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曲沃莊伯功敗垂成

B02.曲沃庄伯功败垂成

第二章 曲沃代翼——晉國變亂序曲

02

B02.曲沃庄伯功败垂成

成師去世後,諡號為“曲沃桓叔”,他的兒子鮮——也即曲沃莊伯——繼承其遺志,成為了曲沃的伯主,繼續與翼城方面對峙。曲沃莊伯在位期間,又發動了兩次代翼戰爭,但每當勝利在望的時候,卻總是會被來自外部的力量所幹預,最終還是功敗垂成。

春秋早期,由於周平王自身破壞禮儀綱常,使得中原諸侯離心離德,天子無法約束徵召諸侯,反而處處受到諸侯的牽制,天子所肩負的征伐蠻夷的職責便也無法開展。先前晉文侯在位的時候,代替周王行征伐之事,還能稍微約束周邊的戎狄。但是文侯死後才幾年晉國就陷入了內亂,翼城和曲沃方面都只忙於內鬥而不再理會戎狄,自然也就給這些遊牧部族以更大的生存空間。

對晉國影響最大的就是活躍於晉國東部山區的赤狄,赤狄部落不斷騷擾,最嚴重的時候竟然能夠打到翼城的城牆根下。這對翼城方面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搞得翼城方面內外交困焦頭爛額,間接地削弱了翼城方面的實力。而曲沃方面一心投入生產,訓練武裝,似乎沒有受到赤狄太大的騷擾,經過七年的準備,終於在公元前725年十月再次向翼城發難。

這次的行動,曲沃莊伯已經無視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再像他父親那樣遮遮掩掩,他直接撕掉了擋在他們中間的遮羞布,做起事來也是心狠手辣。為了能夠一舉攻破翼城,他們事先做了周密細緻的準備,因此在經過時間不長的攻堅戰後,曲沃方面很快就對翼城實行了有效佔領,翼城貴族作鳥獸散。他的堂侄晉孝侯也在亂兵中慘死,成為了內戰以來被殺的第二任國君。看到戰事進行的如此順利,曲沃莊伯不由得嘴角上翹,心想一切皆在掌握,有些忘乎所以地擺好了慶功的酒宴,就等著天子同意派人來冊封了。

可是千算萬算,曲沃莊伯還是沒能料到,翼侯的死忠粉竟然那麼有志氣,僅僅幾天之後,就從西邊的鄰國荀國搬來了救兵。就在曲沃的將士們踩著翼城的廢墟飲酒作樂、慶祝狂歡的時候,猴子請來的救兵從天而降,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眼看著到手的鴨子就這麼飛了,曲沃的小鮮肉內心是崩潰的,可是事已至此,誰讓自己沒多長個心眼兒呢!曲沃莊伯也顧不得許多,倉促地帶兵撤回曲沃,第二次代翼戰爭便就這樣又莫名其妙地失敗了。

經過這場生死決戰,翼城方面雖然趕跑了曲沃的軍隊,但是卻是依靠荀國的外援才僥倖取勝,而且主場作戰也給翼城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與此同時,曲沃方面的軍隊直接攻入都城,殺掉國君,這對國人的心理上上形成了巨大的震懾,使得文侯時的大國雄心已經蕩然無存了。晉孝侯被殺的時候還很年輕,沒有合適的子嗣可以登臨君位,於是復辟的翼城貴族們把孝侯的弟弟公子郤扶上了君位,勉力維持局面。

這次戰事的最終失敗,也給小鮮肉曲沃莊伯上了血淋淋的一課,他在回到曲沃後深刻地反思了戰爭先勝後敗的原因後,認為自己之前在外交上的力度還是不夠。拉攏結交幾個貴族花不了幾個錢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拉攏一個國家來為自己賣命則需要更多的人生智慧,更何況對方還是晉國正宗,本身就在外交上又很大的優勢。

為此曲沃莊伯在此後的七年間,特意加大了在外交上的投入。到公元前718年春季,曲沃莊伯即位的第十四個年頭,在取得了周王的支持後,曲沃莊伯聯合了中原的鄭國、河北的邢國,以及周桓王派來的大夫尹氏和剮氏,組成多國聯合部隊,以奉王命討逆為由,浩浩蕩蕩地向翼城開拔而去。

