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手机就是钱包。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带现金出门已经成为一部分国人生活的常态。出行、购物、吃饭,凡是用得上现金交易的地方几乎都能用移动支付完成,甚至有乞讨者也摆上了二维码。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同时,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不少老外为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折服。在老外眼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支付宝占据了一席之地。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去年,有一则颇具喜感的新闻:

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民中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用户规模达4.63亿。

可以说,无现金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在无现金支付大潮下,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问题?

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选择权;

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

还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而带来不便……

针对这些问题,

昨天,央行发声!

央行出手整治拒收现金行为,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0号》,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央行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下统称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 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流通领域人民币现金使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万多个商户中,近四成表示过去1年中曾“拒收现金”;在受访的3万多名消费者中,超三成反映在过去1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

对于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打造良好的现金流通环境,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引导,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无现金日”玩大了!蚂蚁金服此前被央行约谈

2017年,微信支付、支付宝曾先后推出“8.8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等宣传口号,引起社会对“无现金”话题的广泛争议,后来,双方将此类宣传口号撤下。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而就在这些宣传口号撤下之前,“战况”可以说相当激烈了,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曾明确提示,到店购物结账时只能使用盒马APP或支付宝APP扫码,通过支付宝结账,不支持现金结账。之后,还有类似“现金结账不能打折”的报道出现: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拒收现金,以及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推出规模空前的无现金营销活动,将无现金支付的争议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告知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提出三点要求:

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

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

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选择权。

据了解,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央行2017年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对社会上片面强调非现金支付的行为,要加强宣传引导和规范”。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央行总行还对各分支行下发通知称,最近一些地区推进的无现金支付方式或与蚂蚁金服等合作创建无现金城市等活动,其中一些宣传主题和做法干扰了人民币流通,社会反响较大,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误解。央行要求各地抓紧行动,依法对不合适的提法、做法进行纠正和引导。

澄清!整治拒收现金,不代表不能非现金支付

央行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一出,有网友担心,是不是以后自己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要受影响了?

央行公告是这样说的:“在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所以,答案是很明确的——不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必须明确,政策指引本身是中性的,目的是规范包括现金在内的各类支付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对支付行为、业态发展、技术创新并不会产生带有偏向性的影响。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中国移动支付走出国门。图为东京著名繁华街区涩谷的一家商店内,顾客尝试用来自中国企业的“扫码支付”付款。

央行还详解了“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情形

——对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履行反洗钱、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应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也就是说,央行的一个总体要求是——“应该和谐发展”。

因为,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可满足了不同的支付需求。

专家:保障人民币流通是维护其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大力推广“无现金社会”,宣传在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手段。

专家表示,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不过,各地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城市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全体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良好氛围。

央行表示,将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公共服务、大中型商户进行重点关注,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在发布会上,央行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下一步,央行将结合支付场景和相关规律法规,进一步针对非现金支付细化哪些方式合规、哪些需要关注。

网友也表示,在现阶段,现金还是必不可少的:

事关你的现金!央行叫停!支付宝、微信,不准炒作这个概念!

你现在出门一般带多少现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