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1

《北京女子图鉴》在优酷播完第一周的前6集,朋友圈里不止一个人感慨说:“大半夜的,追剧追得居然想去吃金钱豹了怎么办!”

我也是其中之一。因为金钱豹,对我来说是有一段难忘的回忆的。

大学毕业前夕的那年我生日,关系最好的同班同学签了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那时候“年薪10万”是我们心目中普遍的好工作标准,所以同学大方地对我说:“丫头,你生日我请你去吃金钱豹吧!”

那时候的金钱豹,人均消费298元,别说是对我们这样还没毕业的穷学生,就算是对工作几年之内的小白领来说,也绝对是梦想中的高档餐厅了。这份生日大礼送得可不轻——于是2007年的4月23日,我生日那天,我们在世贸天阶的金钱豹,被源源不断供应的奶油蟹、梦幻香甜的巧克力喷泉、琳琅满目的哈根达斯喂到扶墙出……一晃11年过去了,但那顿金钱豹却依然是我记忆中“享用美味”最畅快的体验top3.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金钱豹的美食曾经是无数人心中“有钱必吃”的梦想

所以看到《北京女子图鉴》里,戚薇扮演的陈可在广告公司当普通职员时交往了同公司的小组长张超,两个人相约赚了钱就去吃金钱豹时,看到他们那一脸憧憬的样子,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当年请吃金钱豹的这位老同学,还截了个屏微信上发给他。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巧的是,这部戏播出的时候,我的那位老同学也和陈可惊人相似地,刚刚辞掉重庆待遇优厚的工作,北上来京打拼。他回复我的微信:“我也在看。虽然剧名是《北京女子图鉴》,但我身为男性也从陈可身上看到了许多深有共鸣的地方。我正在走她10年前走过的路。”

我正色说要请他吃接风宴,然后两个人同时感慨:“本来回请一顿金钱豹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可惜这餐厅已经倒闭了,怀旧都没处怀呀!”

我把这段关于金钱豹的回忆发在朋友圈里,短短几分钟竟然有几十位朋友回复,其中一多半都表示感同身受。好几个人也在回复中分享了他们关于金钱豹的私人回忆,最有意思的是主要结论分为两大阵营——

一类是说:“后来赚了不少钱,再去吃金钱豹,却觉得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啊!”

另一类则说:“等我终于攒够钱去吃金钱豹的时候,遗憾的是它已经关张了。”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朋友圈掀起了一股关于金钱豹的“怀念风”

“金钱豹”,这样一间红极一时又于去年彻底倒闭的连锁餐厅,莫名成为了撕开回忆一角的奇特因素,让我们劈面重逢当年的那些理想,如此小角度的一个小细节,却折射出一个有趣的大讨论——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你当年想要的生活,现在过上了吗?”

2

前几天,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北漂十年的女孩,都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文章采访了几位2008年来北京打拼的女孩子,跟她们聊了聊当初的梦想和今天的现状,结论是没有一个人变成当初理想中的自己。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在《北京女子图鉴》触动下写出的文章争议不断

文章一出,一贯以“高级文艺丧”为调性特点的新世相,在知乎上遭到了激烈的diss,有人说这是在贩卖焦虑,发“绝望财”。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网友对新世相的争议 1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网友对新世相的争议 2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知乎网友对新世相的争议 3 ⇡

坦白讲,我既是新世相的老读者又是知乎的重度用户,跟两个社区的创始人关系也都很好,所以并不是有意站队哪一方,也没想为谁“拉偏架”。读完新世相那篇文章,我很认真地对照自己和身边女孩们的经历回忆了一下,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确实没有百分百变成当初理想中的自己,但这并不是一种“丧”的体现,原因是,当年那个幼稚青涩的自己,对自己的“理想”和“规划”,并不百分百是正确的。

就拿大学时代每个寝室卧谈都会热议的“期望薪资”为例,那时候我们公认“月薪8000、年薪10万”就是特别理想的工作。后来当我们真的进入面试求职甚至谈薪资阶段,才发现这个“年薪10万”其实是好单纯好不明确的标准。比如到底是税前还是税后?公积金按什么标准交?每年发多少个月的薪水?年终奖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隐形的福利……哈哈,你看,10年过去我们都现实了很多,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听到“年薪xx万”就脑子一热欢呼叫好的傻姑娘了。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薪资标准可以量化,人生路径更有太多要素无法量化。