當翼侯郤看到多國部隊的旗幟之後,不敢與天子的軍隊起衝突,乾脆放棄了抵抗,直接收拾了細軟向北逃竄而去,曲沃方面沒費吹灰之力就順利拿下了翼城。這次的戰爭曲沃莊伯可以說是志在必得,所有他能想到的條件都已具備,勝利業是指日可待了!想著父親多年的夙願終於要在自己的手中實現了,曲沃莊伯心裡有著說不出的酸楚。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出人意表,還沒等到他去告慰自己的父親,觸手可得的勝利便再次轉化成了失敗的眼淚。或許是面對著眼前的勝利景象,曲沃的貴族們都高興的有些過頭了,以至於得意忘形,結果露出了馬腳,做出了讓周桓王很不高興的事情,周桓王的態度突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決定不再支持曲沃伯,反而開始與他們為敵。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周桓王便與曲沃結下了不解的仇怨,只要曲沃方面敢於向翼城動武,周桓王就必定會干涉,這股無名的仇怨一直被周桓王帶到了墳墓裡。

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周桓王翻臉,能夠讓他產生如此的深仇大恨,實在讓人費解。史書上說是曲沃莊伯為取得支持賄賂周桓王,獲勝以後就死不要臉地背叛了,因此周桓王才變卦,但是具體是怎麼賄賂的,又是怎麼背叛的卻語焉不詳。翻看公元前718年前後的歷史記錄,並沒有什麼可以用以旁證的資料,唯一可以聯繫起來的只有“周鄭交惡”這麼一件事,因此周桓王的心思還要從周鄭關係的角度進行分析。

B02.曲沃庄伯功败垂成

前文我們曾提到,周平王得以順利東遷,離不開晉、鄭、秦等國的支持,因此儘管看不慣這些大國作威作福的派頭,表面上還是得承認“周之東遷,晉鄭焉依”這個事實,並長期將晉、鄭兩國定性為夾輔王室的功臣。但問題是,平王東遷之後不久,晉文侯就去世了,此後的晉國則陷入了長期的內亂,再也無力與鄭國“夾輔王室”,平王所能“依靠”的便也就只剩鄭國了。而所謂的依靠,不過是鄭國對王室權力的壟斷和對天子的欺壓罷了。

鄭桓公在建立鄭國的時候,本來就是憑藉著王室司徒的身份,以成周戍守的兵力來謀取自己利益的。如今鄭國有了定鼎王室的功勞,還兼具王室卿士的身份,自然少不了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搞以權謀私的小動作。周平王儘管對此有所不滿,但礙於鄭國的強大,也只能忍氣吞聲,低眉順目地看鄭國人的臉色。

巧合的是,就在晉國內部爆發內亂的同時,一場內亂的種子也在鄭國萌芽了。這場內亂的起因不少人都很熟悉,那便是鄭莊公的母親嫌惡自己的大兒子,常常慫恿鄭武公將小兒子叔段立為太子,到鄭莊公即位後,武姜又要求他把制邑封給叔段。制邑在鄭國的戰略地位,與曲沃在晉國的地位相似,因此鄭莊公沒有同意,武姜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改封京邑。京邑的位置雖然不及制邑,可也算是一座大城,很容易對都城構成威脅,鄭國大夫祭仲就堅決反對這個提議,但莊公實在是執拗不過自己的母親,只好就同意了。

叔段就封之後就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將京邑附近的許多土地都納入了自己的管轄範圍,給人造成了一種“一國二君”的假象。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地擴建城池、修繕武備,隨時準備著與自己的母親裡應外合,造自己哥哥的反。

與晉昭侯在強壓之下分封自己手握重兵的叔叔不同,鄭莊公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這個弟弟保持著絕對的優勢,而且自打分封他的那一天開始,就時刻在防範著,因此當叔段準備起兵奪權的時候,鄭莊公卻先發制人,把叔段趕到了衛國。鄭莊公緊追不捨,又攻打衛國以討伐叔段,結果就引發了國際爭端,位於鄭國東部的衛、宋、陳、蔡等國,早就看不慣鄭莊公假借王命以肥已的做派,便以此為契機開始對鄭國進行聯合抵制。

