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年想吃的那個金錢豹,後來吃上了嗎?

1

《北京女子圖鑑》在優酷播完第一週的前6集,朋友圈裡不止一個人感慨說:“大半夜的,追劇追得居然想去吃金錢豹了怎麼辦!”

我也是其中之一。因為金錢豹,對我來說是有一段難忘的回憶的。

大學畢業前夕的那年我生日,關係最好的同班同學簽了一份年薪10萬的工作。那時候“年薪10萬”是我們心目中普遍的好工作標準,所以同學大方地對我說:“丫頭,你生日我請你去吃金錢豹吧!”

那時候的金錢豹,人均消費298元,別說是對我們這樣還沒畢業的窮學生,就算是對工作幾年之內的小白領來說,也絕對是夢想中的高檔餐廳了。這份生日大禮送得可不輕——於是2007年的4月23日,我生日那天,我們在世貿天階的金錢豹,被源源不斷供應的奶油蟹、夢幻香甜的巧克力噴泉、琳琅滿目的哈根達斯喂到扶牆出……一晃11年過去了,但那頓金錢豹卻依然是我記憶中“享用美味”最暢快的體驗top3.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金錢豹的美食曾經是無數人心中“有錢必吃”的夢想

所以看到《北京女子圖鑑》裡,戚薇扮演的陳可在廣告公司當普通職員時交往了同公司的小組長張超,兩個人相約賺了錢就去吃金錢豹時,看到他們那一臉憧憬的樣子,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當年請吃金錢豹的這位老同學,還截了個屏微信上發給他。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巧的是,這部戲播出的時候,我的那位老同學也和陳可驚人相似地,剛剛辭掉重慶待遇優厚的工作,北上來京打拼。他回覆我的微信:“我也在看。雖然劇名是《北京女子圖鑑》,但我身為男性也從陳可身上看到了許多深有共鳴的地方。我正在走她10年前走過的路。”

我正色說要請他吃接風宴,然後兩個人同時感慨:“本來回請一頓金錢豹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可惜這餐廳已經倒閉了,懷舊都沒處懷呀!”

我把這段關於金錢豹的回憶發在朋友圈裡,短短几分鐘竟然有幾十位朋友回覆,其中一多半都表示感同身受。好幾個人也在回覆中分享了他們關於金錢豹的私人回憶,最有意思的是主要結論分為兩大陣營——

一類是說:“後來賺了不少錢,再去吃金錢豹,卻覺得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吃啊!”

另一類則說:“等我終於攢夠錢去吃金錢豹的時候,遺憾的是它已經關張了。”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朋友圈掀起了一股關於金錢豹的“懷念風”

“金錢豹”,這樣一間紅極一時又於去年徹底倒閉的連鎖餐廳,莫名成為了撕開回憶一角的奇特因素,讓我們劈面重逢當年的那些理想,如此小角度的一個小細節,卻折射出一個有趣的大討論——

“你當年想吃的那個金錢豹,後來吃上了嗎?你當年想要的生活,現在過上了嗎?”

2

前幾天,微信公眾號新世相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北漂十年的女孩,都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文章採訪了幾位2008年來北京打拼的女孩子,跟她們聊了聊當初的夢想和今天的現狀,結論是沒有一個人變成當初理想中的自己。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在《北京女子圖鑑》觸動下寫出的文章爭議不斷

文章一出,一貫以“高級文藝喪”為調性特點的新世相,在知乎上遭到了激烈的diss,有人說這是在販賣焦慮,發“絕望財”。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網友對新世相的爭議 1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網友對新世相的爭議 2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網友對新世相的爭議 3 ⇡

坦白講,我既是新世相的老讀者又是知乎的重度用戶,跟兩個社區的創始人關係也都很好,所以並不是有意站隊哪一方,也沒想為誰“拉偏架”。讀完新世相那篇文章,我很認真地對照自己和身邊女孩們的經歷回憶了一下,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確實沒有百分百變成當初理想中的自己,但這並不是一種“喪”的體現,原因是,當年那個幼稚青澀的自己,對自己的“理想”和“規劃”,並不百分百是正確的。

就拿大學時代每個寢室臥談都會熱議的“期望薪資”為例,那時候我們公認“月薪8000、年薪10萬”就是特別理想的工作。後來當我們真的進入面試求職甚至談薪資階段,才發現這個“年薪10萬”其實是好單純好不明確的標準。比如到底是稅前還是稅後?公積金按什麼標準交?每年發多少個月的薪水?年終獎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隱形的福利……哈哈,你看,10年過去我們都現實了很多,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聽到“年薪xx萬”就腦子一熱歡呼叫好的傻姑娘了。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薪資標準可以量化,人生路徑更有太多要素無法量化。

