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學經典里,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嬌養的格外金貴,有長輩在家裡寵溺著,因而在孩子的意識裡,對什麼是勤奮、吃苦的概念是模糊的。

他們是含著蜜罐長大的,生活與他們,是幸福甜蜜的,這讓他們很容易地形成各種惰性,如何讓他們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懂得努力勤奮的重要性是迫在眉睫的。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在國學故事中,先輩們刻苦努力的事蹟,能激發一個人心中的鬥志。

誦讀古人勤奮的經典故事,不僅豐富了孩子的文化底蘊,更重要是讓孩子得到努力才會成功的信念。

晨讀時間,讓孩子們背誦《任末好學勤記》的古文。

王嘉《拾遺記》記載: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縛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這篇古文翻譯過來就是,任末14歲時,揹著書籍跟從老師學習,從不怕艱苦。

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憑藉什麼成功呢?任末貧窮無家,有時他在樹木的下面,編織茅草做成小屋。

他把荊棘削成筆,用樹汁當墨水寫字。夜晚借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著看書,昏暗時就捆綁麻蒿點燃照明。平時每當看書有領會意義的地方,他就把心得寫在衣服上,記下此事。

很多人佩服他刻苦勤學,經常用乾淨的衣服跟他交換。他臨終時告誡後人說:“一個人熱愛學習,即使死了還像活著一樣;如果不學習,即使活著也只能算行屍走肉罷了。”

《任末好學勤記》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了人生不但要努力勤奮,還要學會“不動筆墨不動書”,從而,讓孩子們在讀書時,即便是枯燥乏味時刻,也能在想著聖人先賢的故事,以此來激勵自己繼續誦讀。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孩子們都知道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我們趁熱打鐵,帶領孩子學習屈原洞中苦讀的故事。

屈原小時侯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都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屈原的故事,讓孩子懂得,博學的人,是自小都努力勤奮的,哪怕有著聰慧的天分,也需要從小勤奮刻苦。

而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則告訴孩子們,寒門怎樣出貴子的。

《晉書·車胤傳》記載,“晉之車胤(yìn),家貧,不常得油。然日則耕作,無以夜讀。遇夏月,乃以練為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勤學不倦。年長,博學多通,時人譽之。”

通過誦讀,孩子知道在古代貧寒的車胤,在困苦裡仍然勤奮讀書,以此受到感悟,開始學習古人的努力勤奮,不再在自讀課上學著偷懶,自覺性變得很強。

勤奮的故事還有很多,每日一段小古文,一則故事,讓孩子們很勵志,在學習中再遇到困難,會學會努力克服。有的孩子以往總是作業拖拉,然而,在學習了古人的勤學故事後,孩子們學會了用心去做作業,古人的故事,有著眾多的啟迪作用。

在學習這些故事時,不但拓展了文言文知識,鍛鍊了孩子的記憶能力,更要緊的就是讓孩子懂得努力才是人生關鍵。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有這樣一首詩描述古人勤學:“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諸人家雖貧,有志自勤苦,終一酬壯志,功名傳千古。”

在晨誦午讀時刻,揹著這些朗朗上口的勵志古詩,一種別樣的情緒盪漾在孩子臉上,一股好學的清流,在班內靜靜播撒。

三千小童專欄作家一諾供稿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從國學經典裡,讓孩子懂得努力勤奮

歡迎感興趣加盟國學教育者的諮詢,諮詢熱線 4008217199 18721516157 吳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