已近暮年的周平王看到這個機會,心想著要和東方諸侯配合起來,削弱鄭國的實力,重振王室的雄風,也好宣洩一下這二十多年來心中集聚的怒火。周平王原本的想法,是任命虢公為卿士,取代原本屬於晉國的位置,先削奪了鄭莊公手中的部分權力,然後慢慢地跟他較勁。但事情沒有成行,就被人透露給了鄭莊公,鄭莊公自然不高興,便去找平王興師問罪。平王害怕鄭國,便否認自己有過這樣的想法,而且還提出願意跟鄭國交換人質。

但好死不死的是,就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周平王就去世了,而周朝送往鄭國的人質王子狐也突然暴斃。儘管鄭國並沒有加害人質的理由,但王位的繼承人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你鄭國,這事你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更何況後來即位的周桓王也不是別人,正是王子狐的兒子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還能怎麼解釋?因此周桓王剛剛即位,便再次提出要分權給虢公。鄭莊公也是個暴脾氣,他顧不得先王正在喪期之內,愣是派祭仲把周朝的莊稼給收了,使得周鄭雙方的矛盾更加激化。雖然後來雙方達成了和解,但仇恨的種子已然種下,就不可能會無緣無故地消除,直到最後兩家人兵戎相見。

公元前718年聯軍伐翼的事件,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按照《左傳》的說法,曲沃與鄭、邢聯軍伐翼時,周桓王派了王室大夫助陣,不久後,又是因為曲沃莊伯背叛了周朝,才引來了虢公所統帥的王室大軍的征討。但是如果我們結合周桓王與鄭莊公之間的關係來考量的話,似乎可以作出這樣一個推測:曲沃莊伯聯合鄭國伐翼的戰事或許並沒有請得天子的同意,相反,他看中的是鄭莊公在王室說一不二的權威,因此便以其有限的資源,把賭注都押在了鄭莊公的身上,試圖通過其在王室的影響力達成自己的目的。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周桓王對於鄭莊公的專權早已忍無可忍了,因此當他聽說鄭國又打著王室的旗號出去幫人打內戰的時候,心中的無名火便猛然爆發了。

在這個過程中,為周桓王所倚重的虢公忌父的態度,顯然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知道,虢國在過去幾十年裡跟周平王一直不對付,其先君虢公石父和虢公翰,分別是幽王和攜王的近臣,是周平王最大的敵人。但隨著周平王的去世,繼任的周桓王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合作者來制衡鄭莊公,而虢公忌父也希望能夠恢復祖父時的榮耀,可以說是各有所需。既然雙方都有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自然也就能冰釋前嫌,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依照雙方的力量,完全削奪鄭莊公的權力似乎並無能,便只能通過分權的辦法,逐步對其手中的權力進行侵削。

至於如何分權,這其中的細節顯然不是我們可以獲知的,但至少從地理上,虢公的權力不可能越過鄭國滲透到東方,他顯然也不希望鄭國染指西方事務。因此在虢公看來,晉國與曲沃的內戰,是自己勢力範圍內的事情,鄭國干預晉國內戰,就難免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為了向鄭國示威,虢公必須要在晉國事務上猛刷存在感。

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場發生在成周的政治鬥爭,其戰場卻選擇在一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地方。在曲沃借用鄭國兵力攻下翼城半年之後,周桓公突然下令,讓虢公忌父統帥大軍討伐曲沃,使得曲沃莊伯所主持的第二次伐翼戰爭再次功敗垂成。曲沃方面在受到了來自周王的軍事打擊之後,軍力嚴重受損,整體實力陷入了內戰以來的最低谷。供養多國部隊和抵抗天子戰爭造成的費用,也花光了他大部分的積蓄,實在是民生凋敝,民怨沸騰。

看到此情此景,曲沃莊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就因為自己的草率和誤判,使得過去二十多年來,曲沃兩代人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而他這幾年在外交上努力結交的荀、董等國,也都因為周桓王的態度而紛紛背叛,成了自己的敵人,讓整個曲沃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以後只要天子的態度沒有發生轉變,任何一個野心家都可以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對曲沃進行所謂“正義”的戰爭,任他做出再多的努力,都無法扭轉局面。

曲沃難道從此就要滅亡了嗎?

想到這裡,一股絕望的情緒猛然佔據了他本已寥落的心,從此以後便一病不起。

B02.曲沃庄伯功败垂成

晉國史話·第一輯 晉文公霸業的基石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