規定》除了細化完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的具體規定,還致力於通過加強制度規範,建立長效機制,以“嚴”標準和“實”措施,形成一套可執行、可操作、可檢查、可追責的制度體系,使制度真正落地,增強操作性。

對此,社會各界普遍反響熱切,廣大幹部群眾普遍給予充分肯定。不少市民直言:“這樣的硬骨頭啃了下來,為這種精神點贊。”

對於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問題,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都早有明確規定,上海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以“釘釘子”的精神和務實創新的作風,在堅持和重申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規範,抓好落實到位,讓規矩真正起作用,真正架起了從嚴治黨的“高壓線”。

規範之後,如何持之以恆?對此,市委強調對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的日常監管,提出“四個常態長效”。一是提任把關常態長效,明確在今後幹部工作中實行職位限入和提拔限制;二是申報核查常態長效,對填報親屬無經商辦企業情況的領導幹部,按每年20%的比例抽查;三是後續監督常態長效,發現存在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或“明退暗不退”的,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四是嚴格執紀常態長效,真正讓規矩發力、使鐵令生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