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各参与机构优势互补 未来协同作战是趋势

消费金融各参与机构优势互补 未来协同作战是趋势

今年3月30日金融城举办的“场景消费金融的运营推广与反欺诈”高级研修班上,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章涛指出,未来的消费金融行业,将是一个类似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机构都会在这个系统中有很好的生存空间。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增速将在10%—30%之间,往年连年翻番的增速已经不可能再出现。那么对于当前抢滩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商业银行、互联网电商和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国内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优质资产服务商中望金服旗下品牌超人卡认为,消费金融各参与机构优势互补,未来协同作战是趋势。

商业银行:资金和牌照优势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布局国内消费金融最早,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消费贷等。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业务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牌照优势。据统计,当前国内24家已经成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由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的多达20家。比如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消费金融,北京银行旗下的北银消费金融等等。其次,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低是一大优势。比如建设银行与土巴兔合作的装修贷年化利率约7%-8%,中信银行的公积金网络信用贷款年利率最低约6%-7%,建行快e贷推出时年化利率5.6%左右,这些都是其他参与机构望尘莫及的。

虽然拥有众多的用户,但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消费场景,获客成本较高;拥有央行征信数据的便利,但是国内拥有央行征信记录的用户仅有3亿多人,在人群覆盖上略有欠缺。

电商平台:消费场景优势

对于国内互联网电商平台来说,无论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还是腾讯旗下微信,或者京东商城,乃至国美苏宁和海尔电器等等,一大优势是流量为王,大量高频的用户消费数据带来的消费场景优势。

和商业银行相比,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降低,场景优势明显,但是其资金实力弱于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尽管有大数据用户消费数据为风控奠定基础,但是电商平台的风控系统存在较高的风险,也是不良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欺诈伪冒事件时有发生。

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和风控优势

对于P2P网贷、现金贷、消费分期、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助贷机构等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则具有天然的大数据风控或智能风控优势,这些优势正来源于科技公司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

比如拍拍贷的“魔镜”大数据风控系统、爱钱进的“云图”动态风控系统、融360的“天机”大数据风控系统、网易金融的“北斗”风控系统、维信金科的“蜂鸟云风控系统等等。而中望金服超人卡也有数据和风控优势。数据方面,在多年行业经验和自有数据沉淀的基础上,在公司成立初期进行风控系统搭建和决策引擎上线等基础设施搭建的同时,即开始与数十家征信公司、第三方数据公司进行对接和评估。数据抓取、外部数据引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模型应用、精细化管理等,把专业严谨落实在每一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模型应用的可靠性。

风控方面,中望金服超人卡主管团队成员平均从业时间10年以上、拥有千亿级信贷资产审核经验,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宜信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流程智能风控系统“猎隼”闻名业界。以自有大数据为基础,千维数据融合复杂关系图谱,对借款用户进行全面立体画像,提高产品匹配精准度和反欺诈效率,结合美国Sparkling Logic决策引擎系统,进行全流程多维度风险防控,将风险防控落实在每个环节。

未来协同作战是趋势

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消费金融从全力支持到从严监管,各参与主体也有相应的政策边界,拥有牌照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才有资格放贷,电商平台将发挥数据和场景优势为商业银行输送更多精准客户,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输出完善的风控体系,更好助力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提升智能风控水准。因此银行、电商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优势互补和协同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