比如我有个朋友,大学时代一直以“嫁入豪门”为目标。后来她真的嫁入了豪门,坐拥数十亿身家,豪车不计其数,大宅城中多处。就是这么个“人生赢家”,却在一次闺蜜聚会中诘问在场的所有人:“你们看我,我现在能算很幸福吗?我的婚姻说得上多好吗?”听者无不动容。而作为老友我们深知,其实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又比如我的另一位硕士同学,读书时我们对她的一致评价是“很学术”,她也说未来的期望是读完硕士继续读博,然后留在中国最好的高校里任教,一辈子生活在象牙塔里。后来毕业前夕阴差阳错放弃了考博,进入到一家文娱公司,几年后竟然做得风生水起,当年大家心目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妹妹头”,如今居然成了纵横四海、叱咤职场的“大姐大”。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顾映真是初入职场的女孩心中羡慕的目标

又拿我自己来说,我曾一路从广院播音系读到北大新闻系,也算怀有一腔新闻理想,毕业那年立志要进主流媒体,做柴静那样的人(别笑,当年柴静真的是我的人生理想)。后来我进了主流媒体,也做了记者和主持人,却发现时代巨变,风口来临,传统媒体的鼎盛时期去而不返,新媒体的巨大红利滚滚而来。于是我一个猛子扎进了创业大军,后来又转型成为文娱内容领域的投资人——你说如今的现状跟当初的理想是背离还是贴近呢?若说贴近,我已不在主流媒体了;若说背离,我的新媒体账号也运营得津津有味,而且投资的项目也大多与内容和传媒有关。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又回到那个关于“金钱豹”的隐喻——它可能是“10年前人生理想”的最好投射。当你拼尽全力朝着这理想奔跑了10年以后,也许发现这理想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光彩夺目,也许突然这理想本身已经风流云散旦夕幻灭。“没有过上当年理想的生活”,并不可怕,因为比起面对“当年的理想”,我们应该明白,更重要的是直面“如今的内心”。

3

知乎和新世相是当下两个规模较大的精英社区,这次因为《北京女子图鉴》形成了这场关于“人生理想没有实现是不是一种‘丧’”的讨论和对撞,这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恰恰说明这部剧充满话题性,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的故事,也引起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激荡。

一个真正在北京经历了10年漂泊、奋斗、打拼,并最终在这城市站稳脚跟的女孩,都会借由这10年完成从女孩到女人的成熟过程。这成熟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更明白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重要的人,真正关键的事,哪些是可以纵身一跃踮脚够着的“目标”,哪些是不切实际没有可能的“白日梦”。我们心怀理想,设定目标,不忘梦想,却再也不会空想和妄想。这是岁月的馈赠,亦是城市的礼物。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像新世相的那篇文章里,虽然好几个故事看起来不尽人意,可是在故事的最后,讲述者都会明确地表达“不后悔”、“庆幸”、“还好”。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图:北京容纳了她的期待,容纳了她的梦想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图:北京的高效运转带动了每一刻想“安宁”的心—永不停止 ⇡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新世相文章截图:北京可以让你找到真实的自己 ⇡

所以在整篇文章的最末尾,新世相总结说:

“人生,就是怎么选择都可能会后悔,所以也不需要后悔。”

这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最让人唏嘘的女子纪晓芙,她看似遭遇了一段跟“魔教妖人”杨逍的孽缘,可是她却给两人的孩子起名叫,“杨不悔”。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纪晓芙对杨逍爱得执着,爱得不悔,正像文中的每一个女子对北京的情感

我很喜欢《北京女子图鉴》的一个拍摄手法,就是在一个故事的尾声陈可会以画外音的形式直白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乃至野心,也不回避抉择和权衡的痛苦。比如陈可和张超分手那场戏,陈可独自坐在离开的公交车上,她内心的独白是: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这样,我用不公平的方式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他说出分手。是的,张超是踏实可靠的。他享受并满足着现在。而我,想要的却更多。那时,我还不知道那些暂时的错过,会变成永远的遗憾。张超,我爱你,可我好像更爱我自己。对不起。”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这样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思量和盘算,女孩子们,敢说你从来没有过吗?在“爱对方”和“爱自己”之前的权衡选择,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做出选择后,失去的是一份感情,得到的是想要的成长。如果从婚恋情感的角度来说,也许我们没有活成理想的样子;可如果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倘若能再来一次的话,也还是会坚持最初的选择吧。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生活永远都只是一张网,而不仅仅是一个点,一条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太多的老话告诉我们,不用单向度地思考问题,不用拧巴纠结地过人生。无论你是20岁还是30岁,无论你是离开北京还是留在这里,无论你是单身独居还是为人妻母,能够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过好眼下的每一天,走好未来的路,才是最有意义的。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就好像那个“再吃一次金钱豹”的提议,也不见得会成为什么“永远的遗憾”。因为我对老同学说:

“既然金钱豹关了,那要不然我请你吃然寿司吧!”

他立刻欢快地答应了:“好呀!那个不是人均要小1000吗?这次我赚到了呢!”

你看,哪有什么“非……不可”的“遗恨百年”,眼前的快乐,还多着呢!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请赞赏一下哦!

你当年想吃的那个金钱豹,后来吃上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