比如我有個朋友,大學時代一直以“嫁入豪門”為目標。後來她真的嫁入了豪門,坐擁數十億身家,豪車不計其數,大宅城中多處。就是這麼個“人生贏家”,卻在一次閨蜜聚會中詰問在場的所有人:“你們看我,我現在能算很幸福嗎?我的婚姻說得上多好嗎?”聽者無不動容。而作為老友我們深知,其實她內心深處,一直渴望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又比如我的另一位碩士同學,讀書時我們對她的一致評價是“很學術”,她也說未來的期望是讀完碩士繼續讀博,然後留在中國最好的高校裡任教,一輩子生活在象牙塔裡。後來畢業前夕陰差陽錯放棄了考博,進入到一家文娛公司,幾年後竟然做得風生水起,當年大家心目中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妹妹頭”,如今居然成了縱橫四海、叱吒職場的“大姐大”。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北京女子圖鑑》中的顧映真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心中羨慕的目標

又拿我自己來說,我曾一路從廣院播音系讀到北大新聞系,也算懷有一腔新聞理想,畢業那年立志要進主流媒體,做柴靜那樣的人(別笑,當年柴靜真的是我的人生理想)。後來我進了主流媒體,也做了記者和主持人,卻發現時代鉅變,風口來臨,傳統媒體的鼎盛時期去而不返,新媒體的巨大紅利滾滾而來。於是我一個猛子扎進了創業大軍,後來又轉型成為文娛內容領域的投資人——你說如今的現狀跟當初的理想是背離還是貼近呢?若說貼近,我已不在主流媒體了;若說背離,我的新媒體賬號也運營得津津有味,而且投資的項目也大多與內容和傳媒有關。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又回到那個關於“金錢豹”的隱喻——它可能是“10年前人生理想”的最好投射。當你拼盡全力朝著這理想奔跑了10年以後,也許發現這理想並不像看上去那樣光彩奪目,也許突然這理想本身已經風流雲散旦夕幻滅。“沒有過上當年理想的生活”,並不可怕,因為比起面對“當年的理想”,我們應該明白,更重要的是直面“如今的內心”。

3

知乎和新世相是當下兩個規模較大的精英社區,這次因為《北京女子圖鑑》形成了這場關於“人生理想沒有實現是不是一種‘喪’”的討論和對撞,這本身就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它恰恰說明這部劇充滿話題性,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照見自己的故事,也引起內心深處的思考與激盪。

一個真正在北京經歷了10年漂泊、奮鬥、打拼,並最終在這城市站穩腳跟的女孩,都會藉由這10年完成從女孩到女人的成熟過程。這成熟不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我們更明白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麼,真正重要的人,真正關鍵的事,哪些是可以縱身一躍踮腳夠著的“目標”,哪些是不切實際沒有可能的“白日夢”。我們心懷理想,設定目標,不忘夢想,卻再也不會空想和妄想。這是歲月的饋贈,亦是城市的禮物。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像新世相的那篇文章裡,雖然好幾個故事看起來不盡人意,可是在故事的最後,講述者都會明確地表達“不後悔”、“慶幸”、“還好”。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圖:北京容納了她的期待,容納了她的夢想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圖:北京的高效運轉帶動了每一刻想“安寧”的心—永不停止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圖:北京可以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

所以在整篇文章的最末尾,新世相總結說:

“人生,就是怎麼選擇都可能會後悔,所以也不需要後悔。”

這就像《倚天屠龍記》裡最讓人唏噓的女子紀曉芙,她看似遭遇了一段跟“魔教妖人”楊逍的孽緣,可是她卻給兩人的孩子起名叫,“楊不悔”。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紀曉芙對楊逍愛得執著,愛得不悔,正像文中的每一個女子對北京的情感

我很喜歡《北京女子圖鑑》的一個拍攝手法,就是在一個故事的尾聲陳可會以畫外音的形式直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能夠正視自己的慾望乃至野心,也不迴避抉擇和權衡的痛苦。比如陳可和張超分手那場戲,陳可獨自坐在離開的公交車上,她內心的獨白是: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這樣,我用不公平的方式為這段感情畫上了句號。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實在沒有勇氣,面對他說出分手。是的,張超是踏實可靠的。他享受並滿足著現在。而我,想要的卻更多。那時,我還不知道那些暫時的錯過,會變成永遠的遺憾。張超,我愛你,可我好像更愛我自己。對不起。”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這樣內心深處千迴百轉的思量和盤算,女孩子們,敢說你從來沒有過嗎?在“愛對方”和“愛自己”之前的權衡選擇,我們或許都曾經歷過。做出選擇後,失去的是一份感情,得到的是想要的成長。如果從婚戀情感的角度來說,也許我們沒有活成理想的樣子;可如果從自我實現的角度來說,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倘若能再來一次的話,也還是會堅持最初的選擇吧。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生活永遠都只是一張網,而不僅僅是一個點,一條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太多的老話告訴我們,不用單向度地思考問題,不用擰巴糾結地過人生。無論你是20歲還是30歲,無論你是離開北京還是留在這裡,無論你是單身獨居還是為人妻母,能夠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過好眼下的每一天,走好未來的路,才是最有意義的。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好像那個“再吃一次金錢豹”的提議,也不見得會成為什麼“永遠的遺憾”。因為我對老同學說:

“既然金錢豹關了,那要不然我請你吃然壽司吧!”

他立刻歡快地答應了:“好呀!那個不是人均要小1000嗎?這次我賺到了呢!”

你看,哪有什麼“非……不可”的“遺恨百年”,眼前的快樂,還多著呢!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請讚賞一下哦!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