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招,作文与英语竞赛证书失效?论文与发明专利不受待见?

2018年自招,作文与英语竞赛证书失效?论文与发明专利不受待见?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试点

2010年,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

2012年,规定自主招生的对象: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2015年,规定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作弊

2017年,提出了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

2018年,自主招生计划收紧,作文与英语类竞赛证书、论文与发明专利被严格控制

2018年自招,作文与英语竞赛证书失效?论文与发明专利不受待见?

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被“委以重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强化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也由于高考和自主招生的复杂性、高利害性和高敏感性而饱受诟病,争议不断。

1、腐败现象严重

有媒体调查发现,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已成“特招”腐败的重灾区。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尽管教育部已明令禁止“点招”,但记者调查得知,一些高校仍然会留出少量机动招生名额,对教职工子女、“校董”子女等实行特殊录取。 另外,各种包装造假、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也层出不穷。

2、招生自主性难发挥

起初,教育部希望“试点学校根据创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大学在招考中的自主性未能充分发挥。

3、选拔缺乏科学性

第一,在制度设计下,考生要多次参加文化课考试。第二,由于招生院校的综合选拔体系尚未形成,致使招生院校试题的测试目标、测试的整体性、测试功能等颇受质疑。第三,招生院校尚且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招考队伍。在试点自主招生制度后,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考试招生体系日渐形成,大学也成为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级,但大学缺乏一支专业的考试招生专家队伍去承担报名、资格审查、命题、面试等之前未承担的工作。

4、公平与效率不足

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一是指机会公平,大学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明显有利于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学生。二是指微观层面的考试内容与形式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三是指对自主招生监管不够,过程不够透明,暗箱操作、递条子、权钱交易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危害自主招生公平。

5、诈骗分子混淆概念

一些没有国家统招资质的学校利用自主招生跟自考这两个概念来混淆学生。这些学校为了牟利,混淆自主招生跟自考的差别,致使有的学生上当受骗。

6、影响了正常学习秩序

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现在却演变成争抢优秀生源的大战。不少考生为报名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常常缺课,四处报辅导班,以应对招生高校的笔试和面试,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7、城乡差异明显

农村学生缺少被自主招生的机会,农村学生更难得到自主招生的信息,远赴外地参加考试的成本,让农村学生难以承担,面试对农村学生也极其不利。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随着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展开,为维护教育公平,保证选拔客观公正,严防造假作弊,近日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明确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造假等“五严格”工作要求。

事实上,随着高校自主招生体系的推广和制度的完善,有两个趋势越来越清晰:

第一,自主招生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成为新高考的核心基调。据统计,2017年裸分考入清北的人数仅占清北总录取人数的20%左右,而通过自主招生、博雅/领军计划、竞赛生签约/保送等特殊类型招生高达总招生计划的80%,高考不再是进入名校的唯一途径,以清北为首的名校也毫不掩饰对自主招生的偏爱。

第二,自主招生的流程和管理会越来越规范。没有真才实学、不是真材实料很难蒙混过关。这一举措不仅进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也让大家重新将注意力拉回到更有说服力的资质上。

纵观目前为止发布的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不难发现今年的自主招生具有以下这几个特征:

1、初审、招生名额较去年减少!报名条件的严格将导致今年自主招生初审名额不会多于往年,另外教育部加强了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得高于本科招生计划的5%。往年仅有少数院校标明自招实际招生人数,今年绝大多数院校都在简章明示了招生人数。

2、作文、英语类竞赛全面失效!从招生简章的报名条件上不难看出,往年大行其道的文科竞赛比如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财经素养大赛等等奖项名称全部从招简中消失,截止目前仅有几所院校提到文科竞赛,多数高校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具体文科竞赛名称。

文科竞赛评价主观,容易被商业机构操纵,很难保证评价客观公正。很多作文类、英语类、创新类竞赛主办多有民间组织和商业机构操纵,例如XXX作文大赛、XX报杯、XX杯大赛等近几年出现商业化过度的现象。拿『语文报杯』来说,虽参与人数众多,但只要把作品寄回主办方即可参评,这种非现场竞赛,操作空间可想而知。

3、发明专利、各种论文被严防!从招生简章上看,很多高校明确表示不接收学术论文、专利等申请材料。

专利、论文极难考核和审查真实性,容易造假。衍生出了很多服务和服务机构,部分中介机构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专利论文服务,打着帮助学生做背景提升的口号进行虚假宣传和敛财。甚至某宝上表示能接单的店家都不在少数。

4、五大学科竞赛渐成唯一通道!从招简上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对五大学科竞赛明确要求,不少高校将竞赛奖项的等级进行了明文规定,五大学科竞赛几乎成了教育部认可的唯一报名条件。

当前,华杯、学而思杯、希望杯等多项民间赛事已被叫停。而五大学科竞赛由教育部批准、中科协主管,中科协直属学会主办,是目前权威性最高的“国”字头赛事。且竞赛难度远超高考难度,能够相对科学的评价出学生的学科特长,完全符合自主招生的初衷——选拔具体学科特长的优质生源。

5、三大科创竞赛认可度有提升!除了五大学科竞赛,大多数高校还接受中国科协举办的三大科创竞赛即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获奖选手。

2018年自招,作文与英语竞赛证书失效?论文与发明专利不受待见?

综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种审核机制完善之前,只有学科竞赛、科创竞赛最能评估学生的学科特长和能力,是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对于课内成绩优秀想参加高校综合评价、清北博雅/领军计划的同学,我们建议一定要系统学一学竞赛知识,高校考核的笔试题往往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没有竞赛知识加持,即使有了入场券也很难如愿拿到优惠录取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